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动的信号2》:感情中,对谁都好的人,往往“最无情”

《心动的信号2》快进入尾声,赵琦君和杨凯雯这对嘉宾已经确定心意,但是,一直被观众看好的张天和陈亦辰的感情之路却阻碍重重,原因就出在陈亦辰身上。

陈亦辰高大帅气,温和有礼,是很多女生的理想对象,但是同时他也很心软,不管对谁都很好,总是不忍心拒绝别人,因此也给喜欢他的张天带来很多困扰。

本来,陈亦辰和张天很有默契,两人兴趣爱好相同,一起约会,牵手滑冰,他还夸奖张天好看,观众都以为他俩是一对儿,真心为他们高兴。

但是没想到,陈亦辰转身又会当着张天的面夸珍珠好看,送她小王子水晶球当生日礼物,张天看着他俩情侣般地有说有笑,脸上露出了失落的神情。

一直以来,张天都把陈亦辰放在心上,每次的心动信息都发给他,即使心里再难过,看到陈亦辰喝醉酒,还是会给他准备蜂蜜柠檬水。

但是,陈亦辰的态度却是“对谁都好”,明知其他女生对他有好感,但从头到尾都没有拒绝,并且还和女生“暧昧互动”。

陈亦辰的这种性格,真的会让喜欢他的女生很受伤,难怪珍珠会埋怨他说:“为什么你人这么好,看到你就火大。

是啊,“对谁都好”这种行为,表面看来很暖心,实际上却让人很困惑,女生会这样想:不知道对方到底喜不喜欢我,假若喜欢我,为何对别的女生也那么好?

因此,喜欢他的女生会胡思乱想,患得患失,如果继续喜欢这个男生,真的没有一点的安全感。

但是,如果不再喜欢这个男生,又心有不甘,更何况,感情的事真的由不得自己控制的。

爱是有很强的排他性,不管男人还是女人,如果对一个人动心了,就会希望对方是属于自己的,永远只对自己好,不希望他对别人好,也不愿意让别人来分享他的好。

所以,这种“对谁都好”的行为,真的会让喜欢他的人患得患失,备受煎熬,痛苦不堪。

陈亦辰说过,因为不想伤害别人,不忍心拒绝别人,所以才会对别人好,这话听起来貌似很有理,实则上却是很自私的想法。

感情中,“对谁都好”,看似多情,实则无情,因为他只考虑自己,并没有考虑女生的立场和感受,最后只能带给女生更多的痛苦和失望。

对谁都好,会产生误会,错过一辈子

张爱玲的《半生缘》中,顾曼桢和沈世钧本来可以水到渠成地结婚生子,但是后来却因为种种原因,让他们的感情无疾而终,两人只有半生的缘分。

14年后的重逢,顾曼桢的那一句:“世钧,我们回不去了”,是多么地让人感到心酸。

细细回看这部小说,导致顾曼桢和沈世钧分开的,除了无可避免的家庭因素之外,男女主的性格特征也在推波助澜地把他俩往悲剧的路上赶。

顾曼桢的性格,也有点像陈亦辰那样,心软,善良,对谁都很好,很为别人着想。

本来,世钧打算和她结婚的,但是她却为了弟弟妹妹,有意无意地疏远世钧,故意在世钧面前,和姐姐的初恋豫谨有说有笑,把自己的书借给豫谨看,亲自爬上桌子为他换灯泡。

但是,曼桢这样盲目地对豫谨好,不仅让世钧误会了她,还让豫谨以为她也有意于自己,于是就对她表情达意。

后来也因为这点,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那根稻草,导致姐姐嫉妒心爆发,为虎作伥,把曼桢拉进火坑,被迫失身,最后嫁给了可恶的姐夫。

因为曼桢“对谁都好”,导致她失去了界限感,曼桢的这种性格,不仅间接毁了自己和世钧的感情,也毁了两人一生的幸福。

设想一下,如果曼桢当初不做那个“好人”,不为豫谨忙前忙后,不在世钧面前,故意和豫谨谈笑风生,如果豫谨问曼桢,是不是已经有了别人时,

曼桢不是“只是微笑着,没有回答,她算是默认了。她是有意这样说的,表示她先爱上了别人,所以只好对不起他了,她觉得这样比较不伤害他的自尊心。

那么,大概就不会有后来的悲剧,最起码,世钧不会误会她故意冷落自己,不会以为她变了心,两人也就不会渐行渐远,最后错过了彼此。

如果曼桢能换位思考,为世钧想想,自己对豫谨这么好,世钧是什么感受,如果主动解开误会,停止对豫谨的好,那么后来,也就不会刺激到她姐姐,加速地把自己往火坑里推。

所以,在一段感情里面,滥用自己的善良和心软,不顾恋人的感受,对别的异性很好,不仅会让你的恋人遭受折磨与伤害,也会让你们的关系变质,滑向彼此对立的局面。

自信心强大的人,会把你拉到一边质问你,到底心里还有没有他,既然有他,为何又当着自己的面,对别的异性那么好?也许,误会就此解开,皆大欢喜。

但是,如果遇上的是一个自卑消极的人,就好像沈世钧那样,看到曼桢对豫谨好,也只是在心里嘀咕,以为曼桢移情别恋,所以逐渐疏远,阴差阳错地,从此就擦肩而过。

所以,在一段感情里面,如果你“对谁都好”,没有界限感,那么只会让深爱你的人受伤,你们会产生误会,拉开距离,渐行渐远,最后,带着怨恨,就这样错过彼此。

因此,这种“对谁都好”,往往是一厢情愿,自以为这是善良,可谁知道,最后被你害苦的人,不仅有深爱你的人,还有你自己。

所以,这种“对谁都好”的行为,实在自私和愚蠢,最后只会害人害己,让人嗟叹不已。

对谁都好,看似热情,实则是无情

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对谁都好”这种故事,不仅存在综艺、小说里,其实也存在于现实生活中。

