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介
Twitter Storm是一个分布式的、容错的实时计算系统,它被托管在GitHub上,遵循 Eclipse Public License 1.0。Storm是由BackType开发的实时处理系统,BackType现在已在Twitter麾下。GitHub上的最新版本是Storm 0.5.2,基本是用Clojure写的。
Storm为分布式实时计算提供了一组通用原语,可被用于“流处理”之中,实时处理消息并更新数据库。这是管理队列及工作者集群的另一种方式。 Storm也可被用于“连续计算”(continuous computation),对数据流做连续查询,在计算时就将结果以流的形式输出给用户。它还可被用于“分布式RPC”,以并行的方式运行昂贵的运算。
Storm的主工程师Nathan Marz表示:
Storm可以方便地在一个计算机集群中编写与扩展复杂的实时计算,Storm之于实时处理,就好比 Hadoop之于批处理。Storm保证每个消息都会得到处理,而且它很快——在一个小集群中,每秒可以处理数以百万计的消息。更棒的是你可以使用任意编程语言来做开发。
2、Storm主要特点
3、Storm组成部分及常用术语
可以拿Storm和Hadoop组成部分做一个类比:
Storm集群类似于一个Hadoop集群。 只不过你在Hadoop上运行的是“MapReduce job”,而在storm上你运行的是 “topologies ”。 “job”和“topologies ”本身有很大的不同 - 一个关键的区别是,MapReduce的工作最终完成会终止,而topologies 处理消息永远保持(或直到你杀了它)。
Strom集群有主要有两类节点:主节点和工作节点。 主节点上运行的“Nimbus ”守护进程,类似Hadoop的“JobTracker”。
每个工作节点运行一个叫做”Supervisor”的守护进程 。 Supervisor监听分配给它的机器,根根据Nimbus 的委派在必要时 启动和关闭工作进程。
Nimbus 和Supervisors 之间所有的协调工作是通过 一个Zookeeper 集群。 此外,Nimbus的守护进程和 Supervisors 守护进程是无法连接和无状态的;所有的状态维持在Zookeeper中 或保存在本地磁盘上。这意味着你可以 kill -9 Nimbus 或Supervisors 进程,所以他们不需要做备份。 这种设计导致storm集群具有令人难以置信的稳定性。
概念说明:
4、Storm应用场景
Twitter列举了Storm的三大类应用:
1. 信息流处理{Stream processing}
Storm可用来实时处理新数据和更新数据库,兼具容错性和可扩展性。
2. 连续计算{Continuous computation}
Storm可进行连续查询并把结果即时反馈给客户端。比如把Twitter上的热门话题发送到浏览器中。
3. 分布式远程程序调用{Distributed RPC}
Storm可用来并行处理密集查询。Storm的拓扑结构是一个等待调用信息的分布函数,当它收到一条调用信息后,会对查询进行计算,并返回查询结果。举个例子Distributed RPC可以做并行搜索或者处理大集合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