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群

1

不出意外,这一年的研究生课程还是和本科课程一样,令人失望。大多课程只是比本科课程在考试中只需多背两页书,就在原先课程名上加以高等二字而达到美化目的。在这个理工科重点高校里,单行和许多工科硕士一样,把第一年的上课只当成了身为学生的一份义务,像很多身不由己的活动一样,出席着,等着,并且憧憬着之后的生活。

一年的课程之后,就是两年的课题组项目之旅。单行出生在一个根正苗红的家庭里,从小被教育着要考虑别人,要让大家都开心,他是一个典型的集体主义者。课题组,在单行的想象里,是一个温暖的小家庭。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大学,同学之间的称呼是有讲究的。比如本科期间,对于年级长的男生女生,称为学长学姐;而在硕士期间,则因为大家处于同门同师,称为师兄师姐。这与许多国内大学不同。这样的讲究,使得单行对课题组的生活充满的期待。当然在当代社会,人总爱往极端的方向想。

单行也不例外,他也害怕着进入课题组后,他的导师会开始疯狂压榨他,小到报销,个人家庭琐事,大到对科研的严谨。但他心想:即便如此,课题组二十多个同学,一块吐槽,忍耐,骂老师,也算有个发泄的去处。毕竟以往有太多身处人生困难时期,但集体的欢乐与力量而使得青春无悔的故事出现。

进组第一天,老师亲切和蔼,将单行拉入了“石化东楼308”QQ群,这个QQ群里的成员构成了这个课题组最完整的人员名录。而石化东楼308是这个课题组最早的办公室门牌号。尽管经过几天的观察,单行发现群里只有零星的几个已毕业师兄师姐求帮忙下载文献的消息。但课题组的传承精神还是感动着每一个初来乍到的菜鸟。

几天下来,单行的落差开始加大。每天的生活从上课跑教室听老师念PPT的枯燥,转移到了每天固定时刻表的苍白。不仅如此,单行还感到十分的尴尬,周围的同门们几乎不认识 ,除了一两个之前一块上课认识、点头之交的朋友。老师对这个课题组管理是相当宽松的,早上同学可以晚点来,中午有事可以早点走,下午也可以来得晚一些,下午吃饭时候可以避开食堂高峰期早点去。所以经常有些座位几天都是空着的。大家都各忙各的事,能容纳二十多人的办公室即便是坐满,也静得让人发慌。

也许是环境的陌生使得大家都需要时间来适应,等吧,单行还是不放弃对集体的希望,毕竟进入课题组后意味着班级的取消,课题组将会是他这两年主要的活动圈子。单行还是希望着。一个月下来,单行又失望。这一个月,虽然人都认识,微信都加了,但是还是那么的陌生。要说集体活动也不是没有,比如一大群男生经常被老师支去干体力活,但干完活回来的路上的尴尬沉默却是那么的煎熬。

单行每次都想找些话题和身边的人都沟通交流一下,但身边的人仿佛是聊天终结者一样,一两句话就聊不下去了,那尴尬的场面永远都是靠回到办公室来拯救。久而久之,唯一的体活动结束后返回的路上,大家约定俗成,一言不发。

2

要说一般人,就这么维持下去,当个沉默的大多数中的一个,自己做自己的事,也未尝不可。但单行可不是这样的人,几本社会学的畅销书告诉他,他们这个集体需要所谓的“鲶鱼”。单行决定委屈自己一下,当那条“鲶鱼”。

恰好,这也正还有个机会。这个学校位于北京西北部的郊县,生活所用自来水质水较重,烧开的水出现的水垢太多了,刚烧开的一壶水几乎看不到清澈的部分,真不知水壶用久以后的水垢积累还是这壶水的水质过重。正所谓无知无畏,都没有知晓老师品性小气抠门的单行去敲了老师办公室的门。老师很热情地接待了他,并表示对这个问题很关切,毕竟喝水是个大问题,希望他问问大家有没有这个需求,并把这份重任交于他身上。

