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你的闺蜜团 我有我的兄弟连

      11日晚,广东大部分地区骤然电闪雷鸣狂风暴雨,这人间四月天的雨铺天盖地,闪电不时照亮整个夜空,给人以想象。这雨,又来得似乎与往日有些不同——为不影响施工进度,两支高空队将相约在雨天,进行一次学习方法、施工经验上的交流会。

骤然狂风暴雨

      隔天,乌云压城,忽而细雨绵绵。作为兄弟班队的输三高空作业队驱车一个多小时来到汕尾驻地与输一高空作业队举行一场“蓄谋已久”的交流座谈会。


      大家一见如故,互相调侃,话语中不断传出‘你黑了、你胖了、哈哈哈’的回响。叙旧过后,作为东道主一员的陈海涛同学通过用心准备的PPT与代码程序,为我们讲解了塔片吊装过程中偏拉绳、磨绳的角度变化与受力情况。自主使用MATLAB编程的程序,直观展示了两绳角度与受力变化曲线,学员们恍然大悟,原来偏拉绳的受力,是随塔身斜率的变化而变化的。讲解完毕,持续5秒的掌声,错落有致。对我们来说,这堂课不仅仅是计算理论课,更是让我们反省自己是否主动深入地去学习立塔,正如输三高空作业队林秋明队长所言:学员们现场就是要多做,熟能生巧。主动去做,才能发现问题。主动去想,才能更深入。林队还跟大家分享了成为技能专家的历程。



      输三安全员温工列出了现场需要注意的安全隐患,提醒学员们每天起床都要安排好,自己今天要做什么,为什么要做,下班后回顾今天做了什么。这样有目标的学才学得快。输一朱为国队长也跟输三兄弟们介绍了输一高空队的生活环境与施工概况,提到无论是现场施工还是安全,都要结合理论,能最大化的提高施工效率,提高安全系数,减少资源浪费,作为刚从学校毕业的学生应该多学理论知识,懂得结合现场。

      下午,三辆满载的客车有序进入G14C立塔现场。来到其他班级体验上课的输三学员显得格外兴奋。虽有须臾细雨,也抵挡不住心中不断涌现的疑问——“这么高还连在一起的基础,抱杆是怎么立起来的?外拉线的地锚是怎么布置的?旁边有水池在哪组装塔片的?怎么放偏拉的?等等”,在朦胧雨中,学员们有序站在仅仅能挡侧身雨的3米高的基础之下,输一祝队长一一解答了学员们的疑问。




      兄弟连来访,怎能只谈论工作?去现场前,我们包起了早已准备好皮和馅的饺子,这就像家里亲戚来串门。大家谈笑风生,在露天阳台一起准备午餐,颇有一番既和谐又温暖的家庭气息。



输三学员对这次交流活动的看法:

陈康明:“通过这次的交流学习我深刻知道两个作业队的差异,输一高空作业队在立完每基塔都会总结一次,也有个人的学习进度的档案,这些都是我们输三高空作业队需要学习的地方。陈海涛同事为大家讲解的立塔吊件过程中的受力分析,领大家受益匪浅,还用电脑编程软件制作一个简易的受力分析,只要把吊件涉及到的参数输进去就直接得出结果,大量减少了做准备的时间。”

范华伟:“陈海涛同学今天用matlab去分析吊件起吊的动态受力过程十分精彩,我们在学习实操技能的同时,理论的学习也要跟上,特别是本科生,更加要注重工作过程中理论分析的学习,陈海涛同学对理论的学习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模板,值得大家学习。”

吴宇楠:“春雨咋晴风送暖,今天在输一高空队驻地的交流学习我收益颇多,特别是在思维方式上和工作方式上有了更深的体会,我觉得在思想上要摆脱被动思维,不仅仅满足于怎么做,更要主动去想为什么这么做,站在管理者的角度去思考整个流程,而不仅仅只停留在某一个步骤。其次在工作方式上要带着计划性和目的性,才能事半功倍,提高工作效率。”

王杰:“很高兴能够有机会和大家一起学习交流,每天面对繁忙的立塔工作中,往往会显得力不从心,感觉有力无处使,捡了芝麻丢了西瓜。通过此次的交流学习,思维方式的转变会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做事要有计划、有目的,事前多准备,事后多总结,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素养。”

邓锦荣:“会议上朱队提到,安全与技术需相互融合,现场的工作息息相连。实际工作会遇到各种不同的地形与工作情况,对安全的重视无可厚非,每一步操作都应重视。经过立塔现场的观摩,其实技术本身大同小异,重点创新与发展才能使公司砥砺前行。”

      此次生活与工作交流,不仅是管理交流、经验交流、文化交流,更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由于输变电这个行业的特殊工作性质,平时基本上没可能存在这么多兄弟同事在一起交流学习。高空队就被无形中赋予了这个功能,在花都三个月的培训出来后还能跟这么多同龄人一起共事,加深友谊,建立共同目标,这对公司发展有百利而无一弊。

      我们就如这细雨,细而密,带着闪电,照亮世界一方。


文  稿:陈玉俊  陈康明  范华伟  吴宇楠  王杰  邓锦荣

图  片:陈玉俊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有你的闺蜜团 我有我的兄弟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