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读书笔记

       彼得.林奇被《时代》杂志评为“全球最佳基金经理”,被美国基金评级公司评为“历史上最传奇的基金经理”。在管理麦哲伦基金的13年间他创造了一个投资神话,创下了有史以来最高的投资回报率,13年的年平均复利报酬率达29%,投资收益率高达29倍。彼得.林奇对投资基金的贡献,就像乔丹之于篮球,邓肯之于现代舞蹈,他把整个基金管理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他把选股变成了一门艺术。

       本书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讲投资前的准备,第二部分讨论如何选择大牛股,第三部分从长期投资的角度,讨论如何设计投资组合,何时应该买入何时应该卖出等等。

                                             第一部分   投资前的准备

       在真正进入股市前,彼得.林奇建议我们做好如下准备。

      1)在投资领域,不要盲目相信专业投资者,业余投资者比专业投资者的优势要大得多。为什么这么说呢?作者举了一个例子,两个公司的总裁,史密斯和琼斯,凑在一起打高尔夫求。这两家公司的养老基金都放在同一个银行进行管理。结果两个人一聊天,发现史密斯那个公司的养老基金账户这几年涨了40%,而琼斯的涨了28%。当然,对于那一段的市场来说,这两个成绩都非常好了。结果没想到,第二天一大早琼斯就面色铁青地给银行的负责人打电话,质问他们为什么在同一个银行,自己的基金回报比史密斯要差呢。银行为了不得罪客户,只能让旗下团队把不一样的资产卖掉,让所有客户的持仓基本一样,这样谁都不会有意见了。结果呢?由于消灭了不同的声音,买的所有股票和投资产品都要经过委员会全体通过,最后大家只能买那些人人都知道的大公司、蓝筹股,因为只有这样才最不容易出错。结果没有人有动力去独立思考,最终大家的回报一起回归了平庸。另外,专业投资者还会受到短期业绩排名、客户质疑、领导查询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最终,虽然很多专业投资者专业能力很强,但在这样的竞争体制下,他们其实要做很多身不由己的事。而业余投资者完全不受这些限制,选择余地非常大,如果找不到基本面良好、十分具有投资吸引力的股票,业余投资者可以什么股票都不买,然后等着更好的投资机会出现再行动,而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员就没有这么奢侈的选择了。

       2)进入股市前的自我测试。每个人的情况都是不一样的,在进入股市进行投资之前,彼得.林奇建议大家首先要认识清楚自己的实际状况,并且推荐了一个非常简单的公式:在股票市场的投资资金只能限于你能承受得起的损失数量,即使这笔损失真的发生了,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也不会对你的日常生活产生影响。也就是说,在投资股市之前,你应该先购置属于自己的房产(林奇认为投资房产是更好的投资方式),并且留出足够的生活费用,千万不能用杠杆投资

       3)股票投资成功所需要的个人素质。就智商而言,最优秀投资者既不属于智商最高的3%,也不属于最差的10%,而是在两者之间。林奇认为股票投资成功所必需的个人素质包括:a)愿意独立研究、能够主动承认错误以及能够在市场普遍性恐慌之中不受影响保持冷静;b)有能力在得到的信息不完全、不充分以及得到的信息不完全准确的情况下做出投资决策;c)能够抵抗得了你自己人性的弱点以及内心的直觉。投资的窍门不是要学会相信自己内心的感觉,而是要约束自己不去理会内心的感觉

      4)永远不要预测股市。没有任何一个可靠的信息来源能够预测股市到底能上涨多少,或者仅仅能够预测股市是涨还是跌,股市所有重大的上涨和下跌总是完全出人意料的。退一万步讲,即使你能正确预测市场走势却选错了股票,仍然会让你亏损掉一半的投资。所以唯一买入股票的信号就是找到一家喜欢的上市公司,在正确的时机买入它。

                                            第二部分 挑选大牛股

       做好了投资前的准备,进入本书的第二部分:挑选大牛股。彼得.林奇认为,寻找10倍股的最佳地方就是从你家附近开始,在那里找不到,就到大型购物中心去找,特别是到工作的地方去找。一般来说,投资者一年中会有两三次碰上很有希望获得成功的投资机会,有时机会可能更多

       比较悲哀的却是,人们大都愿意投资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对自己熟悉的领域去视而不见。比如:医生当中只有一小部分购买医药股,而大部分人购买的石油股;鞋店老板绝大多数买了航空股而不是制鞋业的股票,股票就像孩童时期别人的玩具,总是比自己的玩具更好玩。但是,一个在某一行业拥有优势的人总是比没有优势的人进行股票投资的胜算更大,因为在行业上没有优势的人总是最后一个知道这一行业发生重大变化的人。

       当你发现一家公司的某一种产品很受欢迎时,你首先要搞清楚的是,这种产品的成功对于这家公司的净利润影响程度有多大?如果有足够的影响,你就可以开始分析这家公司了。作者把公司分为六种类型:缓慢增长型、稳定增长型、快速增长型、周期型、隐蔽资产型以及困境反转型,其中快速增长型和困境反转型公司的股票是最值得关注的,也是最容易产生10倍股的股票。彼得.林奇给出了选择大牛股的13条准则,包括公司名字、业务等各方面都让人讨厌,不被人关注,并且有一个利基的股票最容易变成大牛股;相反,热门行业、被人追捧的热门股则不太可能成为大牛股,也是作者避而不买的股票类型。

       当然,你不能简单地依靠这些准则购买股票,你需要先搞清楚公司的类型,再根据市盈率估计目前的股价是被高估还是低估,最后对公司进行详细分析,才能做出购买的决定,这就是分析一家公司的三个步骤。

