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ash Course:10分钟心理学速成-【第24集】智力的争议

链接:

https://open.163.com/newview/movie/courseintro?newurl=%2Fspecial%2Fopencourse%2Fcrashcoursepsychology.html


重点

1、智力(Intelligence)

    是从经验中学习,解决问题,利用已有的知识来适应新的环境的一种能力。通常使用智力测验来对心智能力进行评估和比较。


2、G因素(G-Factor)

   由英国心理学家查尔斯·斯皮尔曼提出,指我们拥有的一种综合的一般智力,渗透在各种特殊的心智能力当中。斯皮尔曼发展了一种统计分析方法,叫做因素分析(Factor Analysis),来检验某些特定的技能与其他能力之间的相关性。而G因素是一种相关性很广泛的因素,它涉及到所有的智力行为。


3、不同种类的智力

    部分学者并不赞成用单一的尺度来将人的智力分为三六九等,如L.L.瑟斯顿通过测验识别出了7种心智能力;霍华德·加德纳拥有8种不同的智力。

   罗伯特·斯滕伯格把这8种智力归纳压缩成了3种能力:分析性能力(Analytical),即问题解决智力;创造性能力(Creative),即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实践性能力(Pratical,应用性能力),负责日常任务的执行。


4、创造力

    斯滕伯格和他的同事们识别出了构成创造力的5个主要成分,从而促进了对创造力本身和它工作机制的理解,分别是专长(Expertise)、想象思维能力(Imaginative Thinking)、冒险性人格(Venturesome Personality)、内部动机(Intrinsic Motivation)、充满创造性的环境(Creative Environment)。


5、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

    在1997年由心理学家彼得·沙洛维和约翰·梅尔提出,它是我们感知、理解、管理和表达情绪的智力。

    感知情绪意味着对情绪进行识别,能够读懂表情,甚至是体会音乐、电影和小说中的情感。理解情绪意味着能够对情绪进行预测,知道人的情绪为何会变化。管理情绪意味着个体知道,在不同的场合中如何用合适恰当的方法来表达自己。最后,情绪智力还包括将情感与适应性的行为和创造性思维相结合,比如。


6、智力测验的黑历史、方法

    “优生学”(Eugenics):研究如何有选择性的、有意识的提高人口素质,特别是通过鼓励某些群体生育后代,而阻止其他群体生育的方式。

    IQ值的计算。


全文

    无所不知、聪明绝顶、天才,类似这样的词你应该都听过,也许别人就曾这样形容过你,但事实上,比起给聪明的人起外号,给智力下定义则要麻烦得多。我的意思是,智力并不像是高度或重量,你无法直接用度量衡来进行精确测量,在不同的文化、年龄和技能组合中,智力的含义都是不同的。

    所以到底什么是智力?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还没有确切的答案,但这确实引发了一系列十分重要、又引人注目的问题,比如,智力的影响因素有哪些?我们怎样才能对智力做出评价?智力是一种单一的、一般的能力,还是一种涵盖了许多方面的潜力、技能和天赋?创造力和智力有什么关系?基因、环境、教育对智力有何影响?什么是情绪智力?

    大多数人认为,智力(Intelligence)与其说是具体的事物,不如说是一种概念,是我们从经验中学习,解决问题,利用已有的知识来适应新的环境的一种能力。我们通常使用智力测验来对心智能力进行评估和比较,但是这些测验有着很长又很复杂的黑暗历史。我是说,纳粹也牵扯到了其中。由此可见,智力是心理学中最炙手可热的课题之一,它很复杂,又充满争议。

    如果我是世界上最厉害的魔方高手,但我的单词拼写成绩却很烂;或者,如果我是一个很有天赋的艺术家,但是我不会做数学题,还会不会有人说我是天才,或者,说我其实是个蠢材。有没有一种更准确的方法来对我的智力进行多方面的衡量?

