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n-20-2018--技术无关博文

京东618买了数本书,拿货的时候深深怀疑京东是不是发错了,7本书,包装小得很。

拆开一看,丫,还真有七本。

薄的可怕。

图如下:

Jun-20-2018--技术无关博文_第1张图片

和一枚5毛钱硬币对比:

Jun-20-2018--技术无关博文_第2张图片


虽然说用书的薄厚程度来评价一本书是否好坏,不一定科学。

但是仔细想想的话,公认经典,一再翻阅的书籍,又有哪几本是薄薄的呢?

还好是优惠购入,不然感觉亏大了。


可能是“人生苦短,我用python”。所以写书的作者也是“人生苦短,薄薄一本”。

薄一点也有好处,可能快速翻阅完一遍,建立概念。

但是我个人还是不认可这种出书方式的。

恰好今日看完了(粗看一遍)《图解密码学》,300多页,用了一整天看完。没有做运算等。

不过能这么快看完确实也是建立在原来看过一些《数学之美》的缘故,所以对密码学还算有一些感性的认识。有概念。

   一本好的技术书,个人认为并不是写的少就能很快看得完, 实际上,写得有概念,有主题,有思想,就算是600多页,是《图解密码学》的两倍,也可以用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看完,建立初步的框架和概念。之后在具体用到那一部分的内容时,可以查阅,细看。

   但是一本技术书,写得少,讲的不够详细。那么很多情况下,就没有什么参考价值,因为这种情况下,很多内容会因为读者无法弄清楚,一是挫伤读者信心,二是往往内容没有点在点上也不能在网上找到相关的资料。

   这跟中学的学习也是类似的,一个老师对一个班级4,50人讲课,和一个老师对一个人讲课,是不同的概念。人数多了,不同的人不足的知识点是不一样的。一对一讲,可以很容易的察觉出来学生在哪里的知识点有不足。一对多几乎办不到。

   而看书自学,期待的就是一本书能够尽可能详细和全面一点,这样对于自己不清楚的点,可以细看;对于了解比较深刻的点,所谓一目十行,自己就能够粗略看过,是不影响时间的。而说尽可能详细,也不是指面面巨细,而是对于一本书的主题相关的知识点而言,希望尽可能做到详细。

   比如 openCV 主题的书,就少详细讲语法和数据结构还有算法;

   而OOP书,至少要从OOP基本概念说起,再结合编程语法;《Head First Java》个人认为做地不错。

   再比如算法书,脱离编程语言的算法知识至少要“通俗易懂”地讲个一两章,建立概念和基本素养,然后再结合编程语言的实现/讲解。

    一个典型的反例,就是大陆各高校喜欢自己出版一些技术书籍,明明比如是C语言算法实现的主题,里面会穿插一章的C语言变量定义,变量类型,+ - * / (编程语言基础);一章C语言的循环结构;一章C语言的函数与宏;这一百来页,甚至两百多页,便是言之无物,国内高校出版凑字数的典型做法。

   简而言之,就是一本不够详细的书籍,就等同于是一本作者写给自己看的书,亦或是写给本来就懂得的读者看的书。这一点基本和大学论文无异,因为大学论文的读者基本上是老师,所以可以直接讲要点,重点。而一本没有主题,没有思想的厚书,就是东拼西凑,言而无物。

   总的来说,对这一次买的这几本 python 书籍比较失望。希望在后面详细翻阅的时候,能够让我有动力来更新这篇 博文。

-- 2018.06.20 记




你可能感兴趣的:(Jun-20-2018--技术无关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