第一步,搞清楚公司的类型。作者给出了这六种类型公司的特点。

1)缓慢增长型公司:通常规模巨大且历史悠久,定期慷慨地支付股息,净利润增长率在2%-4%之间。

2)稳定增长型公司:净利润增长率在10%-12%。

3)快速增长型公司:规模小,新成立不久,成长性强;净利润平均增长率20%-25%。

4)周期型公司:指那些销售收入和盈利以一种并非完全可以准确预测却相当有规律的方式不断上涨和下跌的公司,如汽车和航空公司、轮胎公司、钢铁公司以及化学公司等。

5)困境反转型公司:指那种已经受到严重打击而一蹶不振并且几乎要按照《破产法》申请破产保护的公司。

6)隐蔽资产型公司:指任何一家拥有你注意到了而别人没有注意到的价值非同一般的资产的公司。

第二步,根据市盈率估计目前的股价是高估还是低估。

      彼得.林奇认为,任何一家公司股票如果定价合理的话,市盈率就会与收益增长率相等。一般来说,如果一家公司的股票市盈率只有收益增长率的一半,那么这只股票赚钱的可能性就相当大,也就是股价被低估了;如果股票市盈率是收益增长率的两倍,那么这只股票亏钱的可能性就非常大,也就是股价被高估了。

第三步,详细分析一家公司。

      究竟该怎么分析公司的基本面呢?这一点只能靠你自己慢慢积累,慢慢摸索,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不过,彼得.林奇针对不同类型的公司股票,给出了一个股票分析要点提示,拿快速增长型公司为例,你需要关注:

1)如果你推测某种产品能为公司赚大钱,那么你应该调查研究一下这种产品的销售收入在公司整个业务收入中是否占有很大的比重。

2)最近几年公司的收益增长率(建议哪些增长率处于20%-25%之间的公司,谨慎对待保持高于25%的收益增长率的公司,不要碰收益率达到甚至超过50%的公司)。

3)公司已经在一个以上的城市或者乡镇顺利复制了原来成功的经营模式,证明公司未来的扩张同样能够取得成功。

4)公司业务是否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5)股票交易价格的市盈率是否等于或接近于公司收益增长率。

6)公司扩张速度是在加快还是在放慢。

7)只有很少几个机构投资者持有这只股票,并且只有少数几个证券分析师听说过这只股票。

       当然,你不能仅仅依靠这几个关注点就能充分了解公司,你需要学会读公司财务报表,并且经常去读,才能才财务语言中搞清楚公司的运营情况。购买股票之后也不能置之不理,你需要定期核查公司的发展状态,根据基本面和股价变化情况决定是否增持、持有、减持或者卖出股票。

                                               第三部分 长期投资

       找到了你心目中的“大牛股”,是不是就可以把所有的钱都投资在这上面,全力一搏了呢?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绝不能这么干,为什么呢?1)你心目中的“大牛股”不一定是真的“大牛股”,也可能是垃圾股;2)即使真是大牛股,也会受到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影响,或者需要长时间蛰伏后才能爆发;3)收益越大,风险越大,或许你没能等到收益来临已经承受不了风险了……,怎么办呢,降低风险的最好策略:投资组合。

       投资组合应该持有多少股票呢?彼得林奇认为,投资的关键并非确定一个持股的合理数量,而是逐一调查研究确定每一只股票的质量。只是为了投资组合多元化而分散投资于一些你并不了解的公司股票是毫无益处的,对小投资者来说愚蠢的多元化投资所导致的后果非常恐怖、非常可怕,一般建议对一个小投资组合来说持有3-10只股票比较合适,比如:2只稳定增长型股票、4只快速增长型股票和4只困境反转型公司股票。再次强调,投资组合中有多少只股票不是关键,最关键的是只买入你真正清楚了解的公司的股票。

      明确了投资组合,什么时候该买入或卖出股票呢?

      买入股票的最佳时机是公司股票价值可靠,股票价格低廉时,作者建议了两个特殊时期:1)每年的10-12月期间,在这个时候,投资者为了减税而卖出亏损股票,是一年中股价下跌最严重的时期。2)在股市崩盘、大跌、激烈震荡、像自由落体一样直线下降的时候,这种现象股市每隔几年就会出现。

      而卖出股票的时机就比较难把握了,在一只股票上涨之后继续坚持持有,往往要比股价下跌之后继续坚决持有困难得多。作者认为两种情况下可以卖出股票:1)当初购买这只股票的理由已经不存在了,2)发现了更好的投资机会。

      不要“拔掉鲜花浇灌野草”,彼得林奇认为,卖掉股票换成现金就意味着这一部分资金彻底脱离了股票市场,所以要把资金永远留在股票市场里,根据基本面的变化把资金在不同股票之间进行转换。如果你不能说服自己坚持“当我的股票下跌25%时我就追加买入”的正确信念,永远戒除“当我的股票下跌25%我就卖出”的毁灭性错误观念,那么你永远不可能从股票投资上获得什么像样的回报。

      最后,作者给出了12种关于股价的最愚蠢且最危险的说法,每一条都入木三分,但其中最重要的是最后一条:股价上涨,所以我选的股票一定是对的;股价下跌,所以我选的股票一定是错的。事实上,短期内股价上涨或者下跌不能说明你选股的正确与否,只能说明有人愿意支付更多或更少的价钱去购买同一只股票而已。

      在股市中,明明白白地亏损比稀里糊涂地赚钱更重要,只要把亏损的原因搞清楚了,你才能进步,才能在下一次投资中避免出现同类问题,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收益率,愿你做一个明明白白的投资者,不断赚钱。

你可能感兴趣的:(《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