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处理基础篇(二)

任务安排:
1、理解什么是图像匹配;
2、实现图像匹配的步骤有哪些。

任务完成:

  1. 图像匹配

图像匹配的概念

图像匹配旨在将两幅图像中具有相同或相似属性的内容或结构进行像素上的识别与对齐。
图像匹配是指通过一定的匹配算法在两幅或多幅图像之间识别同名点的过程。如二维图像匹配中通过比较目标区和搜索区中相同大小的窗口的相关系数,取搜索区中相关系数最大所对应的窗口中心点作为同名点。
图像匹配主要可分为以灰度为基础的匹配和以特征为基础的匹配。

灰度匹配和特征匹配

灰度匹配通过利用某种相似性度量,如相关函数、协方差函数、差平方和、差绝对值和等测度极值,判定两幅图像中的对应关系。
最经典的灰度匹配法是归一化的灰度匹配法,其基本原理是逐像素的把一个以一定大小的实时图像窗口的灰度矩阵,与参考图像的所有可能的窗口灰度阵列,按某种相似性度量方法进行搜索比较的匹配方法,从理论上说就是采用图像相关技术。
利用灰度信息匹配方法的主要缺陷是计算量太大,速度慢,因此很少被使用。现在已经提出了一些相关的快速算法,如幅度排序相关算法,FFT相关算法和分层搜索的序列判断算法等。

特征匹配是指通过分别提取两个或多个图像的特征(点、线、面等特征),对特征进行参数描述,然后运用所描述的参数来进行匹配的一种算法。
基于特征的匹配所处理的图像一般包含的特征有颜色特征、纹理特征、形状特征、空间位置特征等。
特征匹配首先对图像进行预处理来提取其高层次的特征,然后建立两幅图像之间特征的匹配对应关系,通常使用的特征基元有点特征、边缘特征和区域特征。 特征匹配需要用到许多诸如矩阵的运算、梯度的求解、还有傅立叶变换和泰勒展开等数学运算。

二者的区别:灰度匹配是基于像素的,特征匹配则是基于区域的,特征匹配在考虑像素灰度的同时还应考虑诸如空间整体特征、空间关系等因素。
特征匹配可以克服灰度匹配的缺点,由于图像的特征点比较像素点要少很多,大大减少了匹配过程的计算量;同时,特征点的匹配度量值对位置的变化比较敏感,可以大大提高匹配的精确程度;而且,特征点的提取过程可以减少噪声的影响,对灰度变化,图像形变以及遮挡等都有较好的适应能力。
但是特征提取方法的计算代价通常较大,并且需要一些自由参数和事先按照经验选取的阀值,因此难以实现实时性。同时,在纹理较少的图像区域提取的特征的密度通常比较稀少,使局部特征的提取比较困难。另外,基于特征的匹配方法的相似性度量也比较复杂,往往要以特征属性、启发式方法及阀方法的结合来确定度量方法。

  1. 图像匹配的步骤

特征提取

采用人工或者自动的方法检测图像中的不变特征,如:闭合区域、边缘、轮廓、角点等。特征提取算法需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1)显著性,所提取的特征应该是比较明显的,分布广泛的、易于提取的特征;
(2)抗噪性,具有较强的噪声抑制能力且对成像条件的变化不敏感;
(3)一致性,能准确地检测出两幅图像的共有特征;

特征匹配

通过特征描述算作及相似性度量来建立所提取的特征之间的对应关系。特征匹配常用到的区域灰度、特征向量空间分布和特征符号描述等信息。某些算法在进行特征匹配的同时也完成了变换模型参数的估计。

变换模型估计

根据待配准图像与参考图像之间的几何畸变的情况,选择能最佳拟合两幅图像之间变化的几何变换模型,可以分为全局映射模型和局部映射模型。其中,全局映射模型利用所有控制点信息进行全局参数估计;局部映射模型利用图像局部的特征分别进行局部参数估计。常见的变换模型包括仿射变换、透视变换、多项式变换等,其中最常用的是仿射变换和多项式变换。

坐标变换与插值

将输入图像做对应的参数变换,使它与参考图像处于同一个坐标系下。由于图像变换后的坐标点不一定是整数,因此,需要考虑一定的插值处理操作。常用的插值方法包括:最近邻插值、双线性插值、双三次插值、B样条插值、高斯插值。

你可能感兴趣的:(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matl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