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思考术》教给我的笔记思考法

阅读黄钟毅的《笔记思考术》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呢?

大概就像是在和一个相识已久的同频好友进行沟通交流,他总能把我心中想说的话给想出来,当然,也能给我带来不一样的认知还有实用的行动指南。让我边读边惊叹,从头到尾。

这本书都讲了什么呢?看书名,你们可能会以为这本书是给我们展示基本的笔记工具,或者教我们整理考试笔记、项目笔记、会议笔记的技巧,但其实它是在向我们分享如何在笔记之中思考、整理、选择和反省。

本书分为四大章节,依序教我们“如何在笔记中思考人生”,“如何在笔记中整理目标”、“如何在笔记中选择有效行动”“如何在笔记中累积反省与改变的能量“,让我们从改变思考开始,然后做出有效整理,从而选择有价值的行动,从而在行动中持续反省、累积能量,进而又回到思考的改变。

由于每一章的的内容都干货满满,本文将结合本书的第一章《笔记技巧以改变为起点的输入》来写。

01

创造改变与记忆的笔记:创变笔记

读第一章的时候我一直在惊叹,啊,原来听课笔记还可以这样做?原来日记还可以按这种思路记?我甚至在想,如果说早接触到这种做笔记的方式,是不是就可以更上一层楼了?当真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那么,你们可能会想了,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做笔记的方式,让我如此感慨呢?作者黄钟毅把它称作创造改变与记忆的笔记,也就是创变笔记。具体而言,是指在记笔记时应当有方向地思考三个问题:为什么会这样?我是怎么想的?我想要变成什么样?

这么听起来,是不是有些高深,不好理解,那我结合相关内容举几个例子。

不知道你们在学生时代做笔记时是怎么做笔记的?是像我一样只是单纯地完整地记录老师所讲呢?还是有属于自己的笔记方式呢,比如康奈尔笔记法等方法?

作者认为有效的笔记方式应该是结合老师所讲思考以后可能考什么?如果考试,我们要怎么回答比较好?哪些重点是考试时一定要回答到的?

你们是否有记日记的习惯?都是怎么样记录的呢?可能是简单回忆一天都做了什么事情?也可能是像学生时代的作者一样,把当天做得不好的事情诚实地写下来?

作者即便是诚实地面对自己却没有发生改变。作者自认为他用错了笔记方法。

结合这两个例子,作者提出笔记的目的不是记忆过去,而是通过记忆过去来改变未来,也就是应当“为了未来而写”。

你们可能又会有疑问了,什么是”为了未来而写呢”呢?具体说来,是指用未来的眼光,诠释现在的记忆,也就是说让记忆通过我们的诠释、挑战、反省或补充,变成在未来使用时有用的东西。

比如在写日记方面,我们可能拖延了某件事情,除了如实记录以外,用未来的眼光来看待问题的话,便可以这么问自己——是不是我没有找到更简单有效的步骤,所以我拖延了?是不是我没有帮自己创造一个更专注的情境,所以我拖延了?那我可不可以明天尝试创造一个更简单的步骤,或是更专注的情境,看看自己是不是会拖延?

前两个问题是在反思自己为什么会拖延,而第三个问题是在为自己提供改进方案,事实上作者提出的创变笔记法类似于复盘,也就是对所做事情进行反思与提出改进的方法,但是要比复盘更加具体。

那么,在生活中,我们都可以怎样运用作者提出的创变笔记法呢?

下面结合本书介绍几种对我比较有帮助的记笔记的方法。

02

把笔记分为三层空间:行动层笔记、构思层笔记和封存层笔记

创变笔记的三原则是为什么会这样,我是怎么想的,我想要变成什么样,最关键的问题是第三个——落实行动。比如读书,最主要的目的应当是指导实践,所以记一本书上的重点时不仅是记重点,而是多问问自己,我们要用这些重点干吗?我们读完这本书后想要变成什么样?我应该要采取哪些行动?

