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拜普庵祖师的故乡

朝拜普庵祖师的故乡

  师父得知自己与普庵祖师有着深深的缘分之后,就带领一行弟子,前去祖师的故乡,江西宜春,探寻祖师的生命历程,追寻祖师的生活足迹,挖掘祖师的奇闻轶事,以便更深入的了解祖师,近距离的接触祖师。

到达慈化寺,此寺乃是普庵祖师的道场,千百年来香火繁盛。尤其对周边地区的文化习俗有着较深的影响,许多祖师的灵验故事,在当地民众中口口相传,至今人们对祖师还是信奉之极。

慈化寺普光明殿正中供奉着普庵祖师像,非常的庄严肃穆。普庵祖师像与正统的佛像或道家塑像有些不同,他又僧又道,既有佛家的形象又有道家的痕迹,非常的独特。他穿僧袍结跏趺坐于莲台上,但是手拿道家的拂尘,左右各站着龙头人身、虎头人身的护法,慈悲中带着一些威严。因普光明殿中一直播放着《普庵咒》,所以殿内非常的清净,磁场非常的祥和,让人一进去内心就深深的沉淀了下来。

慈化寺普光明殿左侧有口土井,名叫:“出木井”。相传,当年僧众四出化缘,募集建寺之资。募资已足,普庵祖师便带数人到湖南选购木材。一日来到金钟湖林区,但见古树参天,浓荫蔽日,于是找来山主伍氏,商谈购木事宜,但伍氏贪心,连出家人的钱也赚,故意漫天要价。还说他只卖无尾树、断梢木,如山上没有这两种木材,便不卖。这晚,普庵师徒上山后两人各站一个山头,手里拿着一根线,用线一割,那些百年林木全断了梢。次日,伍氏见状不禁愕然,只好照前所言,将木材卖与普庵祖师。伍氏心下却想:木头是买了,看你怎么砍,怎么运?谁知普庵祖师当天就施展神术,以线伐木,断成需要的长度。再唤出本地山神、土地,令“穿山钻洞运木到寺院”。那些木头便一根一根的来到了慈化寺,再从寺侧的水井中浮上来,不多时木材便堆积如山,收木的和尚说了一声:“够啦”。那木随即停运,最后一根卡在井里,没有出来,遂成一天下奇观。

相传慈化寺落成后,来挂单的僧人非常的多,但住宿却有些紧张。这时,本地员外李善人,见禅房后院尚宽阔,即请工匠打造了一排卧炕,长有数丈。普庵祖师知悉后,合掌赞叹:“一心敬佛,来日必填福寿”。并赐名此床为“万人床”。李善人说道:“这床虽大,睡七、八十个人也就差不多了。今号为‘万人床’,恐言过其实了,被人讥笑。”普庵祖师道:“凡是投宿者,不得点灯燃烛,不得开口说话,不得争相拥挤,只要照此去做,此炕便宽敞无边,再多的人也能睡。”果然,照此法去做,便有他躺的地方,不会有睡不下的时候。于是“万人床”名声远播,普庵祖师的法力高深也愈加传扬四方。

到过慈化寺的人都知道,普光明殿门前的左右石墩上,各有一个石鼓。石鼓是青石雕刻,石鼓中间有图案,左边刻着一条龙,右边刻着一条虎,栩栩如生。这石鼓也和慈化寺一样,保持千年,现存完好。相传寺成之后,每天夜深人静的时候,无论寺内的,还是寺外的百姓,都听到有近似鼓声在响。于是人们就很奇怪,谁会做半夜三更打鼓呢?一天晚上,一个挂单的法师,听到鼓声,寻声找去,他看见两个身穿铠甲,个子很高大的人,手持鼓槌,一个在左,一个在右,轮流击打着石鼓,发出“咚咚咚”的声音。鼓声停时,这两个人,悠忽就不见了。他觉得非常的奇怪,于是第二天,他到石鼓边左瞧右看,这时抬头发现大门上,两个门神身穿铠甲,为了证实自己的发现,这天晚上,他来到原地等待,果真看到两个门神,从门上脱影而下,在击打石鼓。关于这样的灵验故事,数不胜数。

虽历经千年的演变,如今的慈化寺已无昔日的辉煌,但遗迹历历,依稀让人想到当年“天下第一丛林”的风采,依然对普庵祖师升起深深的敬佩、崇拜之情。

拜完慈化寺,寺内的僧人指点,再向山内走,有一天龙寺,天龙寺乃是普庵祖师隐居修行打坐之地,也是非常的殊胜。师父带领一众弟子,兴致勃勃的沿山路而上,大约在距离慈化寺5公里的一个山坡上,看见了天龙寺。天龙寺隐在一片古树间,环境非常的清幽,是绝佳的修行之地。

一进门,看见两个居士坐在院中,其中年轻一点的,对师父和众师兄非常的热情,不但陪同参拜天龙寺,而且把所有人带到他的家中用餐。他说自己姓余,乃是普庵祖师的后人,就因此因缘,师父后来救了他的命。

这个天龙寺乃是新建的,据说是一马来西亚的居士,在梦中得普庵祖师的嘱托,专门到此来兴建的。寺内石崖下的祖师洞,是当年普庵祖师闭关的地方,洞内安置有一尊祖师盘腿打坐的塑像,走进去顿感异常清凉,在洞内打坐能听到山泉滴答之声,同时能熄灭万千烦恼。相传当年普庵祖师之母黄氏,不知普庵祖师遁隐于何处,很思念他。后因刘汝明等人找见祖师,并带其母与他相见,祖师见母亲来了,慌忙出迎,不觉起身,头碰触到石岩上,竟然在石岩上留有深两、三寸,顶印清晰可见的印迹。

晚上所有人都入住在寺院内,远离尘嚣的安静,让人内心特别的恬静。在祖师的故乡,在祖师生活过的地方,如世外桃源般,清净无染。在梦中仿佛回到了宋朝,仿佛见到了祖师。

你可能感兴趣的:(朝拜普庵祖师的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