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读书的岁月》 第十四章 慈母心照日月越难越显,发小情感天地相随相伴

- 第十三章翁丽欣病困交越苦越勇,郝玉宁友爱情越探越浓

高三的生活是炽热的,每一分一秒好像都是必须争取的;每一个学生的课桌上,抽斗里,都放满了各种各样的资料,各种各样的试卷,还有种类繁多的参考书……翁丽欣坐在书桌后,正在埋头做着试卷“翁丽欣,你妈妈来了。”门口有一个同学喊到。翁丽欣闻声放下手中的东西,飞跑起来,“慢点,童铭瑜已经带你妈妈去宿舍了,不要那么急!”翁丽欣没来得及说声谢谢,一溜烟地跑到了宿舍。远远的,就看到妈妈和童铭瑜站在宿舍楼的大门前。

“妈妈!”翁丽欣欢呼着,扑到妈妈怀里。

童铭瑜说:“大娘,你看她的样子,你不来,她就是老大,我们都听她的;她能干的很,很会照顾人。见到你就变了这个样子,羞羞……”

听童铭瑜这么说,翁丽欣不好意思的推了她一把,想到高三时间贵如金,说道:“你快走吧,学习去吧,这里不用你多嘴”。

翁妈妈听翁丽欣如此说,很不满意,忙拉住童铭瑜,生怕童铭瑜马上就走。对着翁丽欣说:“看你这丫头,咋说话的!”转头对童铭瑜说:“闺女,等一会,大娘带了点菜馍,到屋里给你们几个分分,也算大娘来一回的心意。你去叫一下玉宁他们。”

“大娘,大娘咋来了?”

翁妈妈的话没说完,只见郝玉宁也从宿舍门外边跑来。三个丫头左右搀扶地搀扶,拿东西的拿东西,领着翁妈妈去了翁丽欣的宿舍。

童铭瑜说:“真是说曹操,曹操就到;看样是耳朵够长的,一说有吃的就立马到场。”

翁妈妈不好意思的说:“俺家不比从前,没什么好东西,给孩子们吃点大娘自己做的东西罢了。”

郝玉宁说:“大娘能想着我们,这么远地送来,我们感激的很,还说这些,我们哪好意思。”

说话间到了翁丽欣住的宿舍,宿舍里只有两个同学在,一个在收拾东西,另一个正准备出去。看到翁丽欣她们扶了一个妈妈来,不知道是谁,也就说了声“阿姨好”都匆忙的走了。翁妈妈左右上下地看看,只见左边两个上下铺,右边三个上下铺;左边的两张床靠窗排列,剩余空间,靠门这头,有一个水泥砌的放各类杂物的四层格栏;右边的三张床刚好铺满从南到北的空间。翁丽欣就住在右侧靠门第一张的上铺。屋里靠窗的地方有一张桌子,几个暖瓶,还散乱地放着几个方凳。翁丽欣给妈妈搬了个凳子坐下,童铭瑜忙拿起大瓷缸子给翁妈妈倒了半杯水。郝玉宁把翁妈妈带来的东西放到窗口的桌子上,翁妈妈站起来,放下水,把包裹打开,说:“这是我来前刚刚出锅的菜馍,你们每人六个。这里还有几个水煮鸡蛋,你看,没拿好,都破了,你们一人两个;剩下的多些,丽欣身体不好,就留给她多吃几天,孩子们不要怪大娘偏心。”

翁妈妈一边说,一边一一地拿给郝玉宁和童铭瑜,看她们手里拿不下,翁丽欣马上去那个水泥格栏里拿了几个大瓷缸子;一人一个装了翁妈妈带来的东西,都欢欢喜喜的走了。

宿舍里只剩下母女二人,翁丽欣就忍不住问道:“妈妈,您怎么来了?”翁妈妈是一个目不识丁的人,如果没有翁爸爸带领,连村庄附近的赶集上会都没有自己去过,M县高中离家六十里,家里出什么事了?怎么会让妈妈一个人来?翁丽欣心头疑云密布。刚才人多不好问,看到她们都走了,就迫不及待了。

“没什么事,就是怕你没吃的了,我打听好几天了,今天凑咱村来县城拉脚的车来的,还有咱庄新海的大哥,我们一起来送小麦来了;也亏有新海的大哥,我们已经把小麦交到你们学校指定的那个面粉厂了。给,这是面票;听新海大哥说,拿这个就能换馍票了。这次我一下子弄了四袋子麦,够你吃一阵子了……”

“妈妈……”翁丽欣听妈妈说道这里,忍不住扑到妈妈怀里,哭了起来。她知道,这是妈妈怕她没东西吃,怕她在外边为难。妈妈没办法弄到钱了,最近几次回家,妈妈翻箱倒柜,把五毛,两毛,一毛甚至五分的钱,也都搜索光了。现在,能供用女儿继续读书的,只有麦子,麦子!