我有一个朋友,和男朋友谈了两年恋爱,可是前段时间分手了,我很好奇地问她:“为什么呀,他对你那么好,对你的朋友也那么好。”

朋友无可奈何地说:“正是因为他太好了,对每个人都那么好,我受不了他。

想起曾经的一段经历,我恍然大悟。

我朋友的男朋友的确是一个性格很好的人,不仅对我朋友好,舍得花钱买礼物,也很尊重她,并且,对她的朋友也很好。

记得有一次,朋友叫他来接我去他们家玩,他一看到我,就非常热情,拉着我的手,嘘寒问暖,真的把我吓了一跳。

对待女朋友的朋友尚且如此,对待其他的异性更不用多说,听朋友说,他经常做这样的事:

下雨天送女同事回家,只是因为同事没带伞;

早上给女同事带早餐,只是因为顺手;

推掉和女朋友的约会,因为别的女性朋友要他帮修水管;

……

类似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我朋友气得七窍冒烟,她男朋友却不以为然,“我就是这样的性格,对谁都好,你也太小心眼了吧?”

朋友说过多少次,不喜欢他这样子和异性频繁接触,那样只会让她伤心,可是她男朋友还是一如既往,最后两个人闹到分手收场。

朋友解脱似地说,“这样也好,对着这么一个过分热情,对谁都好的人,真的睡觉都不安宁,生怕有一天他会背叛你,现在,我终于睡得安宁了。”

朋友说得没错,好像这种对谁都好的男人,做他朋友还是挺不错的,因为他会真心待你,把你的事当作他的事那样去看待,去帮助你。

但是,如果找这种人做男朋友,真的每天都会患得患失,胡思乱想,不知道他今天又和哪个女同事在一起,帮人家做什么;明天他又帮哪个女生买什么……

作为一个真心爱他的人,心里泛起的是阵阵的醋意,感觉自己不受重视,怀疑自己是不是爱错了人,觉得自己随时都要失去他……

为此,真心爱他的女人会想很多,受尽折磨,疲惫不堪,最后,落荒而逃……

所以,这种“对谁都好”的男人,表面上看起来很热情,实际上对女朋友来说,这其实也是一种无情。

忽略了女朋友的内心感受,自以为做一个善良的人,对谁都好那就OK。却不曾想,因为自己人太好,会让最爱你的人失望和受伤。

因此,这种“对谁都好”的热情,其实是一种很傻的行为,只会把真爱你的人从身边推开,这于己于人,都很无情。

对谁好,要划清界限,珍惜值得的人

现实生活中,“对谁好”是一门学问,我们要懂得划清界限。

杨超越说“我是会分人的,不是说对谁都好,如果我觉得你值得,我才会对你花心思。”

我们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不可能把所有人都请进自己的生命,也不可能对所有人都好。

所以在相处时,就要把握这个度,如果觉得对方值得,那么就可以多花些时间和精力去维护,去对对方好;假如不是那么重要的人,那就要适当地拒绝。

有时候,适当地拒绝,也是让自己,让深爱我们的人,甚至是让第三个人免除痛苦的决策。

正如赵琦君给陈亦辰的建议:

“原来我也会想平衡所有人的感情,朋友的女朋友喜欢我,喜欢人的那种感受,我喜欢那个人的感受,我都想去平衡它,不想表现得太过于激进。

但是我能感觉到,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时间的推移,我会越来越关注那些我真正需要的,值得去关注的人的感受和状态。

说白了,在你心里肯定有最重要的人,次重要的人,那些次要的人的感受,会稍稍的去忽略一点,

更关注的是自己和真正需要去关注的人的感受,那才是最重要的,这样的话对大家都好,对那第三个人也好。”

赵琦君的这段话说得非常好,对谁好,只有学会划清界限,分出轻重,对重要的人,值得的人,倾注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对次重要的人,做好自己就好,没必要过分照顾。

也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给自己,给对自己重要的人,带来不必要的伤害,这样对其他人也好。

在感情中,“对谁都好”的人,往往“最无情”,既然如此,有这种行为的人就要学会去改善。

与人交往时,“对谁都好”,过分热情,的确会造成一定的困扰,但是就像赵琦君所说的“困扰难免,尽量避免”。

也只有自己有意识地划清界限,懂得去拒绝,不再为不喜欢的人忙前忙后,那么你对别人,对自己所造成的伤害,也会适当地减少。

人生于世上,能遇到自己喜欢的人,恰好对方也喜欢你,并且合适地在一起的,真的太难了。

所以,跟自己不喜欢的异性保持距离,不要让爱自己的人伤心难过,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深情。

(希希暖情 文|希希 图|网络)

你可能感兴趣的:(《心动的信号2》:感情中,对谁都好的人,往往“最无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