策略第一步:发现问题

1. 回顾一下,策略产品经理的工作流程
工作流程
2. 发现问题的方法有哪四个?

答:1)用户反馈收集;2)系统监控;3)效果回归;4)阶段性调研。

3. 用户反馈收集如何进行?

答:一般产品需要设置反馈入口。要注意有些问题不是问题【和产品无关,只是用户的抱怨】,还要区分问题是已知问题和未知问题,以及之后如何采取行动。

用户反馈一般都是随机性比较多,比较严重的问题可能没有发现。

用户反馈收集

问题收集

问题收集实例
5. 系统监控如何进行?

答:监控比较适合「相对稳定」的产品,自动去数字化的发现问题。监控分为效果监控【即前端监控】和策略监控【即后端监控】。然后根据监控的指标是否在正常区间之外来决定是否要报警,以及报警的时候采用什么方式。越紧急【采用影响面+影响程度的象限组合来确认】或者波动越大,则应该采取更及时的通知方式【例如电话】。


产品框架拆解

效果监控vs策略监控

监控实例

界定正常波动区间

评估指标重要程度
6. 对于百度搜索,如何建立系统监控?

答:先研究搜索产品框架,然后制定效果监控和策略监控,再根据每个监控指标来制定报警规则。


搜索产品框架

白盒-效果监控
报警规则

白盒-满足效果
黑盒指标1

黑盒指标2
黑盒指标3
7. 效果回归是如何实现的?

效果回归的方法论


方法论
  1. 效果回归先做阶段性调研,一般是周期性回顾的时候会做,也有可能接触新产品的时候会做。阶段性调研主要包括效果回归的两个步骤:定义理想态和拆解未达理想态的情况。


    阶段性调研
  2. 如何找到理想态?
    理想态是会进化的,分阶段的,针对产品当前阶段的理想态。大多数一般都是“帮用户解决问题”作为其理想态,并且以此推测单一指标。但是有些“搜索引擎”等推荐类的产品,不是很好定义理想态。


    理想态
  3. 如何分析样本?
    因为很多时候你需要通过分析数据/case,才可以知道问题在哪里。但是很多时候数据/case太多了,在脑力/人力/物力有限的情况下,需要抽样。

「「首先需要明确调研的目标,帮助确定抽样的对象和方式」」,抽样的时候一定要以最小窗口为准,什么叫做最小窗口,例如点外卖,工作日和休息日的情况就不一样,这个时候最小窗口就需要选定一周。有时候地点也会成为要思考的维度。所以一般来说,可以选择“一周以内没有成交的外卖订单”为抽样对象。这样才能从反馈的非理想态样本中分析出来。


分析样本

确定抽样对象

确定抽样对象
确定抽样数量
确定抽样数量
  1. 整理汇总问题,一定要有逻辑框架:分类为已知/未知,然后再分类为“需要改进”,“需要重做”,最后再来分类是属于哪类问题。


    整理汇总问题
8. 策略经理很注重ROI,所以必须要学会优先级判断,如何进行优先级判断?

答:一般来说有三个标准:绝对收益值,任务周期长度【因为时间越长,就越容易产生变数】和是否为特殊紧急事务。


优先级判断

合作计算优先级
9. 用滴滴的例子来分析和确定问题

1)拆解理想态;

拆解理想态

2)确定非理想态;


确定非理想态

抽取样本
确定优先级

确定优先级
10. 用百度搜索的例子来分析和确定问题
分析理想态

分析非理想态

分析概率

确定优先级

你可能感兴趣的:(策略第一步:发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