剽悍一只猫的《一年顶十年》书中每一章后都带有践行清单,意图在于让我们根据自认为对我们有帮助的点制定自己的行动方案;丹丹在写作训练营里和女性成长财富营里提到的行动清单也是在有意识地让我们根据所学知识改变自己的行为,因为只有行动起来了,知识才有可能转变为我们的技能,不然永远是别人的经验。

相类似的,本书提出的可以帮助我们采取行动的笔记方法是把笔记分为三层空间:行动层笔记、构思层笔记和封存层笔记,分别用于记录“我的行动”、“我的想法”和“我的记录”

简要举例的话,当我们准备记录下课程演讲心得、进行文章构思、写下回忆旁听速记时,先在空白笔记上写出三层结构。

构思层笔记里记录和要记忆的东西的相关内容,对应创变笔记三原则,把“为什么会这样?“”我是怎么想的?“放入“构思层”的笔记中。

我们对某事的想法总是不断更新迭代的,封存层笔记则是承载构思层笔记单纯的参考记录,以及其中过时的、无用的、多余的笔记,总而言之,此空间是把那些杂乱但以后可能具有参考价值的思考过程、零散资料保留下来备查。

行动层笔记是最为核心的一层空间,内容针对“我想要变成什么样?”“我想要采取什么行动来改变”这样的问题来做出回答。

我还没有践行过这种做笔记的方式,但是以后会有意识地尝试起来,行动起来,才是正经事儿。

读书|《笔记思考术》教给我的笔记思考法_第1张图片
读书|《笔记思考术》教给我的笔记思考法_第2张图片

(上图来源于微信读书《笔记思考术》)

03

DRAW计划笔记法助我们提升梦想笔记成功率

可能你们有听说过梦想笔记是自我实现的预言这一说法,意思是想要实现我们的梦想,可以把它们先写下来,但是作者认为如果梦想笔记写得不够清楚,改变也不一定会发生。

因为只是单纯写了想要完成的目标,而不去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达成的可能道路,需要采取的所有可能行动,和需面对的问题与风险,实现的可能性还是很低。

所以我们可以运用“DRAW笔记法”来提升我们写下来的梦想笔记的实现率。

具体而言,D为Destination确认目标,即想清楚自己想要去到的远方;R为Roadmap画出路线图,找到我们目前所处位置和目标的差距;Action为列出行动步骤,细化我们的行动方向,Warnings为评估风险,提前预估存在的一些不确定性和问题,以及若出现如何应对。

这个方法我是在这本书里第一次听到,但是这本书给我提供了制定梦想计划的好思路,同样打算践行起来。

04

运用心流笔记法来激发灵感

你们可能会有这样的体验,在写文章时,有时候有些灵感,却真正到写的时候却不知道写些什么内容,此时我们可以践行“先写,再想”的方法——心流笔记法。

此法类似于潇洒姐在之前的课程里提到的在写作中学会写作的方法——首先找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来,其次是开始动笔硬写。

对照我自身的情况,我发现我经常有使用这个方法,在灵感刚刚冒出来的时候,就打开电脑,在Word文档上开始写作,有时候会体会到大脑还没有想清楚,手已经在键盘上飞奔或在纸上飞奔的感觉。

如果你们在写作时也有灵感匮乏的时候,不妨试试此法。同时作者总结了适用于心流笔记法的3种不同情形,放于此分享之。

读书|《笔记思考术》教给我的笔记思考法_第3张图片

05

树状笔记让我们的表达更有条理

主题树状笔记法有些类似于写论文时的标题纲目,用一层层的标题把笔记串联起来,简单来说是利用主题编号、树状阶层的形式来写笔记

用这种笔记格式来做笔记,一方面可以整理思绪,另一方面延续我们的思考。昨天在整理丹丹女性成长财富训练营的听课笔记时,我便运用了该种方法,简单好上手。图示如下。

写于此以后打算有意识地多用该方法来做笔记,更进一步训练自己语言表达的逻辑性与条理性。

读书|《笔记思考术》教给我的笔记思考法_第4张图片
读书|《笔记思考术》教给我的笔记思考法_第5张图片

(上图来源于微信读书《笔记思考术》)

06

元经验笔记精炼过去,用于未来

什么是元经验?它是可以被反复利用的最小经验单位。按我的理解,元经验笔记类似于SOP(也就是标准工作流程),也就是把我们经常会做的事情的流程用笔记写下来,等下次再做的时候,可以找到流程对照着检视自己是否有一一完成。

比如说我们在写文章时可能也会有属于自己的流程,我的话一般流程是先获得灵感,再思考主题,然后写在纸上,罗列观点,再一一填充框架,动笔成文。等下次想写文章,却写不出来的时候找到我们的流程,对照完成。

楷莉对我说过在排版公众号时也可以列好操作流程与检查清单,也可以说是元经验笔记了。

以上便是我在读了黄钟毅《笔记思考术》之后对于第一章的收获与体会,最大的收获之一是要明确做笔记的目的在于用来指导我们的行动,要真正地通过笔记来改变我们的认知和行为,知识才是有价值,能为我们所用的。

我是真的很喜欢这本书,几乎处处都是共鸣,回头再写其它章节带给我的收获,推荐给你们:)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笔记思考术》教给我的笔记思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