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认识的李笑来丨《把时间当作朋友》读书笔记一

李笑来

1972年,出生。

1980年,8岁。

1981年,9岁。小学三年级时候,父亲让他手抄《新华字典》。

1984年,12岁。去延边青少年宫参加计算机培训班。学了BASIC语言,故有点计算机常识。

1988年,16岁。

1989年,17岁。高二,参加吉林省计算机竞赛,被别人顶替掉名额。

1990年,18岁。高考没考上本科。混入社会。

1991年,19岁。参加补习班。

1992年,20岁。考上长春大学会计系,收获了最重要的知识概率和统计。

李笑来在书中说,统计学是他大学期间唯一一门凭兴趣去听的课。却在20多年后他在新东方当老师教写作课、写《TOEFL核心词汇21天突破》的时候帮了自己大忙。

1993年,21岁。

1994年,22岁。大三。帮华正批发市场招商,挣两万多提成。

1995年,23岁。大学毕业。做销售锻炼了演讲能力。被朋友骗掉10多万且负债。

1996年,24岁。

1997年,25岁。金鹰板卡东北区总代理。已经挣到100万。父亲病倒。

1998年,26岁。开电脑公司,办网吧。

1999年,27岁。父亲治病用掉所有的钱。再次负债。

2000年,28岁。准备各种考试,考了托福,考了GRE。到新东方应聘。

2001年,29岁。新东方学校教书。教写作课。

李笑来不止一次的在自己的文章中,分享中谈到过这段经历:

为什么李笑来到新东方后教的是写作课呢?因为当时的新东方没人能教的好写作课。当时新东方有8个阅读老师,只有2个写作老师。他就想新东方这个环境里最需要什么,他没有去想自己喜欢什么。

他说,我们要在有用和有趣之间做选择。人生的主动选择就在有用和有趣之间,到任何一个团体,不断问自己,这个团体最需要什么。到新东方后,李笑来把当时托福题库里的作文,全部写了一遍,做到这件事的没几个,所以他就成为了一个稀缺的人。

新东方按学生给老师的打分发工资。当时他当老师,打分太高了,如果按分数发工资的话,每个月都得有2300以上。所以后来新东方就出了个规定,说李笑来的工资以后1700元封顶。

这里还有一个笑话。因为父亲病倒,李笑来是关掉了自己的公司后陪父亲养病的。后来他在新东方找到工作,安定下来后,给父亲挂了个电话,说自己找到工作了,在新东方。他爸听了之后,沉默了很久,说了句“新东方厨师学校”。

2002年,30岁。

2003年,31岁。写《TOEFL核心词汇21天突破》。

写这本书的时候,之前学的计算机编程知识,概率统计知识派上了用场。他先用软件调取了语料库中的数据,然后用统计方法为每个单词标注词频,再写一个批处理程序从相应的字典里复制出多达20MB的内容,重新整理......最终成书。

当人们有机会学习一样东西的时候,经常会问:"学这个有什么用呢?"在尚未学习之前,对提问者来说,答案往往是"不知道"。一部分人因为“不知道那东西对我有什么用”而放弃了学习,另一部分人却因为“不知道那东西对我有什么用”而选择了学习。

后者知道学了总会有用,知道技多不压身的道理。遇到学习机会从来不问用途,先学了再说,时间会在不经意间(也许有意)提供机会让他把以前学过的东西派上用场,给予其回报,从而在其身上形成良性循环,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而前一种人,因为从来未学过,也就不会有后者的体验。甚至很长时间他们都会觉得“不学,好像也没什么损失。”即使在要用的时候,他们也顶多只会感叹一下“要是当初学过就好了”,说完就忘记,仅仅感叹一下而已,并且还会多出一个不学的理由“现在学也来不及了”。这种心态会渐渐融入其心志,养成拒绝学习的习惯。当再次面临学习机会时,依然会做出相同的动作。

一步得,步步得。一招失,全盘失。

2004年,32岁。

2005年,33岁。写第二本书《TOEFL 6 分作文》。父亲去世。开始写博客。

2006年,34岁。创办大了网,很快不了了之。

2007年,35岁。从新东方辞职。开始着手在《TOEFL 6 分作文》基础上新编成词汇书《新托福iBT词汇分类突破》。开始写《管理我的时间》一书。

2008年,36岁。和朋友合伙开留学咨询公司。

2009年,37岁。在《管理我的时间》基础上修改出版《把时间当作朋友》一书。

《把时间当朋友》这本书的销量之好,大家都知道了。我想说的是因为这本书,李笑来跟创办罗辑思维的罗振宇认识了。罗辑思维在2016年的时候要办跨年演讲,主题就叫“时间的朋友”。李笑来知道后就给罗辑思维留言,说自己写了一本书就叫《把时间当作朋友》。然后两人就因此认识了,并合作把这本书出了精装本,在罗辑思维独家发售。再后来,得到APP推出,李笑来就在上面开始了付费专栏《通往财富自由之路》。

2010年,38岁。写《人人都能用英语》、《普通人的当众说话技巧》电子版。

2011年,39岁。研究比特币。5月底,买了2100个比特币。

其好友和菜头在一篇文章中提到,在回忆这段时光的时候,李笑来就问和菜头:“菜头,以聪明才智而论,你我相差不多;以资讯快捷而言,你我伯仲之间。我们都是最早一批接触比特币的人,也是国内最先了解到比特币的那群人。为什么最终是我果断投资了比特币,而不是你呢?”

比特币帮李笑来赚的了第二桶金,在比特币出现后不久,李笑来根据自己的方法做了判断,认为买入持有是一件可以尝试做的事情。当时,一枚比特币的价格在一美金左右。而随后的几年,比特币最高的时候一枚价格超过一千美金。

李笑来经常问和菜头:同样是观察世界,同样是分析事物,甚至是得出了同样的结论,为什么你会错过人生中这种级别的天文大潮呢?和菜头只能苦笑的回答他说:“闭嘴,你还是去教书吧。”

2012年,40岁。把博客搬到了github上,想做在线教育,无疾而终。

2013年,41岁。认识了李路,创立了一个公司,叫做KnewOne.

2014年,42岁。学会使用Sketch,设计了若干个APP的原型。

2015年,43岁。8月开通微信公众号。写《七年就是一辈子》。打造社群。

2016年,44岁。4月新生大学App上线。在得到APP开专栏《通往财富自由之路》。

2017年,45岁。截止到2017年4月14日22:15分,《通往财富自由之路》,199元/年,订阅用户146748人。

罗辑思维在得到APP上这样定义李笑来“亿万富翁”。李笑来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桶金是在新东方教书期间写的几本考试书,以及这本著名的《把时间当作朋友》。第二桶金就是买入比特币。

李笑来在实现财务自由之后,每天做的事情,依然是写书,学习,运营公众号,办“新生大学”,打造社群,在得到APP上开专栏......他依然是个很勤奋而忙碌的人。

他在专栏里重新定义了财富自由:所谓的个人财富自由,指的是某个人再也不用为了满足生活必需而出售自己的时间了。他说,财富自由不是终点,在你获得财富自由之后,还是会不断的做事情。比如,专注成长而不是成功,很多人没有意识到的是,不管你获得了怎样的成功,你依然需要成长,财富自由不是终点,那只是通往终点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而已。

成长才是我们这一辈子最重要的事情。工资低不要紧,待遇不好也不怕,怕就怕我们安于现状,得过且过,混日子,放弃了成长。只要能够不断成长,就是在为未来的那一刻不断积蓄力量。

真正成长了,顺手就把钱给赚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所认识的李笑来丨《把时间当作朋友》读书笔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