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 叙史之美|傅抱石

佩冠而思的谢安


6.4 叙史之美|傅抱石_第1张图片
东山报捷图

01 携亲朋好友一起游山下棋

傅抱石先生创作于1942年的《东山报捷图》,也描绘了东晋名士谢安处淝水大战之际,镇静自若与友弈棋的故事。

画家用他富于叙史之美的独特艺术风格,再现了史书记载的,公元383年盛夏,符坚率大军110多万,大举伐晋,这场史上有名的以弱胜强的“淝水之战”。

东晋仅有8万军队与苻坚相抗,兵力相差悬殊,谢安却沉着镇定,派其侄谢玄等应战,他则携亲朋好友一起游山下棋。

闻士兵前来告捷,其举止亦不因得胜而有异于常。

从图中可以看出,佩冠而思者即为谢安。画面中的人物线条流利劲挺、高古传神,背景删繁就简,大笔挥洒,酣畅淋漓。

这幅作品完美地展现了傅抱石的绘画天赋以及对历史题材精神内核的出色把握。

“营制历史上若干美的故事”是傅抱石作品的来源之一,画家本人有叙史的癖好,历史之美往往能通过他的画笔得以艺术地再现,《东山报捷图》正属于这类作品。


6.4 叙史之美|傅抱石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02 “傅抱石教授画展”巅峰之作

1938年至1946年,傅抱石在重庆金刚坡居住了八年,期间,画家的经济状况欠佳,却迎来创作的巅峰。

作品创作于1942年,这一年“傅抱石教授画展”轰动重庆,通过画作上的署年可推算出《东山报捷图》完成于画展后一个月,推想此画很有可能是为了答谢崔万程对画展的鼎力支持。

《东山报捷图》是傅抱石在重庆金刚坡所作。虽然那时他的经济状况欠佳,但回首傅抱石一生的创作,也以金刚坡时期为颠峰。

解放后他的社会地位与生活条件都大为改观,艺术风貌亦另辟新境,与40年代昭然有别。

在重庆时期,文学巨匠郭沫若与银行实业家崔万程可说是傅抱石的两大知己,郭沫若与其的交往及帮助自不待言,崔万程则帮助他的生计,而傅抱石唯以其精心之作来回报,如赠郭沫若《丽人行卷》等。

崔万程从事金融,与当时诸多书画家有交往,他在1944年至1945年曾请中国美术学院的画家为其画了一本十四开册页,有傅抱石、张安治、蒋风白、宗其香等人。

在此册页中,傅抱石分绘仕女、高士、山水凡三开,并受崔万程嘱题册首。

因与崔万程特殊的友情关系,故傅抱石在给崔的作品上题款均相当尊重,这在傅抱石的其它画作上是极为少见的。

《东山报捷图》署年农历壬午十月,当为1942年公历11月或12月, 傅抱石其时在重庆的壬午画展为1942年10月10日至12日,故此画极可能是傅抱石为了感谢崔万程对他此次画展的鼎力相助而作。

03 《兰亭修褉图》的千古盛事

徐悲鸿赞其画:

此乃声色灵肉之大交响。

徐悲鸿题:

抱石先生近作愈恣肆奔放,浑茫浩瀚,造景益变化无极,人物尤文理密察,所谓炉火纯青者非耶?

傅抱石生于江西南昌的一个修伞匠人家。1921年他以第一名免试升入省立第一师范。

其时他在治印之余开始读一些古代画史画论,尤其是看到石涛的“我用我法”顿开茅塞,他更欣赏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的思想。

他图绘《画云台山图卷》,编撰《石涛上人年谱》,同时创作了《石涛上人像》、《大涤草堂图》,这些都反映了傅抱石艺术创作和史论研究之间的关系,以及他的艺术渊源。

自古以来,《兰亭修禊》就是画家们喜欢的题材。北宋的李公麟、南宋的刘松年、明朝的仇英等都有创作。

傅抱石《兰亭修禊图》的创作中借鉴了古人的构图,茂林修竹中,数十位士大夫分列两岸,参差坐立,修竹曲水纵酒狂欢,觥筹交错。把兰亭修禊的千古盛事一一呈现在读者眼前。

而作品中更体现了傅抱石强烈的个人风格。1939年至1946年是傅抱石创作最为成熟和辉煌的“金刚坡”时期。

《兰亭修禊图》中,其山水受到奇茂多雾的巴山蜀水的影响,更加苍莽淋漓。此卷虽高不及尺,长不盈丈,而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一一辐辏,直有咫尺千里之感。而人物的创作即借鉴了顾恺之和石涛的技法,又用流畅精练的线条表现出士大夫的放浪形骸,气韵神采。笔下人物古意盎然,透出超凡入化之态。观此图感觉傅抱石定有与古人晤谈之感。

无戒365日更挑战营第67天


阅读链接

《一起来读世说新语》目录

6.4 叙史之美|傅抱石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6.4 叙史之美|傅抱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