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交平台的发展历史看未来的演化方向

今天看Facebook-社交平台的报告,里面有一段关于社交平台的历史,相信大家比较感兴趣,下面贴出来和大家分享下:

国外社交网络发展进程

1)概念化阶段(1997 年):SixDegrees,即只要透过平均六个人便可找到自己想要找的人,属于雏形并未推广;

2)社交网站的雏形阶段(2003 年前后):出现了创造个性化空间的 MySpace、面向精英商务人士的 LinkedIn;

3)社交网络快速发展阶段(2005 年前后):复制线下真实人际关系至线上进行低成本管理的Facebook、Twitter 等大型社交网站相继出现。

4)社交成为刚需阶段(2010 年前后):随着移动端的兴起,大量垂直领域的社交网站涌现。

社交网络的兴起,最早是基于“六度分割”理论开发的六度空间(SixDegrees),它首先采用真实身份来确认和映射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关系。六度空间当时有两个关键功能:第一个是“与我连通”(connect me),如果你输入某人的名字,系统会通过已有的用户来建立你与他的联系;另外一个是“将我加入”(network me),通过这一功能你可以寻找特定性格的哪一类人,系统会通过你的要求来识别哪一类人。在1999 年,六度空间达到它的最高峰,拥有100 万用户,并被一家公司以 1.25 亿美元收购,但在 2000 年互联网泡沫破灭以后,公司亏损而被迫面临关闭。

感兴趣的可以详细看社交网络的那些事一文的介绍。那么从这一段的历史中,让我想起了企鹅帝国的发展历史。企鹅也是在互联网泡沫中诞生的产物,当时面临着用户数量暴增导致服务器瘫痪,在没有找到盈利的商业模式之前,很多投资对其避而远之,最终IDG与盈科成了腾讯的救命稻草。可以说,最终成就企鹅的,或许不是说企鹅技术很牛,而是在大家都面临死亡威胁的时候,有一棵救命稻草,将你救了下来,使它熬过了冬天。如果当时六度空间的股东能在坚持一下,时间不长,也就一两年,或许就逃过这一劫数。这样一来,社交网络的历史或将改写。

国内社交网络发展进程

1999 年诞生的 ICQ 类软件,腾讯 QQ 着眼于即时通讯领域,后来出现的提供私密好友圈动态分享的 QQ 空间,成为一时爆点。

2005-2010 年,人人网、开心网、新浪微博等社交网站上线,中国跟随海外进入了社交网络快速发展阶段。

2010 年后,现象及社交应用微信的诞生对人们早已习惯使用的 QQ 造成了一定冲击,标志着移动端社交成为主流阶段,陌陌等移动端社交 APP 出现。

从社交平台的发展历史看未来的演化方向_第1张图片
全球社交产品的发展进程

那么,对于中国社交网络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三个阶段:电脑端即时通讯软件阶段,网页版社交网络阶段,移动端社交软件,那么,在这三个阶段的发展历程中,是什么因素导致社交网络的演化?我们不难发现,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伴随着网络硬件设施的升级,最早的即时通讯可以算是台式电脑时代的,那时候网吧遍布全国主要的大街小巷,随后是个人PC机时代,网页版社交平台开始流行,加入了更多展示个性化的东西,社交软件也从即时通讯工具向个人内容生产创造转型(个人博客),然后随着智能手机时代的到来,微信和陌陌的出现,手机成为人们日常社交所必须的关键元素。在这个时代,人们的互动关系也更多频繁和多元化。

从社交平台的发展历史看未来的演化方向_第2张图片
全球主要社交应用

这个是目前社交平台应用的一个基本情况.那么可以看到,社交软件所覆盖应用包含三个基本的场景:一个是即时通讯,一个是内容的互动.进一步地,每个社交平台对于强弱关系都会有所侧重.拿微博和陌陌来说,着眼于弱关系,微信和脸书,则侧重于强关系.

未来发展

那么针对区块链时代的社交平台,应该如何设计呢?

首先,未来社会将会成为一个扁平化的社会,那么我们的社交关系会更加复杂,维度也会更加多元化.按目前的经济模式来建立的社交关系,在未来都需要进行升级.最突出的就是目前的社群经济,粉丝经济和共享经济.那么目前的平台,可能需要设计更多自主化的元素进去,如人脉的管理和兴趣小组的管理等等,不是目前软件设计好了,我们去操作,我们可能需要留有一定的操作弹性给用户.

此外,就是社交平台经济系统的设计.这个又是一个比较灵活多变的事,这个经济系统要能在整个生态中形成闭环.对于个人,或许未来也是一个小生态,个人有自己的小生态经济系统(粉丝经济),那么对于大的社群,又有另外的生态,这个经济系统在这样多个生态中,有不同的交互,需要用价值来使得整个生态更有活力.

最后,就是社交平台,可以和商业上进行深度的融合.目前,我们的社交平台还是有分类的,比如领英专注于做职场社交,Soul专门做兴趣类型的社交,未来这些是否可以进一步跨界融合呢?或许是下一步的问题.当然,融合是一种趋势,分裂出去也是一种趋势,有专门做小而美的社交平台,比如小打卡,就只是做纯粹兴趣圈子的.小密圈,专做知识付费的.得到也是这样子.每个产品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未来可能需要一个产品将这些分散的个人的平台进行集成或者集中管理的工具.

在这一点上,需要更多的朋友提供素材和想法.从上述社交平台的发展历史看,社交平台总会随着技术的发展而更新,因此区块链时代的社交平台,必然有别于传统的社交平台.希望大家多开脑洞,一起来畅想,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社交平台的发展历史看未来的演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