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口中的格力手机,是传统企业的缩影

自从2013年12月董明珠和雷军在央视年度经济人物颁奖晚会上爆出10亿赌局之后,这个玩笑式并兼具划时代意义的赌局,就成为了互联网新闻上隔三差五的谈资。更重要的是,借助互联网的传播和炒作,格力获得了比以往更多的曝光率,董明珠也似乎由传统企业的幕后,不断的在媒体中发声。

今天打开新闻,看到了格力准备出手机的报道,心里duang的呐喊:格力你和小米的这个梗究竟还要玩多久啊!我应该说你是话题营销的天才呢,还是一赌气就向别人宣战的小孩子脾气呢。然后向下一翻,又看到董明珠放言:若做手机,肯定能做到3年不用换!上一个duang的声音在内心还未平复,这简直又是一个笑话。

我们可以看到,传统企业在互联网公司的全面入侵之下,一直都背负着公众的质疑,认为互联网正在用传统企业所不曾理解的方式,在生产模式、营销模式、销售模式、售后模式盈利模式下全面发起变革,无论是“高维攻击”也好,“互联网思维”也好,传统企业的确在新的形势下面临着很大的压力。有的企业选择转型,拥抱变化,但痛并前进着,比如苏宁;有的选择先试水,对新的形势既不想错失,又不敢全盘接受,所以和互联网公司合作,但是还没有显著的效果,比如美的;有的坚持自己的信仰,继续用传统的方式发展自己的业务,但是舆论的导向一直不利,比如格力。

董明珠口中的“若做手机,可三年不换”,这是对传统企业最真实的写照,它既体现出传统企业的优势,却同时又暴露了它的缺点。

经过这么多年的积累和沉淀,传统的企业,尤其是制造业,具有的最大的优势就是产品品质的保障。犹记得在几年前,企业的思维就是品质第一,有了可信赖的商品,才有市场发展的空间。传统企业致力于生产工艺的精进,生产工人的培训,良品率的保证,“三年不换”这样的宣言,就是对产品品质的自信。品质第一的思维,帮助了企业从默默无闻的小生产商,一步步走向了世界。

但是,董明珠在这里也犯了一个明显的错误,那就是只看到了手机的使用品属性,而忽视了手机的附件值属性。使用品的属性是商品所具有的基本功能,具体就是使用的功能性,耐久性,稳定性这些;而附加属性是商品所提供的附加价值,比如时尚,满足消费心理,个性化等。如果将“三年不换”当成生产初衷的话,那么很可惜出发点就是错误的。试问现在的手机消费趋势下,有谁会三年不换手机呢?年轻人换新手机的周期差不多是6-8个月,因为现在手机更具有了时尚的属性。不恰当的比喻一下,一件时尚服装,有人会3年不换么?所以董明珠此话一出,便是脱离真实市场的表现。

这便是现在传统企业的缩影,一边是自身具有强大的生产和渠道能力,一边是在互联网引领的商业环境下的迷失。思维模式转变决定着传统企业的未来道路。想起了不久前在运营商面试时的问题:如今互联网对我们的业务造成了很多影响,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这些冲击。可见这场仗传统企业是被动的,一直在被牵制着走。所以如果想重新走到时代的风口上,传统企业要思考如何将互联网变成自己的武器,而不是敌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董明珠口中的格力手机,是传统企业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