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城33年扩张史,来自谷歌卫星地图

过去30多年,昆明城市从一环内迅速扩张到整个昆明坝子,颠覆了延续几千年的农业传统。我们正在经历的,是很难断绝的城市化过程。

主笔:小明


上面这张动图

来自神奇的google卫星

显示了1984年至2016年的昆明城市发展动态

下方绿色的是滇池,上方是昆明城区

如果看不清楚,我们再按年代来解读。

1984-1988年

那时候的昆明城非常小

基本局限在现在的一环以内

只有南边和西北区已溢出了一环

城内没有高楼大厦,连盘龙江的走势都清清楚楚

城里的一小片绿色,是翠湖公园

翠湖的左上角,是云大、师大、昆工、财大、警校……

城市右下角的白杠,是巫家坝机场的飞机跑道

连接主城和巫家坝的,只有一条民航路

滇池岸边都是绿色的农田

机场和主城之间,也隔着农田

从主城前往西山脚下的马街,要穿过大片农田

昆明城33年扩张史,来自谷歌卫星地图_第1张图片

1989-1992年

城区开始扩张,边缘出现了更多的新建筑

西边的梁家河、北边的火车北站附近

都开始了成规模的开发建设

人民路终于西延至眠山

主城和巫家坝之间出现了第二条通道——春城路

昆明和玉溪之间,出现了一条二级公路

昆明至安宁的公路,成为云南第一条高等级公路

昆明城33年扩张史,来自谷歌卫星地图_第2张图片

1993-1994年

随着高新区和经开区获批,城市东西两侧出现了大片工地

滇池边也开始建设度假区

昆明城基本扩张到现在的二环范围

偏僻的普吉也开始开发

主城和巫家坝之间的关上,已经成了城中村聚集地

昆明城33年扩张史,来自谷歌卫星地图_第3张图片

1995-1996年

南郊的农田边,已经盖起了很多房子

在东北角,主城已经与金殿连到了一起

龙泉路上,昆明卷烟厂片区开始大规模开发

而昆曲高速也开始动工建设

昆明城33年扩张史,来自谷歌卫星地图_第4张图片

1997-1998年

在现在的整个二环以内,基本已经开发完毕

高新区已经将主城和黑林铺连到了一起

世博园周边出现了开发热潮

昆玉二级公路,开始改建为高速公路

昆明城33年扩张史,来自谷歌卫星地图_第5张图片

1999-2000年

城市继续扩散

虽然当时没有“二环”概念,但已经出现了“二环”道路的骨架

现在的二环外,已经出现了大规模的建筑物

经开区和高新区初具规模,但滇池度假区建设稍显滞后

北市区建成了霖雨路,南郊有了广福路

滇池路两侧也开始热闹了

昆明城33年扩张史,来自谷歌卫星地图_第6张图片

2001-2002年

昆明城东西都逼近大山,扩张的方向只能走向南北

北市区的农田很少了

昆明卷烟厂周围,似乎成了卫星城

随着高新区的扩散,普吉的人气更旺盛了

昆玉高速沿线有了更多的建筑聚集

昆明城33年扩张史,来自谷歌卫星地图_第7张图片

2003-2004年

市中心出现了高楼大厦,太空中已看不清盘龙江

北市区的盘龙江西岸,成为开发热点

而南市区和西市区则出现了更多的城中村

高新区终于建成了主干道海源路

昆石高速成为东向新通道

主城与呈贡之间,开始修筑彩云路

“现代新昆明”口号提出,“一湖四片”成为昆明大格局

昆明城33年扩张史,来自谷歌卫星地图_第8张图片

2005-2006年

广福路以内,只剩下零星的绿色

十里长街开始修建

超级楼盘“世纪城”出现,标志官渡区成为城市扩张热点

北市区只剩下盘龙江东岸残留了一片农田

昆明城33年扩张史,来自谷歌卫星地图_第9张图片

2007-2008年

北市区、高新区和滇池度假区,几乎没有成片的绿色了

昆明的农田,只剩滇池东岸的鲜花大棚

终于可以宣告,昆明实现了城市化

呈贡的路网搭建了骨架,出现了市政府和大学城工地

仇和的到来,掀起了主城几百个城中村改造的序幕

昆明城33年扩张史,来自谷歌卫星地图_第10张图片

2009-2010年

昆明最大的在建工程,是东北角的长水机场

二环路建成,环湖东路终于开工建设

连西山更西边的太平镇,都掀起了开发建设的热潮

昆明城33年扩张史,来自谷歌卫星地图_第11张图片

2011-2012年

滇池北岸的昆明坝子,几乎不剩一片农田

连滇池度假区里的最后一块土地,也被开发了

长水机场投入运行,巫家坝退出了历史舞台

昆明市行政中心与多所大学搬迁呈贡

疏离了主城的政治和文教功能

昆明城33年扩张史,来自谷歌卫星地图_第12张图片

2013-2016年

虽然房地产步入了白银时代

虽然昆明前后四任市委书记都已落马

但昆明的扩张依然没有止境

新领导说,滇池是资源也是约束,如今须考虑离水而居

所以,滇中新区诞生,成为昆明扩张的新目标

你可能感兴趣的:(昆明城33年扩张史,来自谷歌卫星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