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难求职季” ——疫情之下,应届毕业生何去何从?

——赶上了“史上最难求职季”

01

漫漫求职路,依然要走下去

“疫情之下,今年应届生找工作可能面临着地狱模式。”

“很多公司不减员就很不错了,哪里还有岗位留给应届生。”

“去年秋招已经很惨烈了,眼下春招的机会更是少得可怜。”

“没想到,毕业即失业!”

... ...

网络上,一片哀声载道,但这并不是危言耸听,而是事实。

各行各业饱受疫情影响,招聘市场一片惨淡

近日,一份网络上的对全国各重点高校的应届毕业生调研报告显示:

在参与调研的数千名毕业生中,目前已签约的占25.09%,未签约的有74.91%

而2020年毕业的应届生有874万

无奈之下,近半数的同学打算:选择考研已缓解目前的就业压力

但教育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参与考研的共有341万人,相较于2019年,人数增加了51万

按通常约3成的录取率来算,大概会有230万以上的同学不能如愿以偿

漫漫求职路,依然要走下去。


02

步入社会第一课

这个世界没有“容易”二字

赤裸裸的数据更为残酷

近日一家北京某国企HR在知乎上分享自己的招聘感言:

2020年校春招竞争异常激烈,线上线下共收到8400多份简历,招录比例是1:210!”

BOSS直聘刚发布的《2020年春节后10天人才趋势观察》中的数据显示:

应届生新增岗位规模同比降幅49%,其中小微企业应届生需求同比降幅达到60%

招聘企业需求同比大幅降低

那么,874万应届生的工作在哪里?

工作如此难找,一出门就被人淘汰、求职也能白忙一场。

有人说,这也算是步入社会的第一堂课,让你一下明白:

在这个时代,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二字

你可以选择呆在家里怨天尤人,消极等待,

当然也可以积极面对,迎难而上。

不去试一试,你怎么知道你能行呢?


能走上坡路的人,往往不是在起点,而是在拐点

每当拐点到来时,不同的选择,可能很快就会让你和同龄人拉开差距

03

现在的我,能做点什么

“简历石沉大海,失眠到头发一把一把掉,可除了待在家里,盯着手机刷招聘信息,我什么都做不了。” 

考研成绩不理想的小周说。

疫情之下,企业纷纷选择“云面试”

“现在都是视频面试,视频接通的一刹那,和屏幕那边的HR两人大眼瞪小眼,一阵尴尬,面试表现大打折扣。”

小刘吐槽道,对面试越来越没信心了。

有位网友也说了他的经历,“年前拿到了offer,年后回程的高铁停运,跟HR沟通后,被委婉推掉offer。”

“我这也不是个例,有朋友已被通知入职了,过了两天,那边又说不招了。”

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很多人不知道能做点什么。

还记得那三个回望初心的问题吗?

① 我自己有什么?

② 我真的热爱什么?

③ 我究竟想要什么?

这个时候,不妨再来个“灵魂三连问”,真正搞清楚了这件事,或许能有出路!

马云在湖畔大学开学时,每次也会问学员三个类似的问题

① 你有什么?

② 你要什么?

你可以放弃什么?

每次都会听到五花八门的答案,而这些答案里有这个时代年轻人的思想和那些企业管理者所需要的方向。


虽然都是应届生,但毕竟成长经历不一样,学的专业不一样,对未来的期许也不一样。

他们虽缺乏磨砺,但是肯定也有一技之长或某个难能可贵的品质,或引以为傲的方面。

在疫情期间,大家困在家里不知所措时,先把那三个问题想清楚吧。

04

米恩给你几点衷心建议

1

结果导向

如果你认为当前赚钱最重要,那你就去找能快速赚到尽可能多钱的工作,并在工作之余,多学几个短期内能快速变现的技能,当一枚斜杠青年;


如果你认为当前学习深造、开阔眼界最重要,那就努力去找个“大而广”的平台去工作,多学习多请教,不放过任何成长的机会。


你若渴望自由,甚至可以做一名自由职业者,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阿里研究院的一份报告预测,到2036年中国可能有多达4亿人属于“零工经济”下的自由职业者。

自媒体人、翻译、设计师、程序员、摄影师、作家、画家等等,都可以依靠自己专长为社会提供服务,获取报酬。


任何选择都没有对错,尊重自己的初心和价值观就好

2

概率取胜

多投简历没错,可以“提高简历收藏率”

主动建立广泛的社会连接,充实自己的人脉圈。

低概率的市场环境下,在跟学历、专业、志向较匹配的方向“广撒网,多收鱼”是对的。

除了陌生人脉,自己的内部人脉也很重要。

美国心理学家米尔格兰姆也在其“六度人脉理论”中讲,“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

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亲人、老师、同学、校友、甚至是球友等亲密关系,去发掘自己的二度人脉,“二度人脉”对未来成长往往起到很大作用。

根据Jobvite的年度社会招聘调查,60%的招聘人员报告说,他们的最佳人选来自于内部推荐,而很多公司也都有内部推荐的激励政策。

另外,不放过每一次交际,尽可能的挖透。

比如被某个HR的拒绝,你也可以把HR的微信要过来啊。

嘴甜一点,诚恳一些,万一他可以把你介绍到同行公司呢?

3

适合即最好

找最好的工作很难,但找适合自己的工作不难。

天生我材必有用,这真的不是一句空口号。


现在自己有几斤几两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不断为更好的自己而付诸努力。

有一种心理暗示,在心理学上叫做“自我实现”,指一个人越相信什么,越可能发生什么

自己行不行,不是谁能说了算的,自己相信自己别什么都重要

但你要是觉得自己不行,你可能就真的不行! 

一旦你开始习惯自我设限,思想上“矮化”自己,你就变成了一只跳蚤

“跳蚤效应”来源于一个有趣的实验:

科学家在玻璃杯中放入一只跳蚤,跳蚤轻易就可以跳出来。

把跳蚤放入加盖的玻璃杯,跳蚤反复撞到盖子,连续多次,跳蚤适应了新环境

一周之后,盖子取下来,跳蚤却再也跳不出来了

找工作的过程肯定不会是一帆风顺的。

在对的路上只要坚持下去,拐角处或许就会遇到自己的机遇。

在此之前,我们只需要准备着迎接它就好。

把握拐点,造就更好的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史上最难求职季” ——疫情之下,应届毕业生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