    在20世纪之初,英国心理学家查尔斯·斯皮尔曼认为,是的,我们确实拥有一种综合的一般智力,渗透在各种特殊的心智能力当中,他把这称作“G因素”(G-Factor)。斯皮尔曼还认为,尽管人们可能拥有某些特殊的天赋,比如用竹条编篮子、萨克斯独奏、做填字游戏,但这些仍然属于G因素的范畴。斯皮尔曼发展了一种统计分析方法,叫做因素分析(Factor Analysis),来检验某些特定的技能与其他能力之间的相关性,比如说,某些空间感较好的人可能会很擅长数学。我们就会推测,这一类技能,这个因素可能是空间数学推理能力(Spatial-Numeric Reasoning)。

    小贴士:准确的说,因素分析并不是只和智力测验或其他特定现象相关,它是一类综合的统计学方法,用来识别或理解“潜在变量”,比如潜在的结构关系、因素,包括相互关联的可测量的变量关系。在查尔斯·斯皮尔曼之后,因素分析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并勇于对各种方面的研究进行统计分析。


    但对于斯皮尔曼来说,G因素是一种相关性很广泛的因素,它涉及到所有的智力行为,从建筑学,到自我恢复、生存技能,所以,在一种认知测验中得高分的人在其他测验中也会表现的很好。不过,正如你想象的到,用单一的测验分数来衡量智力,曾经是,现在也是有问题的。

    L.L.瑟斯顿,美国心理测量学(Psychometrics)的先驱,同时也是斯皮尔曼早期的挑战者之一,并不赞成用单一的尺度来将人的智力分为三六九等。瑟斯顿在他的被试身上实施了56种不同的测验,并根据这些测验识别出了7种心智能力。在这种智力系统中,你可能会很擅长言语理解,但是在数学能力方面却略为逊色。听起来很公平,但研究者们随后进一步发现确实存在一种现象,在某种能力上的高分的人,通常在其他能力上的分数也不低,这恰好为G因素理论提供了一些证据。

    尽管通常有很多分歧,斯皮尔曼和瑟斯顿两人一同为智力的现代理论铺就了道路。举个例子,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将智力看作是以不同形式表现出的综合能力,他借鉴了脑损伤的例子,人的一种能力可能受到破坏,而其他能力仍然完好无缺。学者症候群患者(Savant Syndrome,也叫学者综合症,常见于自闭症患者),智力通常比较低下,但在某方面却有极高的天赋,比如说算数、背诵莎士比亚所有的作品。对于加德纳来说,这意味着除了G因素以外,我们还拥有许多特殊的智力。事实上,他认为我们拥有8种不同的智力,从我们的数学智力、语言智力,到我们理解物理空间和大自然的智力。

    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特·斯滕伯格比较赞同加德纳的观点,尽管他把这8种智力归纳压缩成了3种能力:分析性能力(Analytical),即问题解决智力;创造性能力(Creative),即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实践性能力(Pratical,应用性能力),负责日常任务的执行。这两种模型的似乎也都很有道理,加德纳和斯滕伯格的研究使老师们学会了欣赏学生各种各样不同的天赋。

    但是研究者们认为,尽管每个人表现出的特长会有所不同,这些能力都和某些潜在的一般性智力因素有关,那么那些表现形式比较具体的智力,比如创造力,我们产生的崭新的、有价值的想法的能力,该如何测量?为什么,对于具有唯一正确答案的问题,我们用多种不同方式来求解的能力叫做“发散性思维”(Divergent thinking)?传统的智力测验,无法解释这些。目前为止,尽管我们确实有一些测试创造潜力的测验,但我们并没有一个标准化的系统来对创造力进行量化。

    不过,斯滕伯格和他的同事们已经识别出了构成创造力的5个主要成分,从而促进了我们对创造力本身和它工作机制的理解。在所有著名的人物种,你猜我认为最聪明的人是谁?夏洛克·福尔摩斯。让我慢慢解释。