刚入组的同学往往会有一种心理:自己要抓紧一切机会来表现出自己的价值。于是,单行以为自己得到了老师的支持,卯足了劲,把大家都拉到一个微信群,至此,他们有了一个微信群。单行竟然天真地认为大家的冷漠坚冰会随着这个群的建立而慢慢的融化。当然了,大家也都受够了这飘满水垢的开水,自然同意买桶装水饮水机的计划。但单行高兴的是,大家开始愿意相互交流了,其中还有几个在群里比较活跃的同学,比如小王师姐,小涵师兄等等。

仅过了一上午,单行又去敲了导师的门。

“饮水机啊,预算是不是有点大了?我看咱们这栋办公楼,别的课题组好像买饮水机的比较少,你看看有没有一些替代的方案,你回去再去调查调查,问问隔壁课题组的人啊什么的。别跟我说不认识人,读研究生不止是要学会科研,还要学会与人打交道啊。”

单行出了门,心灰了一些,不过也没关系,走到了楼下的课题组办公室,询问了一下那边的同学。才发现化工学院为了解决老师同学们的喝水问题,化工学院主楼的一楼装了自来水过滤净化的机器,并将其买断,机器出的水可以直接饮用,如果不放心,烧开就好。

单行心想:这下总成了吧,要说饮水机贵,而且桶装水还继续花钱。上网上买几个十五升的储水桶总可以吧,都不需要超过一百块钱。

第二天早上,单行又敲了门。、“单行啊,不是老师小气什么的,我回去也想了想。我是02年来这个学校读硕博,然后留校当老师的。这么多年来,我也喝着水垢稍微多一些的开水。先不说少量水垢是无害的,我发现了喝水的一个诀窍,你回去告诉一下同学们,就是把开水倒入杯子以后,你们放一段时间。你是学理工科的,你也知道,水垢重会沉下去,对不对?等到水稍微凉一些的时候,水垢就沉下去了,只喝上半部分就可以了,水温也不高,也没水垢,多好。这样就不用买什么水桶的,来回打水,老师怕耽误你们的科研时间。这事就这样吧,对了,前边发给你的文献看完了吗……“

单行汇报了一下自己的科研进度,就退了出来,心里虽觉得不是事儿,但还是怪怪的。

“怎么样?没让买吧?反正几个桶也没几个钱,你问问他们,咱们摊了吧,一个人一没几个块钱。“小王师姐从后边拍了一下单行。

“师姐,你怎么知道不让买呀?”

“因为以前有人问过呀,没成功啊。”

“那师姐我去问的时候,你为啥不去阻止我呢?”

“都过了几年了,老师终于也有了孩子,人都说人一旦有了孩子性格就会有所转变。可没想到他还是老样子。那就辛苦你再去和大家说啦。”

“师姐,我不辛苦的。”

两个大桶两个小桶,摊下来人均七块多,桶由单行负责买,大家给他转账。微信群从来没有这么热闹过,大家纷纷回复表示同意,只有少数几个没有回复。那几个哥们虽然没在群里回复消息,但却在相同女生好友刚发的朋友圈下边点赞。单行当然也没有生气,当面找了他们,他们也说同意。

桶买回来了,大家也相互熟络了一些,单行自然是开心的。

这事儿按说就这么过去了,但后续的事儿也蛮有意思的,桶买回来了,就牵涉到打水的问题了。小涵师兄建议单行出张值日表,只排男生。但单行不同意,觉得随缘吧,哪个男生看到桶里没水了,拎上桶去打水就好,毕竟一来一回也不用十分钟,没必要把事情变得像任务一样。于是,他就没排值日表。于是,单行每天都去打水。

单行其实也不是一个什么完美无缺的人,比如有一个晚上,做了一天实验的单行实在是太累,不巧的是还伴随着重感冒,他看到水桶空了,心想着每天再打吧,反正办公室这会儿也只有四个人了,要说到底,他自私了。

“你们谁赶紧去打个水啊,都没有水了。”一个姑娘喊着,声音似乎覆盖整层楼。理所当然是这个学校里许多女生的性格特点之一,她的语气里毫无客气。

单行看着其他俩男生,都戴着耳机,一人打着游戏,一人看着电影。似乎听不到那女生的喊声。

“我这就去,不好意思呀,女孩子温柔点,小声一点嘛。”

