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的生态位减法

        吴伯凡老师说在五六年前,腾讯遭遇过一场生死之战,我们通常把它称为3Q大战,也就是奇虎360公司与腾讯公司之间发生了一场激烈的商业冲突。马化腾当时甚至用灭顶之灾这个词来形容他们当时的近况。

在3Q大战之后,我们发现腾讯有了明显的变化。腾讯曾经是一家具有巨大的竞争优势,因而想在各个领域里头布局去争夺市场的这样一家公司。互联网目前成熟的业务无非就是3个:电子商务、搜索,也就是广告、游戏,加上网络通讯。

事实上,BAT三家就分别做着这三种业务。但是腾讯那个时候觉得自己很有优势,所以就去涉足搜索引擎,这其实是百度的业务,他们有自己的搜索产品叫搜搜,他们也有自己的电子商务业务“拍拍”、“易讯”,但这些在3Q大战之后,他们幡然醒悟。

用马化腾的话说是他们从封闭的环境变成了一个开放的环境,变成了一个真正的互联的生态。他们做了很大的调整,包括内部的一些原有的业务做得不好的砍掉、卖掉,送出去,只保留最核心的通讯和数字内容。

包括现在提倡的互联网+,所谓的+,就是跟其他企业充分合作。也就是说,腾讯也跟华为一样,也有一个上不碰什么,下不碰什么的这样一种战略思维。当他们在不断地收缩自己的战线的时候,其实是越来越明确地找到了他们的生态位的时候。


生态位重叠


在管理学上,对竞争有一个定义,就是生态位的重叠。当你的企业的生态位与另外的企业的生态位出现重叠的时候,势必会发生激烈的战争。

当然在商业世界,竞争是永远不可少的,但是有很多的战争其实都是因为对自己的生态位的不明确,而对生态位的定义不明确,往往是由于缺乏自信,而这种缺乏自信恰恰是因为自己还没有在自己的核心业务和核心能力上找到感觉。

所以就会广撒网,到处布局,以希望通过这种所谓的到处布局,十面埋伏来构筑自己的一种竞争优势。


在这里特别一提的是,有些企业常常是因为缺乏生态思维而大讲生态,把广撒网当成是做生态,以为生态就是开展多元化的业务,让多元化的业务之间形成某种想象当中自以为是的彼此协同,最后既能把自己的业务做大,又能由于这些业务之间的协同而做强。

我要说的是,这恰恰是一种缺乏生态思维的表现。一个物种的优势不在于它能够占到多少生态位,而在于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态位。如果你在各个本不属于你的生态位上去树敌,那到四处布局,到处撒网的方式实际上会让自己处于十面埋伏的境地。

你可能感兴趣的:(腾讯的生态位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