    首先,他拥有专长(Expertise),或者说有非常庞大的知识库,这就意味着他的知识面不仅广而且深,不论是神秘的毒药、水母的习性,还是在房间里书架的背后找出秘密通道。专业的知识和技能给思维提供了大量的数据信息来进行各种不同的新鲜组合。

    当然,夏洛克还具有令人难以置信的想象思维能力(Imaginative Thinking),这使得他能够站在新颖的角度来看问题,识别图形密码,找出事物间的联系。他最喜欢在案子结束的时候,向迟钝的警察们重新梳理一遍所有的案情线索和脉络。

    斯滕伯格还认为,冒险性人格(Venturesome Personality)对创造力有贡献。由于和鸦片贩子打交道,追踪歹徒,长期处于危险的情境中,夏洛克的日常就是寻找新的刺激,冒各种风险,客服各种各样的困难险阻。

    我们还知道,他一直受到内部动机(Intrinsic Motivation)的驱动。我的意思是,尽管他很乐于帮助寡妇调查失窃案等等之类的事,但实际上,夏洛克做这些是出于自己的兴趣,他喜欢迎接挑战,他从工作本身获得乐趣。

    最后,夏洛克周围充满创造性的环境(Creative Environment)也激发了他的灵感,支持着他,使他的能力不断提升。如此用心地为夏洛克守护着这一切的正是医生华生,我们应该好好谢谢他。

    夏洛克很显然在学识上和创造性上都是杰出的天才,但他在其他方面的能力则有点儿弱,特别是涉及到情绪时。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在1997年由心理学家彼得·沙洛维和约翰·梅尔提出,它是我们感知、理解、管理和表达情绪的智力。我不了解你的情况,但我知道很多聪明的人在人际交往这方面有障碍。杰出的数学家可能无法很好地与自己的同事、邻居,甚至是餐馆的服务员沟通。同样,夏洛克经常会惹恼、冒犯身边的人,有人甚至对他恨之入骨。

    感知情绪(Perceiving Emotions)意味着对情绪进行识别,能够读懂表情,甚至是体会音乐、电影和小说中的情感。理解情绪(Understanding Emotions)意味着能够对情绪进行预测,知道人的情绪为何会变化。管理情绪(Managing Emotions)意味着个体知道,在不同的场合中如何用合适恰当的方法来表达自己。最后,情绪智力还包括将情感与适应性的行为和创造性思维相结合,比如,化解冲突,安慰悲伤的小伙伴,与他人融洽的合作。

    就像创造力一样,情绪智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用测验来进行测量,但是测量无法得出标准化的结果,比如得出确切的数值,所以,如果我们不能完美地将创造力或情绪智力进行量化,那如今的智力测验到底是怎么来的呢?好吧,就像我在开头提到过的,这是一段黑历史。

    在西方,第一个尝试对智力进行测量的是18世纪的英国科学家弗朗西斯·高尔顿,受到他著名的表哥查尔斯·达尔文自然选择理论的启发,高尔顿很想知道自然选择对于人们与生俱来的能力,比如智力,会产生什么影响。他认为,我们的智力很大程度上来源于遗传,所以,如果我们提倡,天才与天才进行交配产生下一代,我们最终会创造出一个有着超高智商的种族。如果这听起来有点简单粗暴,那是因为这确实就是很简单很粗暴啊。

    这种研究如何有选择性的、有意识的提高人口素质,特别是通过鼓励某些群体生育后代,而阻止其他群体生育这种方式叫做“优生学”(Eugenics)。这个词由高尔顿最先提出,等下我马上就会回到这上面来,但是在20世纪初,优生学刚刚开始发展,法国政府规定所有的儿童必须上学,对于那些之前从来没有受过教育的儿童,老师们想知道他们中有哪些需要额外的特别关注。于是,阿尔弗雷德·比奈和泰奥多尔·西蒙两位法国心理学家受到委托,编制一套智力测验来测量儿童所谓的心理年龄。儿童心理年龄的概念本质上是指儿童表现出的智力水平,与儿童普遍达到相应智力水平的平均实际年龄的关系。所以,如果6岁的布鲁诺与普通的6岁大的孩子测验成绩一样,他的心理年龄就是6岁。