翁妈妈摩挲着丽欣的头,轻轻地说:“不哭,不哭了;再难的事,都会过去的。只要我的丽欣好好上学,干什么妈都愿意。妮,你的病怎么样了,好点没?”

翁丽欣止住哭声,搽了搽眼泪,对妈妈说:“好多了,您没见您来的时候我在教室了学习吗?妈妈不用担心,我很快就会好的。”

翁妈妈说:“妮没什么事,有吃的,妈就放心了。那我走吧,妮好去学习。”翁妈妈一边说,一边站起身。

翁丽欣一听妈妈要走,急忙拦住,说道:“您急什么,第一次来,先喝点水,吃点东西,然后带你看看我们的学校。妈,中午您还没吃饭吧?”

“我不饿,回家再吃。”

翁丽欣又一次流下泪来,天都什么时候了,怎么会不饿?妈妈是既怕花钱,又舍不得吃带在身上的,给自己女儿吃的东西。翁丽欣哭着一边摸摸刚刚童铭瑜倒的水,是否还有温度,一边拿了一个鸡蛋,一起递给了妈妈。

铛……铛……铛,下午上课的预备铃声已经响了,管宿舍的老师也在不停地催促学生们去上课,翁丽欣跑出去跟管宿舍的老师说自己妈妈来了,还没吃午饭,家离县城六十多里地呢,请老师宽限一会,吃完饭再走。这是一个胖胖的,有点富态的中年妇女,几年来,都认识翁丽欣了,听到翁丽欣的话,十分开通地说:“没事,慢慢吃,走的时候喊我一下就可以,我给你们开门。”那个时候,上课铃响,宿舍门关,哪一个有特殊事情,都是要告诉老师一声的。

翁丽欣跟老师说完,还没走进宿舍,翁妈妈就走了出来,“妮,上学去吧,妈妈吃饭不要紧,我来前两天去了你大姨家,借了六十块钱,给你放你的枕头底下了,妈走了。”

翁丽欣一把拉住妈妈,“妈,您急什么呀,晚一会不要紧,吃饱再走。”翁丽欣把妈妈拖进屋里,按子凳子上,又往瓷缸里添了水,拿了一个菜馍给妈妈“好歹您也吃饱了再走,咱娘俩也趁机说说话。”

翁妈妈接过菜馍,一边吃一边说:“妮,你去上课吧;我跟新海哥说好的,办完事到学校门口等他。你妈这个瞪眼瞎,这次全靠人家帮忙,咱得早点去等人家,不能让人家等咱,是不是?”

母女分别,翁丽欣恋恋不舍,但她知道就算留住妈,宿舍也不是久呆之地,况且妈妈说的对,妈不识字,一定要跟新海的哥哥一起走,自己才能放心,翁丽欣锁了宿舍门,喊老师开了宿舍大门,与妈妈一同离开了宿舍。

童铭瑜是一个不爱操心的人,高二后半期和翁丽欣分开吃饭后,朋友们虽然也每个月一起回家,再一同回来上学;在学校里也常常见面,周末一起购买日用品,平常打个招呼吹一下牛;但对于家里的状况,彼此都没有深打听过。童铭瑜爸爸是公职人员,每月有固定的收入,家里过的比较殷实,从来都没为上学的花销发愁。翁丽欣家前几年还是村里,甚至是镇里数一数二的富户,这目不识丁的翁妈妈,怎么这么远的给翁丽欣送起了小麦?童铭瑜觉得翁丽欣家真的出大事了。翁丽欣是一个活泼开朗,性格要强的人,纵然是朋友,她也不会向人轻易的诉说委屈。在这人生的紧要关头,童铭瑜决定,力所能及的帮助一下自己的伙伴。于是,翁妈妈来后的第二天,正好是周末,吃饭的时候,童铭瑜来找翁丽欣。

“丽欣,我们一起吃饭吧;最近感觉人忒多,领什么都难,还是你帮帮妹妹,让妹妹有点热乎饭吃,好不?”