单行扯了张纸巾,擦了擦鼻子,拎着桶出门了。

3

在一切都在逐步简化的大学里,似乎聚餐逐渐成为了唯一的社交方式。一个学期下来,单行的热心还是得到大家的认可,人缘也从买桶事件中积攒了起来。期末了,师兄跟单行说一块组织聚个餐,也相互了解一下,那组织的重任自然而然地落到了他这。热心的人对所有的事都要表现出热心,就像姑娘跟你说,你是个好人一样,那你就得好到底,不管发生了什么。虽然不止一次单行在私下喝酒的时候大骂同门的冷漠,但领了任务,单行又开始期待着,热心着。

北京郊区可选择吃的东西并没有太多,单行问了问大家,有没有清真,口味禁忌等传统问题,然后找一吃货同学一问,地方就选好了。微信群发出通知,回复尔尔。当然聚餐那天微信群也有两次热闹的时候,一次是说好集合一块去,但到点了,十八个人只有不到五人集合,其余的都说自己一个人已经过去了。还有一次就是聚完餐一个同学把服务员拍的合照发上了群里,虽然单行知道不会有人会存下那一张照片的,但还是和大家一样,他发了三个大拇哥的表情。

聚餐地点定在离学校不远的一个火锅店,十八人参加,一个包间,一张长桌,三个锅。

在漫长的岁月里,很多尴尬的饭局都是不可避免的。单行却没想到在这个大学里竟然经历了一次,整个包间除了相互递菜,碟子放到桌面上的轻微声音与火锅沸腾声音以外,冷清似乎有点萧肃。感觉每一句话的回声都是那么的大。很多同学吃着饭,觉着无聊,拿出了手机,连上店里的WIFI,边打手游边吃,边看小说边吃,边看直播边吃。当然了,一心多用在这体现得淋漓尽致,眼睛不仅要看着屏幕,还得盯着锅中的菜,得看准时机出筷子;嘴一边敷衍着零星的寒暄,另一边还得抓紧嚼咽。

单行对面坐着的是王舟,旁边是叶勤,俩人上下铺,一个宿舍,一个老师。宿舍的氛围的确影响着学习的风气,这句话一点儿也没错。这俩人都是早起晚归,长期在实验室奋战的人,付出就有回报,这俩哥们学业成绩与科研能力都是同门中的佼佼者,在这方面都被大家所认可。按理说,物以类聚,他俩在一起话应该是最多的,而且也应该是比较高端的科研问题,比如这篇文献讲的是什么,那一篇又举出了什么相反的结论;哪又有报道了新型的结构,这个结构对反应和收率有多大的提高等等。

但奇怪的是,俩人都埋头吃饭,一句话都没有。

单行想缓解这样尴尬的局面,依着自己看过的两本人际关系的畅销书,开始“套话”,先装作好奇问王舟一些科研上的问题,等他耐心说完,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转过头来问叶勤。问题挺相似,但都跟他俩研究方向相关。问完叶勤,又调过头来问王舟觉得怎么样。单行觉得问着问着,俩人肯定就开始聊起来了,而且大家聊的话题都是共同熟悉的领域,接着许多人也就能加入进来,话多了,自然如挑破的水泡,尴尬的氛围就可以得到缓解了。可是单行才刚问完一轮,就看到了对面的王舟掏出了手机。叶勤看到也不示弱,从大衣大口袋里掏出个IPADMINI,打开了PDF阅读器。眼前的场景,单行觉得自己不便再打扰,只苦笑,不问,埋头吃饭。

聚餐六点四十五开始的,七点二十不到,结束了。期间,无酒无吹捧,无炫耀无抱怨。行将结束的时候,单行找来了服务员,例行公事般地招呼大家合了一个影。饭总得吃的,日子总得过的,明天还是明天。