    比奈认为,他的测验可以测量儿童当前的心智能力,但是智力并不是一个固定的,从出生后就不改变的东西。他认为,通过教育者适当的培养、个体的自我修养和练习,一个人的能力会增长。换句话说,比奈并不支持优生学。他希望,他的测验能够通过识别那些需要额外关注的儿童从而使他们获得更好的教育。但比奈同时也担心,这些测验如果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可能会带来完全相反的效果,给孩子们贴上“无可救药”的标签,限制他们的发展机会。当然,他的担忧不无道理,因为后来所发生的事正和他所想的一模一样。

    德国心理学家威廉·斯登对比奈和西蒙的研究进行了修正,创造出了著名的智商(Intelligence Quotient),也就是IQ测验。你的IQ,很简单,就是你的心理年龄除以你的实际年龄再乘以100。举个例子,布鲁诺是6岁,他的心理年龄也是6岁,所以他的IQ就是100。但他的妹妹贝蒂实际年龄是4岁,心理年龄是5岁,所以她的IQ就是125.这个公式用来计算儿童的智商非常好使。但计算成年人的智商时,则出现了问题,因为成年人的心理发展和儿童不一样,我的意思是一个人34岁和35岁相比,心理年龄其实没有多大变化,

    但斯坦福的教授路易斯·特尔曼在19世纪初,开始着手于将智力测验推广到所有年龄段。在他的帮助下 ,美国政府开展了世界第一次大规模的智力测验,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招募的新兵和刚到美国的移民者进行智力评估。和比奈不同,特尔曼确实把这种测验当作一种贴标签的工具,他认为他的测验可能,就像他说的,“最终达到降低低能儿出生率的目的”。这种测验正好响应了优生论者的需要,很快,优生运动在美国拥有了大量的支持者,获得了卡耐基和洛克菲勒等土豪的赞助,受到哈佛、哥伦比亚和康奈尔大学中学者的力挺。在21世纪上半叶,智力测验被用来对大约6万人执行强制绝育,其中大约三分之一的人在加利福尼亚州,大部分都是白人女性,通常都是未婚妈妈或者妓女。其他的优生运动持续了长达一个世纪。有证据表明,贫穷的非洲裔美国人、美国土著人或拉丁裔女性,直到1970年左右,都仍然被强制或者秘密被政府大规模地执行绝育。

    但是你猜,对优生运动最为执着的是谁?纳粹。希特勒和他的亲信讲智力测验用于更阴暗的目的,纳粹完全将测验用来筛选所谓的“低能儿”,和那些他们认为对巩固所谓的雅利安民族毫无帮助的特质。他们仅仅根据IQ测验的作答情况,就对成千上万的人执行了强制绝育,甚至直接处决。而他们所使用的IQ测验,内容已经和智力测量无关,更多的是在检验公民的民族优越感,比如这样的问题“谁是俾斯麦”“圣诞节象征着什么”。所以可想而知,由于这段骇人听闻的历史,至今仍有一些人对智力测验的实施过程、结果解释和用途表示怀疑。

    如今,我们对智力的理解正如今天我们谈到的那些定义那样,智力确实是一种真实存在并且可以测量的现象,但没有人可以断言我们已经解开了所有人类潜在的基因、环境、教育和社会经济因素对智力的影响。最后,我们最好把智力看作是一个我们仍然还很不了解的东西。下节课,我们会学习现代的智力测验手段以及这些方法仍面临的问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Crash Course:10分钟心理学速成-【第24集】智力的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