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科创

今天做为学长参加了基地的科创交流会,学弟学妹们热情很高,听了他们的许多想法后,感觉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同学愿意参与到科创中来,他们的思维也越来越活跃。这是件好事,意味着这边的科创氛围会越来越好,会有越来越多的志同道合之士来到这里一起发明创造。但也有几件事引发了我的思考:

  1. 做什么才有意义

我演讲过程中对这一点有特别特别多的强调。很多的学生现在还是处在大创项目就是做一个循迹小车、攀爬机器人、四足机器人这样,不是说做这些东西不好、不行,能把这些东西做到极致、能在飞思卡尔智能车那样的比赛中得到很高的奖项、把这些东西做出新创意、应用新技术也是很好的。但是实际情况呢?每年会有很多同学做这些东西,拿到学校1000-3000的基金之后做出来的东西只不过和某宝上卖几百块钱的现成机器人差不多。现在在做的这些东西,可能10年之前的大学生也在做这些,那我们花这么多时间精力还有金钱做这些意义何在呢?当做练手尝试当然可以,但是大创,我认为还是要有自己的创新、要有前景在里面才对。

2. 为什么而做

可能在大多数高校,做科创如果能做出一点成绩,比如在各种比赛中获得一些或大或小的奖项,是可以在综合测评中大幅度加分的。而很多同学可能对科创有那么一点兴趣,再加上这一点的鼓动,就找几个同样想法的人一起报名参加了。可能几个月之后,真正做项目的人就所剩无几,甚至一个也没有了。根据我这一年的经验,如果为了加分,做科创想做出点成绩所花费的精力是远远超过课内知识学习的,这也导致了很多有想法、有前途的项目小组四分五裂,不得不半途中止。浪费了时间,也没有产生回报。

3. 抱大腿

有很多很多学弟学妹在演讲之后问我说,能不能找学长现有的队伍,和他们一起做项目,说白了就是抱大腿。虽然初衷是好的,可能是为了学到一点东西。但是有这么几个问题:大腿不一定是大腿。学长不一定水平就一定高,也不一定能够带别人飞。抱大腿做的项目是别人的项目,不一定是你真正想做、真正擅长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做自己提出、自己喜欢的同喜才能真正沉下心把它做好。我个人大一的时候参加了一个学长的队伍,结果呢,在开头一个月开过几次会就再没有了动静,这个项目就这么废弃了。在今年暑假刚开始的时候,有个学长找到我,问我要不要一起做他们那个项目,那个项目已经接近成熟,因为准备参加暑假的一个比赛急需人手,这个人手可能做的就是一些打酱油的工作。我思考了很久,这个项目已经做了很长时间,已经做好了实物、申请了专利,如果我参加的话就只是做一些最后加工,参加那个比赛基本上一定能够得奖,算在自己头上只是辛苦了两个月就能拿到这么一个国家级大奖还是很让人心动的。不过那时候我们已经准备好了参加西门子自动化挑战赛,想好了要做的东西,不过一切还没有开始,能不能拿奖一切都是未知数。思考了很久,我还是最终拒绝了那个学长,理由很简单,我还是想做我自己喜欢、自己从头打造、真正属于自己的项目。最后,学长那个项目拿到了那个比赛的双项第一名,我们这个项目也拿到了两个一等奖,可以说皆大欢喜。可是,拿着自己从头打造的奖牌这感觉才酸爽。

最后,说一点感想吧。上周去见指导老师的时候,老师说的一段话让我感受很深:这个时代对你们来说是最好的时代,很多技术都已经成熟,你们要做的,就是把这些技术应用到现实生活,为这个世界make a difference。勿忘初心,希望在科创的路上我们能够保持住最初的激情。


你可能感兴趣的:(工作,经验,创新,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