……

过了几天,单行碰到了王舟和叶勤的室友。他跟单行说,“俩人自从上完课以后就再也不相互说话了,但他们暗地里都较着劲呢!这应该是下学期“直博”机会惹的祸,俩人是在争“博储”呢!他们的老师本来有两个名额的,但是已经确定招了一个外校的,只剩下一个名额了。王舟害怕叶勤比他勤奋,叶勤害怕王舟是能源系统出身。两人相互竞争,刚开始还挺像君子之争的,因为他们还讨论一些科研问题,相互共享着资料,但后来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似乎变了味儿。这段时间,我们宿舍的聚餐,俩人要么一人去一人就不去,要么都不去。”

“馊了呗。“

再后来,下学期来了,老师原来打算招的那个外校的同学因为生重病,他只能由于身体原因放弃了这个机会,于是,俩人都顺利的直上了博士,单行说,俩人关系正常了,开始说话了,隔在俩人中间的厚墙终于被砸掉了,至少表面上是这样的。不过要通过一个不幸的事来解决这件事情,感觉多少有点不对。话说这个课题组的博士每一届都有一个公费到加拿大做访问学者的机会……

4

春学期来了,万物似乎都随春天的脚步开始复苏了。单行也带着亲戚朋友的美好祝愿又回到了课题组。假期里,单行又读了几本鸡汤文学,他深刻地明白生活不能只看着阴暗的背面,尽管受到了雾霾的拦截,但阳光还是多少会洒下一些的。一学期下来,大家起码都相互认识了,虽然还是显得冷漠,但校训不是说了厚积薄发吗?于是,单行又开始期待着,想办法着,厚积着。

单行想借鉴化工学院里其他优秀集体的经验,看看氛围好的课题组是怎么运作的。这件事上充分体现了理工科学生办事严谨的特质,他对学院里二十五个课题组集体进行了调查分析。单行虽发现相较于自己这个集体,更有甚者。但他心想:人总不能总靠着这样的些许优越感来寻求自我安慰而活下去吧?于是,他筛选出了五个氛围较好的集体,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集体的体育活动特别多,每周至少一次。单行决定效仿。受制于学校条件,其实能选择运动项目的本就不多,又要考虑到运动项目的受众必须广泛。思来想去,就只剩下羽毛球了。虽然羽毛球对场地的要求可以很严苛也可以很随意,但是随意将就的年代早已过去。地点也只能选择室内羽毛球场了。

单行心想也挺好,毕竟室内的时间可选晚上,这样大家不来的理由就可以少一个了。

这个学校的室内羽毛球场位于多功能馆,这个场馆承担着学校所有的大型活动,平日里作为室内羽毛球馆开放给师生。在这个小馆里只有五块羽毛球场。工作日开放的时间分两轮、两个场次,晚上六点到八点与八点到十点。场地预订费用很亲民,五元一小时。学校预订的规则是相对公平的,在早上八点可在体育馆前排队等候也可电话预约也,优先考虑排队预订的,而在排队的人中,每个人只能预订一个轮次的一块场地。

预订规则说白了就是先到先得。单行又考虑到澡堂十点以后就关门,为最大程度地消减大家不来参加的理由,那就只能预订六点到八点的这个场次。这个学校很多同学也是这样考虑的,所以一般排在前边的同学都是要预订六点到八点的场地。这也就意味着单行来排队的时候前边至多只能有四个人。单行觉得一周一次早起,自己所作出的牺牲也不是很大。

“请问一下大家,如果咱们组织周三晚上六点到八点进行羽毛球活动,大家有没有兴趣呢?场地和器材由我负责就好。我从咱们的老师那儿已经拿到了五百块钱的活动经费,如果大家都有兴趣,咱们就从这周开始吧?”

单行在微信群里征求着大家的意见,其实他不可能拿到老师的经费赞助。他不过是利用了人占便宜的心理。考虑周全的单行对一切又燃起了期待的星星之火。结果其实并不出什么意外,一天下来,二十六个人的群只有四个人表示愿意参加,其余的不置可否。在这个手机不离身的时代里,消息发出去一整个白天,单行竟然还抱有有人没看到消息的希望,直至消息被微信群里几条拼团,抢外卖红包的垃圾消息所顶上去。

