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11

什么我们中国人会“过年”呢?其实最早的"年"是同人们所从事的劳动紧密连结在一起的。在南方,农民把上茬收获到下茬收获作为一年;在牧区,牧民把牛羊吃得牧草一荣一枯定为一年;《春秋谷梁传》中说:五谷皆熟,为有年;五谷大熟,为大有年。有了历法以后人们把太阴历的一月初一定为“大年初一”,祈求来年是个五谷丰收的大有年。

在唐代,大年初一就是一年中最大的节日,官员也要放7天的假期。放假前,朝廷要举办一次盛大的觐见仪式,文武百官、王公贵族和外国使节都要参加。老百姓在清晨早早起来,在院里或门前生一堆火,把竹子扔进火里,发出噼噼啪啪的声音,用来吓走一种叫“山璪”的鬼魅。在南北朝和唐代还没有春联一说,人们会贴门神画,南朝梁代宗懔撰写的《荆楚岁时记》记载:正月一日,给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荼,右郁垒,俗谓之门神。在唐代后期门神换成了唐太宗李世民的两员大将尉迟恭和秦琼。

现代的门神也是由尉迟恭和秦琼

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庭,唐朝的人们还将一束柳条挂在门口上,以防鬼怪靠近房门。而在县衙门门口则会挂一只羊头和鸡头,因为羊吃草,鸡吃虫,可以保佑庄稼顺利生长。唐朝人会在大年初一喝草药调制的药酒,按照风俗,喝了药酒后,来年就不生病了。他们还会吃一道菜叫“五辛盘”又叫“春盘”,就是由葱、蒜、韭等五种辛辣的蔬菜拼盘,据说吃这个可以发散人五脏中的陈腐之气。

过年最重要的一项活动就是祭拜祖先,祭祖在南方有祠堂,北方很少有祠堂就是有牌位和家布(把去世的祖先按辈分写到一张布上,然后挂到正屋中堂的墙上。现在在北方,河北的中南部,山东、河南的许多村庄仍然有磕头祭祖和给长辈拜年的习惯,一些传统而没有什么变化。我摘录一段在一百五十年前,英国传教士麦高温写的中国人过年祭祖的场景,大家可以对比一下。

这是一次十分正式的聚会,人们脱下了平日里穿得破旧不堪的衣服,换上他们最好的衣物。有个人是个农民,如果你在田间地头看到他,准会认为他是个乞丐。今天他穿着漂亮整洁的衣服,戴着旧式的礼帽,向你炫耀着他那穿了三十余年的衣服。

随着一声号令,嘈杂的谈话声立即停止了,一张张笑容可掬的脸也变得严肃起来。与此同时,十个戴着官帽,穿着长袍,看上去德高望重,但实际上都是些道貌岸然的家伙来到摆放灵位的长桌前。这些人都是各个家庭的头脑,几百年来他们都是一个祖先的后代,而今天他们在这里代表着整个大家庭。他们中的两个人分立在长桌两头,这是在这个家族里有功名、或者德高望重的人作为这次祭祖的司仪。

大殿里至少容纳了五百个男人,却没有一个女人,在这样神圣的日子里,是没有女人的位置的。接着一个男人走到灵桌前,遵照一位司仪的指示将酒倒入三个小杯中,然后双膝跪地,将一杯酒高举过头,大声说道:您第十代子孙XXX供奉祖先,请您尽情享用。随后一位司仪拿出家谱,念出上面写满的所有分支家庭的名称及其门下子孙的名字,以告慰他们的祖先。

这个仪式的最后一项结束内容是振奋人心的。随着司仪的一声号令,屋内所有的人全部跪下,朝灵桌的方向磕头。人人都全身心地投入到祭拜中,五百个额头撞击着地面,发出清晰而又激烈的声响。一些小孩子在父亲的带领下也加入到这一行列中,只有让他们和其他家族成员一起真正参加到这种仪式中来,才能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让他们在今后的岁月中相信崇拜祖先是一件至高无上的事情。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1-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