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一本书,没有留下任何印象,那是因为你不会记笔记

 

你有没有这种感觉,当读到一本好书时,感觉自己脑洞大开,文思泉涌,可是,时间一长,那些精彩的瞬间全都褪去,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今天,土豆老师传授的卡片笔记法就可以帮你完美解决这个问题。


这个方法,把笔记分为闪念笔记,永久笔记,文献笔记和项目笔记。


闪念笔记:记录我们阅读时突发的灵感、想法,不讲究文采,只需及时记录下来。


永久笔记:记录自己深思熟虑的观点,需要精心设计,要有数据、案例等佐证观点,并放在固定的地方。


文献笔记:记录文献的原文和出处,便于后期引用,也可以利用文献笔记进行思考,然后转成永久笔记。


项目笔记:与某一特定项目有关,项目结束后课丢弃或存档。



今天在阅读《0次与10000次:如何创建全新的人生脚本》时,我就实践了以下这种笔记方法。

 

在读到下面这段话时,

“如果你心中有着苛刻的审判者,那么你的价值直接取决于成绩。你的满足感始终是短暂的,因为你永远要实现更大的目标。更糟糕的是,如果哪一次没有实现目标,你就会觉得自己完全没有价值,是不值得被爱的。”

 

我想到了自己小时候的经历,于是顺手写下:妈妈总是拿我和别人比,我觉得只有优秀才值得被爱。这就属于闪念笔记。

 

而我觉得上面这段话触动我,就把它放到我的flomo笔记中,并标明出处,便于后期引用。这条笔记就是文献笔记。

 

基于以上两条笔记,我进行一定的扩展和引申,就形成了一条永久笔记:

 

我小时候,父母对我寄予厚望,可是,尽管成绩很好,父母也从未当面表扬过我,却总是在夸奖其他的小孩,所以我小时候就不跟他们玩,觉得他们太优秀了,所以父母很不欣赏我。


而且,父母不仅在学习上拿我跟别人比,其他方面也比,比如:小燕会和面做馒头,小娟有数学天赋,小玲能说会道,一个小时说的话,都比我一天说的话多。


后来,被我妈拿来跟我对比的小孩,都早早辍了学,有一次我问我妈:“我真的就不如她们吗?”我妈说:“哎呀,不是为了激励你吗?”


原来妈妈只是想激励我,可是,我却一直以为自己不够好,要自己一直努力,认为如果自己不努力,不优秀,父母就会失望,我就不值得被爱。


所以,我心中始终有一个苛刻的内在审判者,在提醒我:不能停止进步,跑起来,不然你就落后了...就算取得了成绩,我也高兴不起来,每天都感觉压力重重。


就像《0次与10000次:如何塑造全新的人生脚本》中告诉我们的那样:


如果你心中有着苛刻的审判者,那么你的价值直接取决于成绩。你的满足感始终是短暂的,因为你永远要实现更大的目标。更糟糕的是,如果哪一次没有实现目标,你就会觉得自己完全没有价值,是不值得被爱的。

 

曾经在网络上看到这样一句话,也印证了这样的观点:“现代人内心问题的原罪是——苛刻地要求自己变优秀,想以此获得爱和认同。”


这种功利性的价值观,其实是从小从父母那里习得的,父母为了激励孩子,希望他在社会中更有竞争力,不自觉地是在将“如果不优秀,就没有价值”的价值观传递给孩子。

 

每个孩子都是立体的,怎么能用一个单一的标准去衡量呢,在我们温暖的家中一定要让他们感受到,优秀不是被爱的原因,而是被爱的结果。


因此,作为父母,要为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这个世界上,丰富的人生体验比单纯的成功更重要,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爱你,只是因为你是你。孩子有内在的力量,才能尽情地绽放。


卡片笔记法的好处在于,我们会对闪念笔记和文献笔记进行回顾、整理,进一步形成永久笔记,而不是仅仅划线、摘抄而已。


卡片笔记法是一个很好工具、流程,能把我们的读书、写作引入一个良性循环的复利系统,长期践行下去,我们的思考能力、输出能力毕竟得到指数级的提升。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完一本书,没有留下任何印象,那是因为你不会记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