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一十】跨链项目笔记:PalletOne能够解决什么问题?

前几天的文章里面提到,EOS解决DAPP部署的一个方向是发展跨链通讯技术,通过启动侧链的方式降低DAPP部署和运营的成本,这也是BM在电报群里面一直在推动的一个方向。

不过,就我所知道的现状,BlockOne还没有实现跨链这部分技术。EOS社区之中也有团队称已经在解决这一问题了,我还没有仔细研究他们的解决方式,仍然需要继续研究。后续如果有心得,会及时跟大家分享。

跨链通讯解决什么问题?

区块链是价值的承载,如果在A链上的资产在B链上得不到认可,那么,A链跟B链之间就是各自孤立的,无法得到价值互认。

另外,就算是采用同样架构的区块链,比如同采用EOSIO软件所构建的EOS1跟EOS2这两个公链,如果彼此是孤立的,无法实现跨链的通讯,在EOS1公链上面的账户,无法使用EOS2账户上的服务,反之亦然。

这总结为两个方面:价值互通,和数据互认,这是跨链所需要解决的两个问题。

当前价值互通和流转的问题,当前可以将交易所认为是其中的一种方式。但是这一方式非常低效,需要将A链的token转至交易所(中心化or 去中心化),通过交易所挂单交换为B链上的token,然后充值到B链的账户之中。

目前讨论比较火的EOS RAM市场所采用的Bancor算法,其初衷,就是解决跨链价值互通的问题,借助bancor中介币种,实现不同区块链上资产的互转。

那么,PalletOne项目对于跨链的问题,是怎么考虑和设计的呢?

PalletOne 简介

PalletOne,将自己定位为: 区块链世界的IP协议。

"当前的区块链看起来更像是内联网。每个孤岛之间,各成一派,彼此之间无法进行价值和数据的交换。"

那么,各个区块链之间,需要借助于一条通用的协议,类似通讯总线或者IP协议,将不同的区块链连接为一体,实现跨链互通,数据和价值的互认和流转。

听起来很简单是吧,只需要一条协议就可以解决问题了?

但是实际上,跨链协议的设计和使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主要包括几个部分:

  • 对区块链中节点,如何验证?
  • 对输入的信息如何处理?
  • 如何获取区块链之外的信息,如何对其进行验证?
  • 不同链之间的信息如何实现确认,并且是用高效率的方式实现确信?
  • 不同链上的DAPP,如果出现了作恶,如何进行跨链的治理协调?

这些都是需要面临解决的问题。

PalletOne的技术设计特点

PalletOne采用了双共识机制,具体设计为(来自PalletOne官方资料)

PalletOne上层采用了DPoS共识处理机制,合约层处理通过陪审团共识机制:所有类型的服务都是通过合约来创建,合约的创建必须基于模板进行创建。

第一步:合约发行人将合约模板代码的哈希值和合约初始参数发送给调停中介。

第二步:调停中介将根据合约参数从候选陪审员中随机选定指定个数的陪审员,形成 陪审员列表。

第三步:陪审员列表中的陪审员组成合约的陪审团。同时调停中介将初始参数发送给 陪审团,陪审团从分布式存储中提取对应的合约模板代码。

第四步:陪审团成员接收到初始化参数和合约模板代码后形成新的合约,独立进行验 证和执行。在验证和执行通过后,合约状态、合约 ID 和指定的陪审员列表将被保存在分布式存储中。

在PalletOne中,参与者包括:合约创建者,调停中介,陪审员,和具体的终端用户(上文没提到).

可以简单粗暴的理解为,PalletOne的直接用户,是合约的创建者,治理层通过调停中介+陪审员来组成,而合约创建者所提供的合约,最终是要为终端用户所服务的。

PalletOne更像是一个toB的项目,面向的是协议的使用者,而对于终端用户而言,实际上可以忽略掉PalletOne这一协议,就像我们现在使用电脑上网,无需理会底层的协议是什么一样。

PalletOne的特点

按照项目方的介绍,其特点主要为如下几个方面:

  • 高性能:仲裁中介参考EOS的DPOS,但只负责发起合约,合约的执行由多个陪审团来并行执行,写入时 没有区块,而是并行写入DAG,因此性能强于使用DPOS的区块链系统。

  • 高通用性:跨链连通多个底层链。

  • 简单和安全 :设计了通证抽象模板,使得智能合约编写更简单和安全。

  • 有利于创新:提供了合约模板注册和使用收费机制,鼓励合约开发者的创新。

具体如何落地实现,还有待观察和研究。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五一十】跨链项目笔记:PalletOne能够解决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