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雕琢,一个远洋船长四十年的海上人生

台湾歌手郑智化的一首《水手》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传遍了大街小巷,“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至少我们还有梦……”

航海对于很多人来说是陌生又新奇的,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迪亚士发现好望角,到麦哲伦环球航行,航海事业为人类发展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而《大海,成就梦想》这本书就为我们揭露了一位有着几十年远洋航海经验的老船长的故事。



这是一本非常耐读的人生自传,故事新奇,文笔流畅。本书的作者王以京是一个有着四十年航海经验的船长,书中收录了他从初进航海公司做水手,从三副、二副、大副一路成长为驾驶万吨巨轮远航各国的船长所经历的故事。

有搏击风浪,七过好望角,而不露惧色;有鏖战非洲河港,重整船队的威严魄力;更有与天斗其乐无穷,潜心研究气象,为航海事业树立标杆的不俗成绩。王以京从上船之初懵懵懂懂,开车能绞断缆绳的愣头青,到和船员同甘共苦, 凡事亲力亲为、用心学习,不怕吃亏的船长,每一笔都饱含深情。

书中的篇章并不是作者回忆往昔所作,他是在整理过去曾写下的书稿。每一篇文章的最后都有作者当时落笔的时间地点,这些充满回忆的故事都是船长当时的切身体会,不矫揉造作,也没有刻意美化。

作者观察入微,留心记录,他在文中写自己去过的国家和地方,经历过的船长和船员,一切细节都非常到位,读者仿如亲生经历了航海的洗礼一般。

其中作者最擅长的是刻画人物,他将自己遇到的水手长、轮机长、船长等不同的人物描绘得活灵活现,人物速写非常到位。他对于书中提及的人物并不是一味的夸奖,而是根据每个人的情况实事求是,表明自己的态度,就比如说到“陌生船长”,他虽然不点名,但是把他做的各种不好的事情也写出来,进行客观批评。

看过这本书你就能知道,远洋并不同于一般的航海,远洋出行经常要在船上待上不止一年的时间,比如作者第一次远洋航行,从上船到下船,就待了足足700多个日夜。

做远洋国际船员,能到各个国家、各个地方开阔眼界,但也有着无尽的苦与累。在苍茫的大海上,即便是万吨巨轮也只是一叶扁舟,随时都有遇上急风骤雨、滔天巨浪的风险,但是船长从未退缩,他入行之后便把工作当作自己的事业,利用一切时间学习做事,得到了同事和领导的肯定。

在海上繁忙的工作能够忘了思乡之情,但是风平浪静的时候,思乡的情仇便一起涌来,尤其是当他从小生活在一起的祖母去世,自己却无法到灵前告慰,天人永隔的时候,更是悲伤。远洋船员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只能舍小家顾大家,决定了他们对家人的亏歉。

作者将情诉诸笔下,用另一种形式实现了感情寄托。在做船员之前,他曾下乡做知情,一边养病,一边成了生产队甚至县委宣传部的笔杆子。到了船上,他更是细心观察,勤于思考,将工作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因此才有了这本书的出版。有事业,有爱好,是一个人丰满人生的体现,既满足了生活所需,又满足了心灵需求。

他写《大海,成就梦想》,最初的想法是整理自己的旧稿,让子孙看到自己这些年的工作生活,激励后辈不断进取,却不想书稿被友人赏识,被出版社看中,最终出版。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作者结束知青生活,回城做了海员,开始船上的飘摇人生,四十年风雨无阻,他用实际行动叙写了国家干部对于工作使命坚守和追求。

你可能感兴趣的:(时光雕琢,一个远洋船长四十年的海上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