翁丽欣是个热心肠,听了童铭瑜的话,很为能帮助朋友感到高兴。就十分爽快地回答道:“好!有什么不好的。”这个时候,已经是高三上半期的九月底了。

那是一段翁丽欣非常难忘的时光,童铭瑜想让翁丽欣吃饱,吃好;每顿都多领汤,而且每周都去姐姐家拿菜。童姐姐家的菜与别家不同,那个时候农村孩子在县城上学,每次返里大部分都会带咸菜,一般都是腌的白菜帮、红萝卜、辣萝卜;好一点的就是萝卜参酱豆、豆酱蛋子和晒的甜面酱,很少有全部用黄豆腌菜的豆参酱;一般来说,黄豆的产量低,价格贵;农民都拿去卖钱,没人舍得全部用黄豆来腌菜。而童铭瑜姐姐家的豆参酱,用的全部是黄豆。这还不算,在那穷的过年都不舍得多买油的年代,童铭瑜每次从姐姐家拿来的豆参酱,看起来都红彤彤、油乎乎让人一看就口水直流。那个时候的高中生,能每顿都有咸菜吃,就是很不错的生活了。没有跟童铭瑜一起吃饭以前,翁丽欣已经有半年没有吃过任何的咸菜了,更不用说用钱买热菜,那是想都没想过的事情。翁丽欣的伙食一般就是,早上一个馒头,一份一量馍票打来的汤;中午是两个馒头,然后是一瓷缸子开水或者学校烧的像浆糊一样的免费面汤;晚饭跟早上一样,一个馒头一碗汤。自从跟童铭瑜一起吃饭后,翁丽欣只管领馒头,剩下的是喝汤呀,是吃菜呀,或者是喝水呀,都有童铭瑜做主,当然花钱多少,用票多少事先说好的,两不亏欠。用童铭瑜的话说,吃亏沾光的,咱哥们,谁还会拨破算盘珠子。

一开始翁丽欣是没有知觉的,一般来说,吃饭用的馍票多,菜呀,汤呀,在她的吃饭范围,那是花销的小头。但一日日下来,翁丽欣感觉不对了。童铭瑜不但每顿都给她弄来了喝得肚子溜圆的花样翻新的汤,而且菜也不仅仅是从姐姐家拿来的豆参酱,几乎是每天,都会有一顿热菜吃。一天上午,又到了吃饭的时间,翁丽欣领好了馒头,来到了她们吃饭的地方,童铭瑜已经等在那里了,今天中午,童铭瑜准备的更是丰盛:一大瓷缸子胡辣汤,一份带肉的菜,还每人一个鸡蛋。翁丽欣有点难过了,就连自己的亲哥哥,亲姐姐;在各自成家之后,都忙着自己的小家,忙着自己的孩子,也很少有人关注最小的,还在求学的,长期生病的妹妹了。想到这些,翁丽欣一霎时心头十分难过,泪水滚落了下来……

童铭瑜放好了领来的东西,看到翁丽欣走来,正准备接馒头吃饭,看到翁丽欣脸上有泪,就关切地问:“怎了了,身体又不舒服了?”翁丽欣仰着脸,强忍着泪,擦了擦眼睛,说:“没什么,就是感动的,小鱼儿,你待姐姐太好了!”

童铭瑜笑了,拍了拍翁丽欣的肩膀,得意地说:“古人云:‘受人点滴之恩,必当涌泉相报。’咱哥们从小到大,谁没有受过谁的恩惠呀?现在小妹是略施绵力,略尽心意吧了;姐姐什么都不用想,只管吃喝学习;咱姐们又不是今天姐妹,明天分手的主,谁都不会在乎一箪食,一瓢饮,对吧?”

翁丽欣听了,想想也是,虽然自己现在家庭条件不好了,朋友们没有任何一个人看不起自己。这几个从小一起长大的哥们,任哪一个有事,如果大家知道了,帮衬起来,都是没有一丝杂念的。现在的铭瑜如此,当年的自己,何尝不是!想到这,心头阴云散去,就和铭瑜高高兴兴地吃饭了。

在高三紧锣密鼓的学习生活中,日子一天天的飞去,翁丽欣身体好了很多,学习的时候也能耐心深入了。曾记得高中生活的最后一个春节,因为学习紧张,错过了跟表姐见面的机会,加上上学期表姐多次来信都没有及时回复,更重要的是,有一桩有关表姐的婚事,翁丽欣受人之托,给表姐写了一封信去,很快收到表姐的回信,内容如下:

丽欣妹:

近来可好?唯愿一切都好!

收到小妹在学习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写给我的信,你可知,姐姐我心中该是多么的高兴?!我突然觉得我的心中充实了许多,我不再感到孤独无助,寂寞彷徨。在我的不远处,我还有一个像我挂念她一样,也时刻在挂念我的小妹。世间真情永存,亲情永存,我再一次陶醉于这浓浓的氛围中了。

丽欣妹,你、我现在还都是学生,学习还是我们的最主要的任务,若是学业不成,别的什么事还从何谈起呢?当然了,好多事情都太出乎人的意料,而这意料之外的事还不时在我们生活中发生,当它悄悄走近我们的时,我们更应该客观的去接受它,并对它有所行动,但这样应该在不影响大局的情况下进行,写到这里,小妹你也会猜到下面我要说些什么,既然你,我之间不再需要什么客套,姐姐我就有啥说啥啦!

