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这个节点上,华为发布AI-Native数据库GaussDB?

九年磨一剑。当你手里这把剑磨得足够锋利的时候,就能一剑定天下。

2019年5月15日,华为面向全球发布了人工智能原生(AI-Native)数据库GaussDB,包括:联机事务处理OLTP数据库、联机分析处理OLAP数据库、事务和分析混合处理HTAP数据库。这是国产数据库领域的重大突破。据了解,早在9年前,华为就启动了GaussDB的研发。

在众人眼中,华为一向以硬件见长,此次 GaussDB第一次作为一个完整的产品呈现,自带“业界第一”的标签,多少让人们对华为的软件实力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为何华为一定要做这款数据库?

长期关注华为的用户知道,2017年华为提出新的愿景——“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构筑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这一愿景在很多场合被华为各个业务线的高管提及,而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显然不止包含硬件,它必须包括硬件、软件和生态合作伙伴。

据华为常务董事、ICT战略与Marketing总裁汪涛介绍,算法和软件是华为ICT领域最核心的竞争力,在华为公司接近9万人员研发队伍里面,70%多的人在做软件。

可以看出,在公司的战略上,华为已经将软件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对于企业级用户来说,占据业务核心地位的软件非数据库莫属。长久以来,国内信息系统都是基于国外的数据库软件,因此Oracle、SQL Server等主流数据库占据了尽乎全部的市场份额。站在国家信息安全的立场,华为一直都在主张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

数据库在智能时代的再进化

回顾科技的发展路径,任何技术的发展和演进都遵循一定的轨迹。在数据库市场,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只是那个特定时代的产物,当时用户对于数据库的应用更多集中在数据的存储、备份和管理等方面,对于纷繁复杂的数据背后的关系了解并不清晰。

但到了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一切都不一样了。首先,数据爆炸式增长,数据库系统规模越来越大,由当前百节点规模逐步增长到万节点规模,传统的人工维护方式将面临巨大挑战;其次,企业已经进入融合数据分析时代,以结构化数据为主,结合空间、文本、时序、图等非结构化数据的融合分析是未来趋势,多样性数据混合负载依靠人工调优是极其困难的;再有,通用计算摩尔定律濒临失效,而ARM、AI 芯片、GPU等新型算力层出不穷,但是传统数据库不能充分利用多样性算力等等。

针对以上挑战,华为推出全新的GaussDB来应对。

华为GaussDB生而不凡。但到底具有什么优势?

这是业界首个AI-Native数据库

据华为方面介绍,GaussDB首次将AI技术融入分布式数据库的全生命周期,实现自运维、自管理、自调优、故障自诊断和自愈。在交易、分析和混合负载场景下,基于最优化理论,首创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自调优算法,调优性能比业界提升60%以上;

如同5G一样,AI正在成为未来的通用技术。正如华为常务董事、产品投资评审委员会主任、ICT战略与Marketing总裁汪涛所说:“联接、计算、云是智能世界的三大基础设施,而AI是加速智能世界到来的核心驱动力。”基于这样的认知,将数据库产品“AI-Native”化,在华为眼中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按照华为的解释,AI-Native 数据库分为五个等级:
1、AI Advised,利用外挂 AI 引擎给出数据库优化建议,减少数据库管理员的负担;
2、AI Assisted,数据库内置 AI 引擎,实现在线辅助优化,提升数据库管理效率;
3、AI Enhanced,一方面将 AI 植入数据库内核组件、核心算法和数据结构,实现数据库自优化;
4、AI Assembled,实现数据库自愈并最优化 AI;
5、AI Designed,通过 AI 技术实现数据库的设计、验证、开发,达到全场景智能和普惠 AI 的目的。

除此之外,华为所提出的 AI-Native 数据库,除了用 AI 理念重构数据库内核和算法之外,还考虑了如何利用 GPU、NPU 等 AI 芯片算力来大幅提升 AI 算法的性能。

