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2020年了!80后们,还在迷信少儿编程的“童话”?

向少儿编程赛道延展,是2019年部分成人IT培训机构拉动业绩增长的手段,或者说是活命的手段。

2020年,经历过洗牌的少儿编程赛道,或许会因神话破灭,而成为一个消散的风口。


文|张书乐

早前在谈论防沉迷时,提到了少儿编程。这档生意的火爆,让人有点看不懂。

媒体大多聚焦在培训机构贩卖焦虑,用“未来的文盲,就是现在不懂编程的小孩”之类的话语蛊惑当下的家长;或者从产业视角,分析其正好踩在了人工智能教育向中小学普及的政策风口上……


这一切是答案吗?似是而非罢了。

确实,有部分原因在于此,但姑且提个问题,时下的孩子家长,大多是80后,难道当年的学习机往事都忘记了吗?

彼时的这一代人,许多不正是打着学电脑的旗号,让父母给自己买了第一台真实用途是游戏的学习机吗?

难不成,时过境迁,昔日用来忽悠父母的话,在今日又把自己装在套子里了!

或者是觉得,学一门编程,在孩子长大后真的能有用?

君不见,昔日大多内置在学习机里的Basic语言,最后还有几个人记得,又有几个人用它编辑过简单的马里奥跳跃!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还真有一些人在当时学习机简陋的界面和真机械键盘上,成功记住了词根、练成了盲打、学会了五笔。

不过,当这一代人在千禧年个人电脑大普及、社交软件聊天成刚需、智能手机和云端拼音输入法加持下,也都顺利的完成了类似的转型。


不过,部分走入大学的这一代人,应该更加难以忘记计算机这门必修课,在Windows已经普及的年份里,还在啃着DOS系统,用类似编程的方式,在写着求伯君大名的古董版WPS上排着版……

这些其实毫无用处的学习,最终结果也不过是只为了考试通过、拿下毕业证,然后考完全忘。

好吧,在一切都难以解释的情况下,只能用时下的家长“被焦虑”、“无选择跟风”和“让孩子试试无大碍”之类的话语开解。

倒是孩子,所谓编程,不过是把游戏的元素照猫画虎用既定的方便工具整出来——当年学习机里也有类似玩意。

少儿编程真的能大行其道吗?愚以为未必。许多年以来的各种先行者已经用自己的失败,证明此路不通。哪怕很用心,且用尽洪荒之力。

举个例子,1980年代初,一个叫多美的日本公司,非常敏锐的发现了这个机会,在1982年推出了一款名为Pyuuta学习机。

还真别以为这款学习机是后来国内山寨红白机加个键盘来的各种学习机。

多美其实真的是想开发这个市场,考虑到编程都是用英语,日本学生难以掌握,特意将日语加入到编程之中,改良了一种G-Basic语言,可以直接用日语输入一些比较通用的指令。严格来说,真是用了心。

结果呢?

市场反应冷淡,多美为了挽救学习机,只好大量加入游戏来迎合市场,至于编程,算了吧。

类似这样的操作,在日美家用游戏机市场开发中,发生过多次。比如老牌游戏公司世嘉,它1983年7月15日为了迎战同日推出的任天堂红白机,就一口气出了两款游戏机:SC-3000学习机和SC-1000游戏机。


别看学习机编号大过游戏机这么多,实质上世嘉最早研发的是学习机,只是为了和假想敌红白机打擂台,才推出简化版的游戏机。

世嘉学习机初衷则做变种的个人电脑:可用basic语言编程、自带键盘、可运行部分电脑程序……是否有一种十年后小霸王学习机的既视感?

其实不然,这款学习机的配置很突出,用上了和当时的普通个人电脑MSX上同等配置的8位CPU,根本就是为学习编程和电脑使用而开发出来的良心产品,而且真的没太考虑游戏。

不然,不会有简配版的游戏机出现。

结果呢?除了被擂台另一边的红白机给打的惨败外,一无所得。

倒是红白机随后跟进了这个概念,也推出了自己的学习机外设Family Basic,不过事情发展到这一步,所谓学习,不过是为了更好的打开家长钱包,让孩子玩游戏了。 


张书乐 人民网、人民邮电报专栏作者,互联网和游戏产业观察者

你可能感兴趣的:(都2020年了!80后们,还在迷信少儿编程的“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