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郎才尽后的悲凉

    看见原小虎队成员陈志鹏越来越怪异的造型,心生一种江郎才尽后的悲凉感叹!

    想我的少年时代还曾经迷恋过小虎队一阵子。太不适应了,忽然想起前些日子天脑子的一闪念,借此来表达一下自己的看法

 

    好久没逛商场了,前几天带儿子闲逛,此次没有目标,纯属闲的。逛一圈下来,发现自己曾经喜欢的女装品牌已然有很大的分划

    一类是由以前的青春女装荣升为贵妇品牌(如艺之卉等)

  二类是N多年了依稀旧时模样的,如Eland

  三类是消逝得无影无踪,天涯再不见伊人影踪,如udb

“为什么回这样?”一个大大的问号支在脑子里,若在平时有目标逛的前提下,这个念头很自然会像石头悄无声息地沉到底下去,水波不兴。刚好今天闲,不由得在脑海里多浮沉几下。

  仔细想来,毎个服装品牌在进市场之前,都会有一个明确的市场定位,你的目标人群是:婴儿、小孩、青少年还是中老年,价位多少一?这都是要仔细考虑的问题。前面我举例的几个品牌初期都定位在青春女装,至于做着做着就出现了分化的原因,当然不是无缘无故的。我想还是取决于商家对自身的规划及市场策略。如艺之卉,原本作为青春女装的优势并不突出,可替代性太强,维护目前的目标人群而不是冒险开辟新的市场就显得更重要了,原来熟悉的客户年龄一直在增长,经济能力也在增长,品牌设计也随着目标人群向着成熟化态势发展,终于由青春女装荣升为贵妇品牌,随理成章的事!

    而Eland本身作为青春女装的历史一则更为优久,品牌效应已经形成,市场占有率也比较高,维持现状也无可厚非。

    反之UDB 之前是我最喜欢的品牌,设计最为新颖、美好。此前在这几个品牌中价格也是定位相对更高,一方面设计师要保持原水准或者更高水准,难度加大。一旦下降,市场立马被占领。后来似乎转型运动也未成功,最终沦为市场的牺牲者!

    我说了这么一长篇,归纳起来一句话:正确定位很重要!那聪明的你可能要问:这同陈志鹏有毛线关系?有关系,当年小虎队三人组中歌谁唱得好?舞谁跳得好?陈先生的才华在三人中又如何?至于后来仿哥哥直至现在的妖孽造型,给人的感觉是从来没有一个清晰的定位,又做不到像蔡依琳那样努力做个“地才”,目前看起来很尴尬。

      另一方面,我们的文化实际并不鼓励人们年长后才生叛逆之❤️,相反我们的社会对那些年轻时期离经叛道,及至年岁渐长时洗心革面、重新做人抱有更多的宽容与接纳。君不见“浪子回头金不换”、“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类似的句子耳熟能详。如果你仔细研读某些大人物、大公司的发展史,你也能看到资本原始积累过程中并非一清二白,而通常存在着灰色地带,甚至于带血的筹码。只不过大佬毕竟是大佬,普通人会在灰色地带一直前行,不懂转弯,直至人仰马翻。而大佬们则会适可而止,金盆洗手,利用资本打造出正面形像。除了人性的选择外,大佬当然暗熟这个社会规则。所以像麦当娜出道时可以无所不用其极博出位,后来也能成贤妻良母,成为德艺双馨的杰出代表,当然麦姐本人是理性大于感性强人分不开。自然能顺势而为,也符合大众的期待。试着想想看,如果逆行,这个世界会变成什么样?一帮年轻人被逼着循规蹈矩,一帮中老年想活出自我,拥有大量资源,越活越妖孽,为所欲为,世界岂不乱套。估计陈先生想的是:审美不行,那么反其道而行之那就审丑吧!审丑有成功的不,有如凤姐、芙蓉之流(这里的成功是相对于他们的昨天而言),我们只看到一个底层小人物的无奈与努力,至少凤姐还是一个有自我思想的人。但陈先生这样由一个高起点转为审丑,既不科学,也不经济,虽然努力,也只能成为别人眼中的loser。陈先生的少年清澈无比,是多少少男少女心中的偶像,突然来这么一个惊吓,确实只能称为惊吓。这种反大众心理期待的逆行,无异于南辕北辙,离成功会有更多困难。

      可能又有人要说了,你懂这么多道理,那又如何呢?不理解就不要瞎BB,你有什么资格在别人的世界里指手划角。毕竟你的苦只有自己懂,其他人who care!。好吧,我说完我就闭嘴!

    借用一句德国谚语结束:如果你年青时不激进,你就是个没心的人;年老时学不会保守,就是个没脑子的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江郎才尽后的悲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