这是一款云数据库,同样也适用于本地部署

无论在硬件融合的创新上,还是软件性能的强化上,华为都具备了强大的技术优势与服务能力。作为国内业界唯一拥有全栈能力的云服务商,华为云可实现对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芯片、硬件、基础云服务等全栈优化。在华为云上,GaussDB能够为金融、互联网、物流、教育、汽车等行业客户提供全功能、高性能的云上数据仓库服务。

如在招行的应用实践中,华为GaussDB管理数据容量提升10倍,AZ内故障恢复速度提升30倍。以故障恢复为例,GaussDB的RTO时间小于1秒,而其他厂商则需要30秒。

虽然当前信息化建设需求强劲,但国内仍有部分企业,对于将业务成产系统使用的数据库放到云上,始终疑虑重重。无论是对于数据安全性考虑,还是业务连续性的要求,以及数据库故障修复方面的担心,对于云数据库的采购始终提不起兴趣。华为GaussDB更懂中国信息化的实际需求,不但适用于云数据库,同样也可用于线下生产环境。

这是业界首个支持ARM的企业级数据库

据华为方面介绍,通过异构计算创新框架充分发挥 X86、ARM、GPU、NPU 多种算力优势,在华为实验室采用权威标准测试集 TPC-DS 进行测试的情况下,其性能比业界提升 50%,排名第一。

熟悉数据库领域的从业者都知道,目前数据库厂家,如甲骨文Oracle、SAP HANA、微软等,基本上都是跑在X86架构下。那非X86架构下怎么办?华为GaussDB不同之处是“支持ARM”,即它可以用于ARM服务器。

早在2015年华为就启动了ARM服务器芯片研发,只不过一直很低调。华为实际已经构筑了完整的ARM服务器生态:今年1月7日,华为发布了基于ARM的7纳米服务器芯片“鲲鹏920”,以及基于华为最新ARM芯片的三款服务器。同样,华为也没有停止研发数据库、操作系统等核心软件的脚步。在当前这样的复杂形势下,基于华为自研的ARM芯片+ARM服务器+GaussDB的企业关键业务应用架构,其战略意义非同一般。

“+智能,见未来”的华为云,一直在数据库领域加速奔跑

随着数据在企业发展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数据库的管理也愈发成为企业的当务之急。各大公有云厂商在数据库产品上的高增长,也反映了整个市场的需求。而在智能时代,异构、智能和融合的数据库将成为金融、政府、电信等各行业数据基础设施的关键支柱。

对于任何一家提供数据库服务的云厂商而言,技术创新的步伐无法停止,但如何将技术创新、行业趋势、客户需求三者完美结合在一起,是数据库创新的一大难点。

在数据库领域,华为云一直在加速奔跑中不断创新,在今年3月华为中国生态伙伴大会上华为云就发布了两款自研云数据库产品:最新一代企业级高扩展海量存储分布式数据库 Taurus,和全球化的 NoSQL 分布式多模数据库 Gemini。

Taurus完全兼容 MySQL 8.0,采用计算与存储分离、日志即数据的架构设计,支持1写15读,性能达到原生 MySQL 的7倍。Gemini兼容支持多种主流NoSQL生态/接口模型,包括 MongoDB、Cassandra 和 DynamoDB 等。

就国内而言,华为云是获得最多可信云系列认证的云服务提供商,其中数据库相关认证就占据了半壁江山。可以提供国际级的隐私和数据保护。

面向智能时代,华为无疑会持续创新与投入,与合作伙伴一起重定义数据基础设施,构筑面向多样性计算的完善生态,让更多的IT公司可以基于华为云的数据库产品,推进产业智能化进程。

看到这儿,我们还是要认真期待一下未来华为整体数据库产品的进化。毕竟,以华为的研发能力,只要路线清晰,华为总会给我们眼前一亮的答案。就像华为云近期广为传播的“选择不凡”这一品牌理念一样,如果能在数据库这一业务关键领域持续取得突破,华为整体业务版图的逆势扩张,无疑会获得更为持久的驱动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什么在这个节点上,华为发布AI-Native数据库GaussD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