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行业的红利,都向擅于表达者倾斜

瑞言校友专题

储 晴

地产公司景观专业经理,终身学习者,爱分享,爱画画,爱摄影。

她是一名优秀的景观设计师,很多人都感到好奇,做设计做得好好的,为什么会选择学习商务演讲?

上周末我在瑞言上了演讲课,这一次上课,跟以往感受有很多不同。

首先,它不是舞台演讲,而是商务演讲。商务演讲适用于职场所有人——因为面试、汇报、组织工作、述职、会议……都需要用到商务演讲,它是高效沟通的必备技能。

其次,两天的课程,成功地把我们从电视、电影、游戏、抖音中拽出来,把失去的工作热情、竞争欲望、独立思考的能力重新捡了起来,归还给自己,给了我们一个重新认识自己的机会。

最后,学完复盘、归纳、收集、总结,还能产生改变才是最重要的。两天的线下课堂学习,我收获满满。

而这其中,让我收获最大的,有如下三点:

收获一:带着目标来学习

上课之初,我就被瑞言做的一个巧妙的小设计吸引:

我们每人被派发了一张卡片:写上自己的名字和自己未来两天想要收获的三个目标愿景。

我瞬间明白了,填写小卡片,这是让我们以终为始地学习,理清自己的需求,聚焦及达成目标。

写完后,讲师要求我们与其他同学交换卡片。交流背后的目的也很清晰:一是需要自己去主动链接新朋友;二是让对方看到你的目标,然后在心里作下记录,你的目标有其他学员监督着,你别想偷懒。

当我拿着别人的小卡片,觉得好有意思啊,原来每个人对自己成长有不同愿景,但相同的是,我们都对未来两天的授课充满期待。

有幻想、有期待,再听老师的讲解。当两个灵魂的思维发生碰撞,虽然不知道将会发生什么,但我相信,一定会有神奇的事情发生。

带着目标与自身问题去学习,主动接收与自己相关的需求,才是真正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开拓视野。

收获二:克服公众演说的恐惧

怂人小白演讲最怕的公众演讲是:底下坐的全是爱挑刺的大佬,心里不自觉开始发毛,这也是我百年未愈的旧疾。

对我来说,课堂上缓解恐惧、焦虑紧张的几个办法如下:

1、假装自信:相信自己的力量与专业能力,选择自己有成就的点来突出,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并假装听众都是一群自己最熟悉的朋友。

2、焦点效应和透明度错觉:在台上过度放大自己,聚光灯打在自己身上,完美主义包袱放不下来,害怕被挑刺、被嘲笑,所以选择不上台,逃避能给自己带来暂时的安全感。

但事实上,作为观众,听到的只是与自己相关的信息,演讲者不可能是观众心中的焦点,观众的心中也只有自己——这样想,心理负担会略小一点。

透明度错觉最考验的是演讲人在台上的心理素质:出错、忘词、走神是所有人随时都会犯的毛病。不在台上否定自己,不在台上说自己紧张,不在台上笑自己忘词。

演讲是一场不能NG、不能回放、没有进度条的即兴表演,所以,自信、懂得将错就错、勇于往前看,是一场需要修炼的强大功力。

3、接纳过去,接纳自己的不完美:人的不自信,与成长因素有关。每个人都有不堪的过去,有令自己难以接受的回忆,有的人会选择“忘记”它,一旦有人提及,会暴怒、会羞愧。

有的人会沉溺其中,要么攻击别人,要么攻击自己。这都会带来或多或少的伤害与不自信。正确的方式应该是:接纳过去不完美的自己,拥抱自己的短板,正视它,才能慢慢成长。

一旦你接受了自己的缺点,没人能利用它来伤害你。

——乔治马丁(美国)

印象最深刻的是家旋老师的故事,他用小时候的经历深深地吸引着我们,设置了人物、冲突、改变、细节、转折、结局……把我们带入到故事里,虽然只是语言,但呈现在脑海里的全是画面,让我看到了一个“英雄之旅”的好莱坞大片故事蓝本。

短短的十几分钟,有一股很强的冲击力量在刺激着我。这是一段很好的演讲,更是一段激励人心的故事。

相信他已经全然接受了现在的自己,奔向的是,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现在的自己是为了向以往证明些什么,过往的人生不是白发生的。

——家旋

收获三:怎么治表达混乱

这天的课程是家瑞老师亲授,所以,敲黑板:前方高能。

公众演讲当中,所有人最怕面对的窘境是:没人听!没人听的原因当然就有很多了,表达观点不明确、内容乏味、不是听众想听的内容……

职场中更害怕这种低效能的沟通,浪费了双方时间,职场沟通并非闲聊,需不断聚焦工作内容,快速找出解决方案。

工作中为什么表达逻辑混乱,语无伦次,对方不太明白你到底想讲什么,最核心的原因是:自己也没有想清楚

案例情况1:需要自己把事情表达清楚。

想清楚这件事也需要思考很多问题,才能理清到底要讲什么,怎么讲。

首先:

1、要说什么?

2、为什么跟他讲?(建立原因,迅速与听众构建关联)

3、为什么是我来讲?

其次:

1、讲话没有逻辑的时候,给自己设定好讲话的逻辑框架,这样话题就不易跑偏;

2、确定好观点,围绕观点进行三点论据分析,最后是结论;

3、在最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最简短的对话,才是高效的。

案例情况2:需要对方把事情表达清楚。

如果在遇到对方说了一堆,并没有讲出他的观点时,自己就需要加以引导:

1、“然后呢”;

2、“所以呢”;

3、“是吗”。

通过没有建设性的引导,反而能帮助对方梳理出观点和思路,最终达成沟通目标。

案例情况3:需要说服他人的时候。

如果要向他人推荐产品时,我需要怎样引导:

1、 提出客观标准

2、 符合标准

3、 结论

此处切记,推荐给需要的人,表述尽全力客观化、数据化、详尽周全化,不加个人情感,主观引导。不符合标准的人不做引荐,让自己看上去是个可以信赖的人。

两天的言一课堂上,信息量巨大,烧脑强度高,我的容纳量有限,只吸收了解决当下问题和困难的方法。这次参加复训有了新的感悟和认知,并加以复盘和总结。回忆起来正应验了那句话:

初闻不识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

多次复训,还可以多次强化知识点,让自己带入到知识体内。

总结:复盘自己在课程中学习到的三点收获,并加深记忆。

1、带着目标去学习,聚焦自己的重点;

2、克服公众演讲恐惧,对症下药;

3、治愈表达力混乱,三点干货与方法论。

演讲是一门技能,学会理论知识只会让我们少走弯路,最重要的还是实操、实操、实操。

最后说一个题外话,我为什么学习演讲,并经常强迫自己写作呢?这些都是为了提升自己表达力的能力,因为:

每个行业的红利都向擅于表达者倾斜,我坚信这句话。

你可能感兴趣的:(每个行业的红利,都向擅于表达者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