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导入」双目立体感知?高阶智驾降本倒逼技术路线变革

降本,正在推动技术路线多元化。

作为目前国内高阶智能驾驶赛道的领跑企业之一,小鹏汽车作为先行者,在后续技术及供应链布局上的方向,值得行业思考。

根据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显示,目前,除了在部分ECU、域控制器等智能总成产品上的自主设计+外部代工,小鹏汽车还在布局关键传感器。

在新传感器导入上,小鹏汽车正在招募技术团队,负责双目视觉算法的设计与开发,包括传统立体匹配算法、基于深度学习的立体匹配算法、嵌入式平台的算法优化。而在目前上车方案中,仍采用的是广角+长焦的双摄像头方案。

同时,团队正在研究行业内的新技术、新算法,持续改善双目测量精度;参与双目视觉模块的整机稳定性、可靠性的设计和调试。

此前,小鹏汽车率先在国内高阶驾驶辅助市场实现视觉+激光雷达融合的落地。但,成本问题随之产生,尤其是对于主打价格敏感市场的车型。

“激光雷达的成本非常高。我们希望在智驾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就必须要提供一个有竞争力的价格。”这也是为什么,小鹏目前的在售的车型依然是部分标配激光雷达。

按照此前对外披露的计划,小鹏汽车的「自动驾驶超50%BOM的降本将在明年底实现」, 这意味着,硬件的调整势在必行。

而可参考标的,就是大疆。

这家公司,通过基于低至32TOPS的算力,7V/9V的纯视觉配置,通过“强视觉在线实时感知、无高精地图依赖、无激光雷达依赖”,实现了包括城区记忆行车(32TOPS)/ 城区领航驾驶(80TOPS)的L2+智能驾驶功能。

这套系统的核心硬件之一,就是惯导立体双目,利用双目深度测距能力对场景进行三维重建,不依赖激光雷达和大算力,即可实现任意类型动静态障碍物的检测和速度估计。

按照计划,大疆智驾方案要实现“高阶智驾将进入15万级主流市场并全国普及”的目标,并基于“全域无图”模式,抛弃高精地图,实现高阶智驾在全国范围内的落地。

实际上,NOA为代表的高阶智驾赛道,的确压力山大。

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今年1-7月中国市场(不含进出口)乘用车前装标配(不含硬件标配+软件选装)NOA交付新车26.32万辆,同比增长120.44%,其中,理想单一品牌贡献占比超过50%。

在车型价位分布数据方面,NOA标配新车交付均价在36.75万元,相比2022年下降2.11万元。其中,30万元及以上车型NOA贡献占比超过80%

这意味着,现有方案继续降本的窗口期已经打开。8月3日,理想L9 Pro(从英伟达改用地平线NOA方案,抛弃激光雷达)正式上市,售价42.98万元,价格比理想L9 Max(英伟达方案+激光雷达)便宜了3万元。

如果不依靠激光雷达,视觉感知的迭代,实际上已经从特斯拉等车企引入的BEV和Occupancy网络,向行业展示了前融合和立体感知的价值。

而一直以来,双目立体视觉的性能优势也非常明显,双目相机立体视觉系统在技术特点上可融合3D点云图和RGB色彩图的信息,实现对目标的准确测量和鲁棒识别,解决单目感知存在的全场景覆盖瓶颈。

在面对传统ADAS系统优化方面,立体视觉感知可以有效提升单目视觉能力还有所欠缺的场景,比如,晚上光线较暗情况下对车辆和行人的自动紧急制动(AEB),而无需采用激光雷达来实现。

同时,和激光雷达相比,通过立体视觉生成的数据更丰富,这反过来使障碍物检测更容易。在弱光情况下,立体视觉分辨率也更高,获取点云数量级更高(而激光雷达的等效线束与成本紧密关联)。

而在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看来,未来几年,仅仅是空气悬架等底盘智能化应用升级,就有机会带动双目立体视觉技术实现真正的规模化上车。

在元橡科技看来,通过双目摄像头提前扫描前方路面,获得图像及3D点云,结合元橡自主打造的AI+D技术架构,对车辆前方行驶路面的平整度和凹凸异物进行检测,输出高可靠高精度的方位、尺寸和高程信息。

同时,这套系统可以复用到主流的行车智能驾驶功能,并扩展至行泊一体。同时,限高、限宽等可通过区域检测功能和高精度地图绘制采集也是双目立体视觉的强项。

比如,比亚迪今年推出的云辇技术概念,就是基于双目立体视觉技术,融合阻尼控制、高度控制、刚度控制、四轮联动等技术,实现底盘的全主动控制。

目前,元橡科技的“主动悬架路面预瞄系统”就已经获得国内多家一线乘用车企前装定点,也是国内首家基于双目立体视觉的主动悬架路面预瞄系统的前装量产供应商。

此外,元橡科技自主设计研发高性能双目车规级芯片METO-Simor,实现超低功耗和高性能,结合双目算法,可在有限算力下发挥更大的计算能力和计算效率,在同等目距、像素条件下做到测距更远、精度更高。

这意味着,从系统而非单一传感器角度来看,双目立体视觉的优势在于可以降低其他传感器与感知系统进行协同数据融合开发的难度和成本。

实际上,从去年开始,国内不少车企(包括商用车、乘用车)已经开始选择双目立体视觉方案作为前装量产定点,预计未来三年,将是放量周期。

在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看来,随着中国本土自主品牌进入新一轮技术升级周期,双目立体视觉感知方案也在进入更多的车企的选择范围。

你可能感兴趣的:(自动驾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