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到这一点,你将收获内心的安宁

你一定听过这句话

“灵明无着,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

 翻译:心中没有了牵挂,事情来了就顺应它,事情没来就不要主动去寻求;事情来的时候一心一意,心无杂念,事情过去了,不要再想它。

这是谁说的呢?

曾国藩。

曾国藩是谁呢?

你一定听过这个故事:

一日,有个盗贼碰巧撞见曾国藩在背书,只能先躲到房梁上藏着,可没想到大半夜过去了,曾国藩仍是背得磕磕绊绊。

盗贼在床底下听得焦虑万分,实在忍无可忍,冲出来对曾国藩恨铁不成钢地说:

“你这么笨,还读什么书?”。

小偷一怒之下将文章从头到尾背了出来,扬长而去。

他参加了6次科举考试,6次都是失败。第七次才中了秀才。

可就这么一个人,他却是中国晚清时期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书法家  ,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他用自己的一辈子证明了,一个资质平平的人,不断扩张自己的见识和本领,就足以成为非凡之人。

你也看过曾国藩家书

原文:

 当读书,则读书,心无着于见客也;当见客,则见客,心无着于读书也。一有着,则私也。灵明无着,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是之谓虚而己矣,是之谓诚而己矣,以此读《无妄》《咸》《中孚》三卦。盖扞格者鲜矣。

翻译:

 要读书时,则专心读书,心中一点都不存接待宾客的杂念;要接待宾客时,则专心接待,心中一点都不存读书的杂念。一有杂念,则私心起。心灵清明不着于一念,事情发生就顺其自然,不刻意去改变未来的事;活在当下心专一无杂念,过去的事情不挂恋于心。这就是“虚”(心中不着一物)的境界,这就是“诚”的境界。用这样的意思来解读周易里《无妄》《咸》《中孚》三卦。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处世做事就很少受到抵触。

你也一定听过“正念”

正念是以一种特定的方式来觉察,即有意识地觉察(On Purpose)、活在当下(In the Present Moment)及不做判断(Nonjudgementally)”。是意识不在虚拟的思维世界里发散、徘徊,而是专注于现实的事物。

你也一定听过这个故事

小和尚问老和尚:师父,您开悟前每天做什么?

老和尚:挑水、劈柴、做饭。

小和尚:开悟后呢?

老和尚:挑水、劈柴、做饭。

小和尚:那开悟对你来说没有任何改变啊?

老和尚:开悟前,我挑水的时候想劈柴,劈柴的时候想做饭。开悟后,我挑水的时候想挑水,劈柴的时候想劈柴,做饭的时候想做饭。

所以,你能够明白“活在当下”是什么意思了吗?

如果明白了,请你去慢慢地修炼吧。

因为你明白之后,你还有走一段路,才能真正地做到。

最后,战战正是这一信念的践行者,他做得很好,所以他在发光!

他是全世界最好的战战

你可能感兴趣的:(做到这一点,你将收获内心的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