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点笔记:
1、下面的表格,最好你也在Excel(Windows)、Number(Mac),或者Google Spreadsheet上做一个,以便自己反复把玩。。
2、回过头来,我们其实有个可以计算长期的公式,这个公式叫做“72法则”:x ≈ 72 / 年化复合收益率值。在此基础上,你可以这么理解:能让你的投资翻倍的时间,相当于中期。能让你的投资翻倍再翻倍的时间,相当于长期。
3、年轻的时候有太多(事后可能会觉得不必要的)花钱的欲望和需求,这使得那“长期”感觉上更加难熬 —— 可问题在于,那只是“感觉”,而不是事实,除非你自己选择把那感觉活成事实。
三点感想:
1、看完这篇文章其实自己是没有太多感觉的,直到在留言区看了“宛不大”学友的留言,才真正开始重视画表格这事。
联想到宛不大学友也开设了“GAFATA股票定投”小密圈,这个时候,才真正开始感叹认知深度、执行深度。
事实上,第一遍看这篇专栏的时候,笑来就说要自己动手把这个表格画一遍,结果自己看了看“Excel、Number、Google Spreadsheet”,并没有有所行动。
当时想,Excel,用的不熟,算了吧;Number,苹果电脑上的东西,这个估计不是很常用吧;Google Spreadsheet,这个是在线的表格,会不会用起来不方便;Spread是传播的意思,那Spreadsheet是什么意思呢,奇怪。(刚才查了下,spreadsheet是对电子表格的统称)
而且,通过留言区徐冉学友的公众号中的文章,看到了宛不大学友记录的2017年1月-8月GAFATA每个月的股价以及计算出的每一支的半年涨幅和平均涨幅。
其实这个专栏学到现在,有两个非常大的启发,一个是行动深度的差距,一个是认知高度的差异。
同样是学专栏,金马开了区块链的小密圈,宛不大开了GAFATA的小密圈。
最开始,同样是跟着笑来学东西,学着学着,变成了一部分小伙伴开始给别的小伙伴教笑来提到的这些内容。
比如说画表格、记录股价,这些笑来布置到作业中的内容,宛不大学友通过把这些作业认认真真完成,从而积累了更多的认知,进而可以开小密圈指导大家的实践。
事实上,一天一篇专栏,认真看的人都知道,光这个看完的工作量就不小。
然后,还要把笑来布置的“思考与行动”的作业完成了。
除此之外,在行动过程中还会涉及到一些需要补充的内容,还需要把这些内容学了。比如搞GAFATA定投,至少需要学会看财报吧,需要把这6个公司的财报看一遍吧;搞区块链定投,至少需要把区块链方面的白皮书看一看吧。
难以想象,同样是学习,有的学友比我自己多花了多少时间。
越来越深刻的发现,专栏就像一个显示仪,它把每一个人的行动量毫无遮掩的显示了出来。
认真看完每一篇的;认真看完每一篇并留言的;认真看完每一篇并最大限度的完成每一篇布置的普通作业的;认真去学习补充内容的(可以理解为认真去完成大块头作业的);更不用说认真去复习之前文章的。
一个小小的专栏,就像一片小小的土地,而我负责在这块土地上打出深度。
有的学友打出了水井,有的学友打出了油井,有的学友打出了钻石矿。
而我,仅仅是打出了一个脚印的深度。
如果不经常复习,有可能呈现给我的就是一个小土丘。
在学习这个专栏的过程中,每一个行动力强的小伙伴,都是我的活体教科书,让我知道,一个人的行动力究竟能强到什么地步。
其次是认知高度的差异。
通过这个专栏,我才第一次认识到,原来过去投入的学习都没有白费。
事实上,我有强烈的这种感觉,读每篇专栏文章的难易程度是不一样的,一开始,我以为是不同的文章不同的难度,通过今天这事,我才深刻的认识到,其实读每篇专栏文章的难易程度都是与自己在这篇专栏所描述方向以往的积累高度相关的。
比如今天这篇专栏,甚至因为我对Excel不熟而陡增了实践难度和理解难度。
因为不熟,所以不会立即去实践画表格;因为没有立即去实践,因而也就几乎无法理解表格的巨大威力。
另外一个正面例子是我对使用印象笔记相对熟练,所以在写文章的过程中有很多次停下笔去印象笔记中画收集性质的表格,从而给自己带来了无穷的好处。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以往的阅读积累多,那么读到专栏的时候就会相对读的轻松;如果我们学习工具使用花的时间多,学习商业社会常识比较多(比如之前就自己研究过财报),那么,在践行专栏的时候会少很多很多阻力。
说完了过去的学习积累、实践积累对学习专栏的影响,来说说现在。
最近几天,我一直在强调一件事,专注主线任务的推进。
通过今天这篇专栏我想到,对于主线任务的推进进度,也是需要一个百分比的。
看完专栏,反复看直到看懂,20%;写了留言,40%;彻底完成专栏布置的作业,60%;再次阅读专栏寻找遗漏点,80%;定期复习专栏内容,100%。
也就是说,对于一篇专栏文章,想要达到100%的主线任务完成情况,是需要花很多很多时间。
现在回头看,真的是一点都不觉得一周更新一篇主文这种方式慢。
相比于自己Low到不行的主线任务推进能力,其实是快到自己根本搞不定。
现在越来越发现,第一季专栏,自己实在是欠了太多债了!
2、对于投资,我一直认为年化10%就到顶了,再高基本都是有本金不保的风险的。
72 / 10 = 7.2年
7.2 * 2 = 14.4年
也就是说,对我而言,7.2年是中期,14.4年是长期。
不过想一想,我目前哪里有年化10%收益的投资呢。
3、要对长期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在这个方面,笑来提供的方法是,把那些曾经以为“遥遥无期”却“突然之间就来临”了的事情,都罗列到一块,这对强化自己“未来很快或者突然就会降临”的感觉有极大的帮助。
比如说,比如说,回望一下10年前的自己,想一想自己是怎么从10年前突然之下就跳到今天了。
其实现在看来,笑来提到的很多内容都是一种习惯。
而要让这个习惯在自己的大脑沟回中留下深深的印迹是需要时间的。
所以说,养成这些习惯的时间其实也应该计入学习这个专栏所需要的时间中。
这两天不断加深的一个认识是:打一口井没有那么容易,所以,先打好一口再说。
通过今天学专栏也意识到,也许读专栏的过程中要有意学会让自己充分慢下来。
遇到不懂的、不熟的内容,及时去查、去学、去做。
也就是说,一方面要充分推进主线不去牵扯支线,一方面在推进主线的过程中,要能够及时的慢下来、沉进去。
最终,把一篇一篇的专栏文章真正学透。
2300元入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