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视觉缺陷检测总体思路

https://blog.csdn.net/2401_88032283/article/details/142884857?fromshare=blogdetail&sharetype=blogdetail&sharerId=142884857&sharerefer=PC&sharesource=2401_88032283&sharefrom=from_link

工业缺陷检测的总体思路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步骤:

1. 分析目标与需求

  • 确定待检测物体的材质、形貌和特性(如金属、塑料、纺织品等)。
  • 明确检测目标(如表面划痕、裂纹、异物、尺寸偏差等)。
  • 定义检测精度、速度和环境要求(如光照条件、振动干扰等)。

2. 确定相机类型

根据被测物的材质和形貌选择合适的成像设备。以下是常用的相机类型及特点:

1) 2.5D 相机
  • 原理:介于2D和3D之间,通过多幅结构光图像的灰度梯度或焦点变化获取局部深度信息。2.5D相机原理
  • 特点
    • 实现简单,成本适中。
    • 可提取局部高度差信息,适合检测平面上存在轻微形貌变化的缺陷,适合镜面、半镜面物体的缺陷检测。
    • 无法完全重建三维形貌,适用范围有限。
  • 应用场景:平面上高度微小差异检测(如PCB板、印刷件)、镜面半径面物体、半导体晶圆缺陷检测。
2) 2D 相机
  • 原理:基于二维图像捕获,通过明暗和纹理分析检测缺陷。
  • 特点
    • 成本较低,适用于大多数常见平面表面检测任务。
    • 对表面颜色、纹理和反射性敏感。
    • 不适合高度起伏的复杂三维表面。
  • 应用场景:平面工件的划痕、污渍检测(如玻璃、纸张)。
3) 3D 相机
  • 原理:通过结构光、激光扫描、立体视觉或TOF(飞行时间)获取物体的深度信息。
  • 特点
    • 可获取物体的三维形貌,适合形状复杂或高低起伏的表面。
    • 检测精度高,但系统复杂度和成本较高。
    • 对光照条件的依赖相对较小。
  • 应用场景:复杂形状工件的凹凸缺陷、焊缝检测(如模具、齿轮、焊接件)。

3. 设计检测系统

  • 光源选择:根据材质和反射性选择适合的光源(如环形光、平行光、背光等)。
  • 相机与镜头:确保分辨率、视场和工作距离满足需求。
  • 图像处理算法
    • 基于传统图像处理技术(边缘检测、形态学操作等)。
    • 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与分割算法(如YOLO、UNet)。

4. 数据分析与缺陷分类

  • 对图像特征进行提取和分析(如颜色、纹理、形状、深度)。
  • 使用机器学习或深度学习方法进行缺陷分类。

5. 系统优化与测试

  • 调整硬件和算法以提升检测效率和准确性。
  • 在实际生产环境中进行验证和优化。

选择相机类型时,需要综合考虑目标特性、精度要求和成本预算,以实现高效、精准的缺陷检测。

欢迎评论区讨论,或邮件咨询:[email protected] 微同名

你可能感兴趣的:(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视觉检测,图像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