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27 Linux 简单常规操作

常见操作系统:

个人PC

 Dos;Microsoft  Window系列;Mac OS;Linux

服务器:

 Microsoft Server系列;Linux  ;Unix

终端:

MTK; Linux; BlackBerry; Windows Mobile; Palm;Symbian; Android;IOS;J2me

发展历史:

•Linux起源源于UNIX。

•Linux的创始人: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学生——Linus Torvalds

•如今Windows、UNIX、Linux三足鼎立

Linux系统结构

它与windows不同 只有一个根目录 不分盘 没有后缀   都以文件形式存在 

2018-07-27 Linux 简单常规操作_第1张图片

系统管理命令:

•1、重启

•Reboot

•[root@localhostroot]#reboot 重启系统

•2、关机

•Shutdown

•[root@localhostroot]#shutdown now  立刻关机

•[root@localhostroot]#shutdown +5  5分钟后关机

•[root@localhost root]#shutdown 10:30 在10:30时关机

•[root@localhostroot]#shutdown -r now  立刻关闭系统并重启

•[root@localhost root]#shutdown -r 23:59 指定在23:59时重启动

•3、目录文件内容查看 ls

•4.  当前目录的查看  pwd

•5.  目录更换  cd

6.查找ID  ifconfig 

7.查看主机名  hostname        +名字修改主机名  

(1)用户管理

用户添加  useradd

useradd 用户名      

-c<备注>:加上备注文字。备注文字会保存在passwd的备注栏位中;      useradd -c 'lol'  test

-d<登入目录>:指定用户登入时的启始目录;通常和-m一起使用  

-D:变更预设值;

-e<有效期限>:指定帐号的有效期限;格式YY-MM-DD

-f<缓冲天数>:指定在密码过期后多少天即关闭该帐号;

-g<群组>:指定用户所属的群组;

-G<群组>:指定用户所属的附加群组;

-m:自动建立用户的登入目录;

-M:不要自动建立用户的登入目录;

-n:取消建立以用户名称为名的群组;

-r:建立系统帐号;

-s:指定用户登入后所使用的shell;

-u:指定用户id。

新建用户加入组: useradd –g sales jack –G company,employees

//-g:加入主要组、-G:加入次要组

        建立一个新用户账户,并设置ID: useradd caojh -u 544 需要说明的是,设定ID值时尽量要大于500,以免冲突。因为Linux安装后会建立一些特殊用户,一般0到499之间的值留给bin、mail这样的系统账号

useradd与adduser的区别

useradd与adduser都是创建新的用户 在Red hat 5linux 中useradd是adduser的符号链接,两者属于同一命令

在CentOs下useradd与adduser是没有区别的都是在创建用户,在home下自动创建目录,没有设置密码,需要使用passwd命令修改密码。

而在Ubuntu下useradd与adduser有所不同

1、useradd在使用该命令创建用户是不会在/home下自动创建与用户名同名的用户目录,而且不会自动选择shell版本,也没有设置密码,那么这个用户是不能登录的,需要使用passwd命令修改密码。

2、adduser在使用该命令创建用户是会在/home下自动创建与用户名同名的用户目录,系统shell版本,会在创建时会提示输入密码,更加友好。

}


添加密码   passwd  用户名     

{-d  删除指定用户密码

-l  锁定指定用户

-u  解锁指定用户

-e:强制用户下次登录修改密码(密码马上过期:chage -d0 username)

-f:强制执行(配合其他选项使用)

-n mindays: 指定最短使用期限

-x maxdays:最大使用期限

-w warndays:提前多少天开始警告

-i inactivedays:非活动期限

--stdin:从标准输入接收用户密码

}

usermod  用户更改       usermod -参数 用户名

usermod -l  user1  user (将用户名user修改为user1)

usermod -g group1  user (将用户user的所属组改为group1    group1须为存在的用户组)

{-u:用来更改用户ID//usermod -u 新ID 用户名ID

-g:用来更改用户组//usermod -g 用户组 用户名

-d:用来更改家目录//usermod -d 家目录 用户名

-s:用来更改用户shell//usermod -s  /bin/bash或者/sbin/nologin 用户 ( /bin/bash表示:能登录的,/sbin/nologin表示:不能登录的)

-G:添加扩展组//usermod -G 指定用户组 用户名 (操作玩可以使用id命令来查看该用户的属性)(如果需要多个添加多个扩展组,直接用户组后再加)

}

userdel  用户删除   userdel  -r 用户帐号

 userdel  用户名(只删除用户,不删除home目录下生成的文件)

uesrdel  -r  用户名(删除用户及home目录下生成的文件)

su

•用户切换命令  su   用户名

•root用户切换到普通用户不需要输入该用户的登录密码,普通用户切换到其他用户则需要输入相应用户的正确密码才能切换。

{-  选项只使用‘-’,表示连带用户的环境变量一起切换

-c 仅仅执行一次命令而不切换用户的身份

我们使用su 用户名切换用户后,使用env查看的话,环境变量还是没有改变,所以:我们使用su切换用户的话,不能省略-, 正常的切换是:su - 用户名。}

id  用户名(查看用户信息)

groupadd   添加用户组       groupadd  用户名

{-g GID:指定GID:默认是上一个组的GID+1

-r:创建系统组

例如,现在创建名为mygroup1和mygroup2两个组,查看其GID,分别为1000和1001,GID加1:

[root@localhost ~]# groupadd mygroup1;groupadd mygroup2

[root@localhost ~]# tail -2 /etc/group

mygroup1:x:1000:

mygroup2:x:1001:

再创建一个名为mygroup3的组,指定其GID为2222:

[root@localhost ~]# groupadd -g 2222 mygroup3

[root@localhost ~]# tail -1 /etc/group

mygroup3:x:2222:  }

groupmod  更改群组识别码或名称

{  -g GID:--gid GID:修改GID

-n NEW_NAME,修改组名

例如:将mygroup1的GID改为1111,组名改为MYGROUP:

[root@localhost ~]# groupmod -g 1111 -n MYGOURP mygroup1

[root@localhost ~]# tail -1 /etc/group

MYGOURP:x:1111:

}

groupdel 删除组名

 {当某user以某group为主组时,是无法使用groupdel命令删除该group的,但附加组不受影响

[root@localhost ~]# useradd user2 -g mygroup2 \\创建user2用户,指定主组为mygroup2

[root@localhost ~]# groupdel mygroup2 \\删除mygroup2

groupdel: cannot remove the primary group of user 'user2' \\提示无法删除

[root@localhost ~]# useradd user3 -G mygroup3 \\新建user3用户,添加附加组mygroup3

[root@localhost ~]# groupdel mygroup3 \\直接删除 }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8-07-27 Linux 简单常规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