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女现象背后探究

近些年来国内“腐文化”的发展越来越热烈,相关作品及背后粉丝数量激增。各方面的讨论度也越来越高涨。

究竟是哪种神秘力量,能让众多女性为它痴迷?研读了一些学术论文和相关文章,对腐文化背后的探究做了一个小小的总结。

群体特点:

作品角色以青少年为主,12-25岁

作品受众多为单身女性

具有良好经济基础

上网时间长(?)

心理特点:

性取向为异性居多

性意识虚拟性和现实矛盾

性别认同潜在矛盾性

耽美文化受腐女欢迎的原因总结概括:

1、男权社会文化的长期压迫,自我认同矛盾,以及对男权的妥协和反抗(额、具体点说比如由于长期压迫导致的从根本意识上认为男尊女卑,但又想反抗的矛盾心理。喜欢看男男的腐女们潜意识会因为自卑而觉得 “我(作为一名女性)不配和这么好的人在一起”

2、耽美作品能够作为一种感情投射,拥有更为自由的代入感:不同作品能满足不同感情关系的定位,比如有的喜欢“强势”自我,厌恶以往女性弱势。被动的固化形象,还有的则是为了刻意去避开女性这种“弱势、易受伤害”的个体,转而将自己定位为一个“他者”(通过将自己塑造为一个旁观者从而回避伤害,算是一种潜意识的自我防御)

3、自我性别未分化

简单来说,人有四种性别角色:男性化、女性化、双性化、未分化

属于自我性别未分化的人自我和谐感和认同感低

在“腐女”群体中中处在“未分化”的性格个体较多,既不完全认同自身的女性化形象同时又对男性性别角色产生向往,并未找到一种完全的平衡感。

产生根源:成长环境(父辈、母辈角色认同感和影响、青春期的变化和性需求、性宣泄)、社会分工和文化背景、同类竞争感、

深层理论解释:人格发展过程中的角色混乱、penis envy、对理想异性的投射

ps:论文中很多理论涉及到精神分析的内容,尚未被验证。论文观点也仅作为一种‘’提出”,并非都是准确的。很多问题尚未有清晰明确的答案,任何理论观点的提出,都只是让我们能够以更宽广的视角去看待这个问题,仅此而已。

以上所有观点与本人无关,本人无任何立场。

参考文献:

1.《腐文化的流行及其影响分析》李茹

2.《耽美文化背后的女性心理探微》张楠

3.《耽美文化及同人女群体研究--一个基于网络的亚文化图谱》陆国静

others...

你可能感兴趣的:(腐女现象背后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