小妹,有关我婚姻方面的事,我自有主张,虽说终身大事要父母做主,但我总想不再为此劳累你的姑父,姑母,再让他们这件事操碎心。因为,他们二人为我上着十几年学,费了无以计量的心血,我怎能在可以独立做事的情况下,再忍心劳累他们?!说实在的,在上大学期间,谈情说爱司空见惯;一男一女并肩走出校园已屡见不鲜。虽然学校也禁止学生在校期间谈恋爱,但我们这些即将告别校园,进入射社会的青年学生,又怎能不去想一想自己的未来,尤其是未来的终身伴侣?在很长时间以前,我从你姑妈口中隐约听到了咱大哥有意给我做红娘,将大嫂的大哥介绍给我,问我行不行?当时,我也只是不置可否地笑了笑;我当然能理解咱大哥夫妻的心情,还有你姑妈的心情。咱大哥完全处于一片真心实意,也是为我着想才这样做的,我对他将永远的感激不尽。这次回家期间回家,你有跟我说起这件事,当时我心中,只觉得一种说也说不清,说也说不出来的滋味。小妹,也许你此时已猜到了,姐姐我的心已有所属。他和我是同班同学,且都是商丘地区的人。在我的心目中,他虽然谈不上英俊潇洒,但却是现在的我心中的最佳形象。在家时,我曾有意识地跟你姑妈提过他,但你姑妈对他并不太感兴趣。我看的出来,我妈是想在家中为我找一个令她满意的门婿;我没有再说什么,想着介绍就介绍吧,管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呢。因为我知道你姑妈的身体非常不好,一生气就犯病,样子能吓死人;只要让她老人家心中高兴,让我做什么都行,这句话我是一点也不违心的。小妹想想,是你姑妈生育了我,养育了我,供我读书,上大学,在我稍有一点辉煌时(如果上大学可称得上‘辉煌’的话),我怎忍心和她老人家闹别扭,违背她老人家的意愿而独行其事呢?更重要的是,我现在的对象,如果和我父母,姐妹见面了,我敢这样说:他们都不会接受他!这是我最最难过的,痛心的。因为我讲的是感情,是两情相悦;不太注重外貌和其他;而我家里的人,最注重的就是这些!实不相瞒,他什么都不具备。于是,在我开学来时,我就这样无数次地暗下决心:到校后,就跟他分手。但是,我的小妹,对于一个我真正热恋的人,“分手”这两个字让我怎么说得出口?特别是春节小别,他对我更是情深义厚;即使我故意找茬,挑刺,他都扔不减热情的待我如故,甚至更好。看样子,让他说出“分手”更没有可能。人,是最应该讲感情的。尤其是我,可以说我看感情胜于一切,我动摇了,我不能把他从我身边违心的推走!我不再自我折磨,将我妈的话语当成圣旨。此时,我想的是,不管到最后有无结果,也不管你姑妈和我的姐妹们是否接受他,我现在都要珍惜这段时光,珍惜我的初恋,珍惜视我为珍宝的第一人!

以上说的这件事,是我的最大秘密;只有你、我知道。愿小妹能替我保密。因为我不想现在就在亲,朋之间公开我恋爱了,太让人难为情。小妹呀,一定要替我保密哦,来,拉个勾。

姐姐给你说这些,也是不得已的,看过之后就忘记吧。千万不要为此耽误学习,整日为此胡思乱想,让本来就不太平静的心湖再激起层层破浪,那就真是为姐的罪孽了。愿妹扬风起帆,心无旁骛冲刺高考。

祝:心情愉快,学习进步。

姐:玉梅

96年4月6日

翁丽欣看完信,遥遥的为表姐祝福,真为表姐有如此美好的爱情高兴。俗话说:“好事成双,良缘结伴。”一九九六,注定是个好年头,翁丽欣的好友,兰艳萍的婚事也是那年订的。要知兰艳萍婚事如何,对象是谁?

请看下回:兰艳萍感深情主动牵手,马明启多年愿美梦成真。

- 第十五章兰艳萍感深情主动牵手,马明启多年愿美梦成真

你可能感兴趣的:(【连载】《读书的岁月》 第十四章 慈母心照日月越难越显,发小情感天地相随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