“起码还有几个人嘛。”单行失望之余,只能用新的希望来安慰自己了。

单行还怀着热情准备着羽毛球,准备着球拍,准备着早起。其实单行选周三或者周四是很自私的,因为他是足球迷,他在深夜躺着看完欧冠就可以去排队借场地了。开始的那两周,虽然人少了,但队伍好带。五个人,两个小时,玩得还挺好,挺快乐的。但单行是有野心的人,还是希望更多人能够参与进来。所以他故意在出发前与回到办公室后弄出点喧嚣。这行为就像小时候,想吸引到小女生关注的小男孩一样。这时若有人看向他,他就邀请他们一起去参加。

"不会没关系,可以学嘛,大家在一起打羽毛球也不是为了分什么高下。“单行惯用这样的语句来给别人台阶,以最大程度的消除他们心中的芥蒂。努力还是有回报的,终于在第三周与第四周有了一个突破,参与人数翻了一倍。但单行没想到这却是整个活动波形图的极大值点。

随着学期的推进,由于松散的管理导致了课题组科研进度缓慢。几个老师商量决定:要求每位进组同学每周汇报一次科研进度,以示鞭策。其实每周一次的汇报也没什么工作量,只需简单地罗列这一周看的文献与做的实验进度、模拟情况就好。单行也就不以为然,何况打羽毛球的活动一周一次才两个小时,他也就继续租场地,组织着活动。但单行却忽略了一点,对于松散惯的人,突然来的严格,哪怕是一丝,都是绝对自由被约束的感觉。这就让每周一次的汇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意味着心里总感觉有事儿牵扯。

第五周六人,第六周四人……等到了第七周,只有一个人愿意来参加,单行连忙找了自己的几个室友来填场,不然怎么能对得起自己早起辛苦借的场地呢?但到了第八周,单行开始心慌了,他又开始不自信了,反而对自己的做法产生了怀疑。到了第八周周二的时候,单行突然觉得自己是那么的自私,放弃明天早起租场地的念头一直在脑子里徘徊。幸好,这天学校的多功能馆贴出了一涨通知:

“因多功能馆需承办企业奖学金颁奖典礼与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

这宛如在拳台上即将被击倒的拳击手听到了这一回合结束的铃声。自此之后,羽毛球活动没有再重新组织,单行也感谢这些同门们再也没有提到过这件事,毕竟他的内心还没有足够强大以面对自己的再一次的失败被反复提起。仿佛这一切都只是一阵微风,来了,夹带一些些雾霾,走了。

5

“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单行一身笔挺的西服,手上拎着就业指导中心的袋子,袋子里装着他的简历和一些获奖证书。单行在地铁上翻着胡兰成的书,想要学习他的诡辩以及为一切找正当理由的方法。因为再过一会儿,他就要跟又一个面试官诡辩了。今年,北京的冬天没下过雪但却格外的寒冷,单行所处的这个行业不知道是不是和天气串通好的,也格外的萧条。看到行业危机的他拼命地想要找到转行的机会。这次面试,已经是十月份以来他面试的第十家企业了。岁月静好,看到这,他笑了,从五月份以来他的岁月就这么静好着,他终于学会了合群,因为他发现他之前是那么的不合群。

……

谢天谢地,单行最后还是找到了一份很好的工作,虽然他依然从事着这个行业,但至少在外人看起来,这是一份十分体面的工作。时间也终于熬到了毕业季。外审通过,查重通过,答辩通过。只剩最后一步了,这个课题组的老师还要张罗着与即将毕业的同学一块聚个餐。当然了,为了不落人口实,这顿饭老师是不会出一分钱的。单行帮忙预订了包间,这事很容易办,只需合课题组的几个老师心意即可。

整顿饭吃的也没什么问题,因为都是老师在说,说完几个同学举杯敬老师。单行熟悉了这样的场景,整顿饭,话很少。行将结束,单行招呼来服务员,拍了几张老师口中的“全家福”。拍照用的是单行的手机,回去后,单行把照片上传到了“石化东楼308”,毕竟这也是每年毕业聚餐的一个关键步骤,冠以传承之名。

照片里的单行笑得是那么的合群。几张照片也很快被无数条由三个大拇哥表情组成的消息所淹没。

你可能感兴趣的:(合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