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自我”与假“自我”——《世界如此险恶,你要内心强大》书摘

真“自我”与假“自我”——《世界如此险恶,你要内心强大》书摘_第1张图片

记得那是2012年,我发现自己的情绪经常处于郁闷的状态,但又无可名状。想读读心理学方面的书籍。然而大多数名著读起来过于晦涩,翻几了页感觉云里雾里,更加深了挫败感。后来找到了石勇的《世界如此险恶,你要内心强大》,书中内容一下子吸引了我,强而有力语言重塑了我的认知。如今,翻开此书,书摘句句戳心。

真、假“自我”

辨析一:假自我是以“合理化”,打一个理由去说服自己;真的自我是直面现实。

辨析二:假自我是在扮演一个角色,无论自已是否意识到。

辨析三:假自我把内心破坏;真自我让内心有力量。

辨析四:违反人性的“自我”一定是假的。

人披上“自我”这些衣服的过程在社会学上就叫做“社会化”。

如果我们对自已的评价取决于别人的看法,灾难就开始了。

假自我占据心灵的的方式:

1、我们把自已看成什么人,进行“自我认同”;

2、他人把我们看成什么人,对我们进行“社会认同”,于是我们体验到自己是什么人,或爽或不爽。

没有进入心理结构,充当一种心理功能的东西,就不是“自我”!

我们每天都有无数的想法,千奇百怪,但它们无论是一闪而过,还是不时出现,都没有多少进入心理结构,也不是“自我”。(只有进入心理结构的,才是真的自我。)

P79

智力结构是强大的“软猬甲”,重点词:心理结构

一个人绝不是一张白纸,而是带着他个人的往事,他的心理背景去和别人打交道。忘记这一点,将是一个愚蠢的错误。

“自我”,就是用来让你在心理上得到生存的一种心理功能,不等同于你身上的那坨肉;但是,如果它是假的,恰恰就会导致你心理弱小,很多时候让你在心理上遭受威胁。

我们并不自欺欺人“难得糊涂”。我们不需反抗假“自我”背后的强大社会力量,而只是不让假“自我”支配我们。

理论和方法:在各种博弈情境中,保持足够的冷静和敏锐,阻击任何外界信息、情境绕过我们的大脑而瞬间进入我们的心理结构,否则,这样的信息和情境就会激活我们的假“自我”,从而操纵我们。我们必须让这些信息先进入我们的大脑,在智力结构里面进行解读并作出反应。这样智力结构成了我们的防御阵地,保护我们的心理结构不被他人伤害。(为防御心理结构被伤害,我们必须要建立强大的智力结构作防御)

智力结构也可以叫认知结构、思维结构),指的是大脑的功能,代表人的感觉、知觉、思考、理性。这是人与动物的区别。

动物与外界的关系:刺激——反应;而自身的关系是:本能——行动。

人与外部世界、人与自己的关系有一个智力结构隔开。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的关系是:“刺激——判断——反应”

绅士只不过是有耐心的色狼。(对于这句话,可能有争议,我个人有所保留)

比之智力结构的简单性,心理结构是一个很复杂也很有歧义的概念。

一个概念复杂,往往是它指代或描述的东西复杂。弄一个简单点的词语来让人对某些东西一看就懂当然省事,但这会漏掉非常重要的东西,是非常偷懒的做法。

理解心理结构,是理解千奇百怪的心理现象的一把钥匙。

心理结构是一个黑暗的密室,藏着欲望、本能、性格、动机、情感、记忆等乱七八糟的东西。

做情绪的“管理员”,口号不错,但不明白情绪在我们心里是如何运作,光靠喊口号就想控制情绪,是不可能。

在这密室下面,还有一个更黑暗的地下室,有很多东西在密室,有更多东西堆在密室下的地下室。堆在上面的是有意识的内容,堆在下面的是无意识的。

有意识的,是你能够清楚知道的。 

无意识,非常类似有一个幽灵在暗中操控着你,它就在你内心最深处。

心理结构这个仓库太乱,走进去会把人的大脑搞晕,但进行仓库整理很有必要。(这个过程就是澄清。

在清理仓库过程中,把杂物扔掉,只留下5样东西:

1、身体——身份特征

2、往事

3、性格

4、价值偏好

5、它们可以变成一种用来维护人的心理生存的心理功能,也就是变成人的“自我”。

*身体——身份特征,和一些高大上,白富美相比,会有低人一等的感觉从而产生自卑。

*往事,我们都有属于自己的往事,而且在心理结构深处,也装了人类的往事。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都会深化一番人类史。古代、现代、50、60、70、80、90、00的区别仅仅在于,在社会化过程中,他们的智力结构和心理结构仓库上面的房间,装的是特定历史时期内容,每个历史时期、每个时代,社会上的那些东西都不一样。

很多事,我们已忘记,但很多人之所以得恐惧症、强迫症、抑郁症之类的神经症,是因为在最初某人某事某情境刺激到了他的心理结构,让他遭受了心理上的创伤,但是他们当时因为害怕、因为羞耻、因为面子等原因,无法让情绪以正常的方式发泄,痛苦压抑了。

神经症,就是这种被囚禁的情绪,你不让它们正常发泄出来,它们就会改头换面,让你认识不到它们,以变相的方式进行发泄!而这个变相的过程就是症状的表现。

治好这个症状,方法就是把无意识变成有意识。通过催眠、自由联想等的心理治疗。

不仅神经症,很多人的心理曲,心理变态,也是这个逻辑。

一个经典的情绪发泄食物链:老公在单位里受上司气,不敢发作,便回家拿老婆出气;老婆受了老公气,无法发作,于是便拿儿子出气;儿子干不过老妈,便拿皮球出气。这个强者拿弱者出气的食物链,就是我们这个社会的生存状态。很多人就是这样变态。

*性格,你和外部世界打交道,让你在这个世界中凸显出来的一种固定方式,同时它用来防御外部世界对你“自我”的冲击。它是人的守护神。

*价值偏好,它代表着一个人关于某事某物某人的“认同”,人往往把自已的智力、利益、尊严、情感等押上去,即把“自我”也押了上去。攻击一个人的价值偏好,即攻击他的“自我”。

*情感,价值偏好往往注入情感。一个人越是对他爱和恨的东西注入情感,心里就越抓狂。

P86

要获取心理优势,一个人在大脑是里必须像狙击手一样对别人的语言和行为进行狙击。

有时候我们对外界反应,只能用脑、要诉诸理性、逻辑;而不能用心,诉诸情感、愿望。

认识事物时,只能是大脑去认识,不能以心。以自已的爱恨,自已的愿望和恐惧去看待世界,造成“人格失调性歪曲”。我们看到的只是我们想看到的世界,并不是真实的世界。

但有时候只能用心,不能用脑。对待家人。

有时候必须用脑又用心,如思考人生,头脑必须带动心灵参与。只有思考触发了心的体验,才算是真正理解了某个问题。

说明:以上内容来自《世界如此险恶,你要内心强大》

审视现在的自己,有种仿如隔世的感觉,不知不觉过去5年的光景。在探索自我的这条路上跌跌撞撞、兜兜转转地蹒跚行走。诚然,我还是没有把握,在我看来,这是一条充满挑战却永无止境的路。

你可能感兴趣的:(真“自我”与假“自我”——《世界如此险恶,你要内心强大》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