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恋的解析4-执念

执念1:漫画家

我小学时候很喜欢画漫画,13岁的时候,我想将来当一个漫画家。想画出那些曾经感动过我的漫画,然后把握的感动传递给别人。但是我却很不愿意按部就班的学习素描,总是喜欢自己自由的画,因此画功其实很烂。

高一的时候,我妈问我要不要学美术,走艺术路线。我想,学美术的都是差生,而我综合学习成绩在上游,所以我还是决定走普通的高考,而且觉得那样将来的工作会体面一些,遇到的人也高层次一些。现在想来我的想法是错的,我文化课好,那就更容易考上更好的美术院校啊!而且学美术的也不都是差生。只是我的自恋,让我选择更能得到权力的路径。

后来到了研究生,我们学校在中国传媒大学边上,我就经常去借绘画的书,自己还临摹了一些漫画学习分镜。我当时的理想是,30岁之前画出自己的漫画。24岁的时候我疯狂的迷上了《家庭教师》这部日语动漫,我为此玩过cos,配音,出舞台剧,等等。但有一件事,是我在网上看到了一个家教的视频,很喜欢,于是为了练习分镜,我套用那个视频里的形象(那个是个同人视频),画了一部漫画“如果有明天”,人物形象都是copy原作的同人形象,我自己做了分镜,用ps上了网点,做下来之后精疲力竭,但是也觉得圆满了画漫画的梦想。那时我刚刚毕业25岁吧。

之后我就觉得画漫画没什么动力了,因为漫画,除去画功,最重要的是分镜,以及编写故事。可是我编写不出来故事。于是我就放弃了。

2017年,我网上买了手绘板,想学sai插画,但也因为没时间作罢。2020年,我在网上报了漫画头像班。总是觉得自己要是能画出来好看感人的漫画就好了,但我也知道,当漫画家是很难的。也是在2017年左右,我在网上买了“oran猪”的教画漫画的书,还有漫画家入行手册,才了解到,漫画家不是自己想画什么就画什么,你需要考虑读者想读什么,有时候还要参考编辑意见和市场需求。而我的自恋,很难让我从对方角度考虑问题,认为如果不能表达自己想表达的就不自由了。所以我也觉得自己没有学美术,画漫画,或许是冥冥注定。

虽然我不喜欢当老师(主要原因是害怕和学生交流,害怕被challenge,根本还是人际关系问题),但是当老师的课堂起码可以自己把控,这种自由也许是一直做这个职业至今的原因。

前几天和玩cos认识的一位漫画家小雨聊天,小雨之前在国企做美编,后来因为漫画理想,辞职在家画画。我问她最近如何,她说最近还在画画,稿子还没画完,一年后可能给某个平台放出让大家免费看。我说我很羡慕你能够辞职在家画画这种热爱。还说我也想学画漫画,可是自己发现没有热情了。

她说:那就不画,画画一定是要觉得幸福才行。

我忽然醒悟。开心是感受层面的东西,也是武志红人性坐标体系的横轴。而我觉得我应该画画,这样才能圆满我的梦想,只是一种应该。我并没有情绪上的东西带动。或者我觉得如果能圆满了过去的梦想才能获得一种力量感。这个地方我暂时还说不太清楚。

执念2:八面玲珑

我小时候好像看过一部电视剧叫《公关小姐》。那时候我很羡慕里面那个为人处世八面玲珑的公关小姐。长大后,我的人际关系并不好,因为我总是觉得一切要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而别人有别人的想法我也不能考虑和理解,所以我觉得那种能让别人按照自己想法去做的人,就是八面玲珑。

小学时候我很想当中队长,就是希望自己的意见有人听,有人服从。大概是在家里我从来不被倾听的缘故,我才会有这个想法。当然,这个想法还是有关权力的,而权力又是在自恋维度当中的。

大学的时候,我终于当上了宣传委员,那时候因为满足了自恋,心里很开心。可是我去应聘英语协会的干事,研究生时期去应聘文艺部的干事都被否决了,大概他们看出来我是个情商低的人吧。可是那时候,我的自恋被打破了,这两次事情都让我自己偷偷哭了一场,我感觉自己很差或许又很无助。

在北京上学的时候,路过国贸,我总是很羡慕在附近上班的白领。自己在国贸哪些高大上的大楼间走一走就能满足我的虚荣心。甚至在北京那一段时间我都觉得自己是高大上的,很是开心。这种开心和我大学当上了宣传委员的开心是一样的。

毕业之后没有留在北京,我心里一直意难平。到现在也是如此,我多么希望当时的我可以留在北京,做一份国际化的工作,可以到处飞来飞去,工作的视野开阔且自由。多年以后的现在,在看了《不懂项目管理还敢拼职场》这本书之后,我明白我想要的是栗子那种外企生活,但她也描述了外企生活有很多挑战,另外她也不认为她的高大上的待遇就以为着自己怎么样好。从栗子的视角,我感到了一个不自恋的人,对外企的客观猫叔。而我想象的外企生活,是我的自恋当中的,而不是真实看到的。

2019年的五一,我去上海学了项目管理课。老师是台湾来的,我之前看过他们的公众号觉得很不错才报名的。费用6800,加上来回火车,住宿吃饭,我花了大概1w块,但到今天我还是觉得很值。因为我根本没有机会接触到这样的东西。

去企业里面做项目,也是我想做的事情之一,有一种对事物的掌控感吧。但是学了课之后,我感觉做项目对我来说,有两个很难接受的地方:第一就是协调人际关系,敦促项目完成,协调项目之间的人。这就必须对对方的处境很能理解。第二就是做项目是一种螺丝钉的感觉,没有自我的自由,而必须按照别人的要求干。我个人喜欢自己创造一些,但是在当今社会,你的创造想要得到回报,必须和其他人发生关系,或者作出妥协。尤其是如果资本进入的话。

执念3: 舞台

小学二年级我好想有个梦想是当舞蹈家。我记得我曾经画到了本子上,但是很快,漫画家成了我的理想。到了高中以后,我很想成为歌手或者演员。那时候超级女声还没有开始,我喜欢孙燕姿,知道她是新加坡选秀出来的,心想要是中国有这样的选秀我也能参加就好了。

我妈知道了这件事之后说不可能,我驼背,所以形象不行。她的客观评价却打破了我的自恋,于是我需要去实现我的自恋。而这个实现一直拖到了研究生毕业,漫展的舞台。因为在大学我也没有机会在舞台上表演,并且总觉得自己在舞台上放不开,没有达到我想要的很酷的我喜欢的舞台形象。

在漫展的舞台上,我遇到了masa,他对我来说是很重要的人,因为他是一个非常接纳自己的人,同时也很接纳我,觉得我唱的好,台风没有问题。他也很愿意和我合作,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后来我买了dv,给自己的漫展舞台录影,也发现自己的问题,确实是驼背,即便是我自己觉得在舞台上抬头挺胸了,片子里的影像还是蔫蔫的感觉。同时我也意识到唱功可能有些问题,于是我找老师去学了唱歌。

幸运的是,我遇到的第二位声乐老师张老师,也是一个非常接纳自己的人。他并不羞于谈论自己职业学院的学历背景,但他就觉得自己在唱歌方面是有研究的,而事实是他教课也确实很用心,很快能找到学员问题,我跟他学习提高很快。有时候,我觉得我唱的还不够好,他会很真诚的说很好了,你还要求啥,又不能一次到位。

这样,和他的交流下,我慢慢明白了,我以前唱的有好的地方,也有不足的地方。通过学习我也发现了我不足的地方得到了提高,同时我也更能看到自己还有什么不足。在张老师的引导下,我也慢慢明白一个歌手最大的王牌就是ta的音色。这大概就是很多好歌手没法走红的原因,技巧都很好,可是音色很一般,很大众,或者唱不出情感,没有自己独特的东西。而像张老师这种技巧很丰富的人,毕业后也一直在酒吧唱歌兼职教书谋生。所以我想做的那种众星捧月的流行歌手没有那么好当。就算是外形好,唱跳好,也不一定受到市场的认可。

而我也慢慢在youtube上了解到,有一些独立音乐人一直在默默做音乐,他们的频道质量很高,但是没有太大的受众粉丝。他们是因为喜欢音乐想要表达,才开始做音乐。就和小雨说的喜欢画画,所以做了漫画家。而我想当歌手的原因就是,我想被人喜欢,认可,追捧,这可以极大满足我的自恋。但如果我真的进入那个圈子,便会很快发现要面临很多困难。

所以学唱歌这段经历对我很重要,大概就是慢慢客观认识到了自己的情形。这也是武老师说的摆脱自恋只有在关系中才可以。

你可能感兴趣的:(自恋的解析4-执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