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
当用数组做函数的实际参数时,则形参应该也要用数组/指针变量来接收,但请注意,此次并不代表传递了数组中所有的元素数据,而是传递了第一个元素的内存地址(数组首地址),形参接收这个地址后,则形参和实参就代表了同一块内存空间,则形参的数据修改会改变实参的。这种数据传递方式我们可以称之为“引用传递”。如果用数组做函数形式参数,那么我们提供另一个形参表示数组的元素个数。原因是数组形参代表的仅仅是实际数组的首地址。也就是说形参只获取到了实际数组元素的开始,并未获取元素的结束。所以提供另一个形参表示数组的元素个数,可以防止在被调函数对实际数组元素访问的越界。但有一个例外,如果是用字符数组做形参,且实际数组中存放的是字符串数据(形参是字符数组,实参是字符串)。则不用表示数组元素的个数的形参,原因是字符串本身会自动结束符\0。
案例1:
/**
* 需求:数组为参数案例-有两个数组a和b,各有10个元素,将它们对应元素逐个地相比(即a[0]与b[0]比,
a[1]与b[1]比……)。如果a数组中的元素大于b数组中的相应元素的数目多于b数组中元素大于a数组中相应元素
的数目(例如,a[i]>b]i]6次,b[i]>a[i] 3次,其中i每次为不同的值),则认为a数组大于b数组,并分别统计出两
个数组相应元素大于、等于、小于的个数。
*
*/
#include
{11,22,33,44}
{05,11,22,54}
/* 定义一个函数,实现两个数的比较 */
int large(int x,int y)
{
int flag;// 用来存放比较结果
if(x > y) flag = 1;
else if(x < y) flag = -1;
else flag = 0;
return flag;
}
int main()
{
// 比较用的两个数组,循环变量,最大,最小,相等
int a[10],b[10],i,max=0,min=0,k=0;
printf("请给数组a添加十个整型数据:\n");
for(i = 0;i < sizeof(a)/sizeof(int);i++)
{
scanf("%d",&a[i]);
}
printf("\n");
printf("请给数组b添加十个整型数据:\n");
for(i = 0;i < sizeof(b)/sizeof(int);i++)
scanf("%d",&b[i]);
printf("\n");
// 遍历
for(i = 0;i < sizeof(a)/sizeof(int);i++)
{
if(large(a[i],b[i])==1)
{
max++;
}
else if(large(a[i],b[i])==0)
{
k++;
}
else
{
min++;
}
}
printf("max=%d,min=%d,k=%d\n",max,min,k);
return 0;
}
我们在函数设计的过程中,经常要考虑对于参数的设计,换句话说,我们需要考虑函数需要几个参数,需要什么类型的参数,但我们并没有考虑函数是否需要提供参数,如果说函数可以访问到已定义的数据,则就不需要提供函数形参,那么我们到底要不要提供函数形参,取决于什么?答案就是变量的作用域(如果函数在变量的作用域范围内,则函数可以直接访问数据,无需提供下形参)
概念:变量的作用范围,也就是说变量在什么范围有效。
根据变量的作用域不同,变量可以分为:
全局变量
局部变量
序号 | 解释 | 作用域 |
---|---|---|
1 | 定义在函数之外的变量,也成为外部变量或全程变量 | 从全局变量定义处到本源文件的结束 |
序号 | 解释 | 作用域 |
---|---|---|
1 | 形式参数(形参) | 函数作用域 |
2 | 函数内定义的变量 | 函数作用域 |
3 | 复合语句中定义的变量 | 块作用域 |
4 | for循环表达式1定义的变量 | 块作用域 |
建议在全局变量定义时初始化,如果不初始化,系统会将全局变量初始化为 0 (0 | \0 | 0.0)
使用全局变量的优缺点:
优点:
1. 利用全局变量可以实现一个函数对外输出的多个结果数据。
2. 利用全局变量可以减少函数形参的个数,从而降低内存消耗,以及因为形参传递带来的时间消耗。
缺点:
1.全局变量在程序的整个运行期间,始终占据内存空间,会引起资源消耗。
2.过多的全局变量会引起程序的混乱,造成程序结果错误。
3.降低程序的通用性,特别是当我们进行函数移植时,不仅仅要移植函数,还要考虑全局变量。
4.违反了“高内聚,低耦合”的程序设计原则。
总结:我们发现弊大于利,建议尽量减少对全局变量的使用,函数之间要产生联系,仅通过实参+形参大的方式产生联系。
作用域举例:
注意:
如果全局变量(外部变量)和局部变量同名,程序执行的时候,就近原则
变量的完整定义格式:[存储类型] 数据类型 变量列表;
存储类型
auto
auto存储类型只能修饰局部变量,被auto修饰的局部变量是存储在动态存储区的。auto也是局部变量默认的存储类型。
int a = 10; 等价于 auto int a = 10;
static
修饰局部变量:局部变量会被存储在静态存储区。局部变量的生命周期被延长,但是作用域不发生改变。
修饰全局变量:全局变量的生命周期不变,但作用域被衰减。一般限制全局变量只能在本文件内。
demo01.c
#include "demo01.h"
// 全局变量
static int fun_a = 10;
int fun1()
demo02.c
#include "demo01.h"
main()
{
// 此时fun_a就不能被其他文件访问
fun_a = 20;
}
#include
void counter() {
static int count = 0;
printf("Count: %d\n", count);
count++;
}
int main() {
counter(); // 输出 Count: 0
counter(); // 输出 Count: 1
counter(); // 输出 Count: 2
return 0;
}
extern
外部存储类型:只能修饰全局变量,此全局变量可以被其他文件访问。相当于扩展了全局变量的作用域。
extern修饰外部变量,往往是外部变量进行声明,声明该变量是在外部文件中定义的;不是变量定义。
demo01.c
#include "demo01.h"
int fun_a = 10;
int fun1(){..}
demo02.c
#include "demo01.h"
// 声明外部文件的变量
extern int fun_a;
// 声明外部文件的函数
extern int fun1();
main()
{
fun_a = 20;
fun1();
}
register
寄存器存储类型:只能修饰局部变量,用register修饰的局部变量会直接存储到CPU的寄存器中,往往将循环变量设置为寄存器存储类型。
register int a = 10;
static修饰局部变量,延长其生命周期,但不影响局部变量的作用域。
static修饰全局变量,不影响全局变量的生命周期,会限制全局变量的作用域仅限本文件内使用(私有化);
static修饰函数:此函数就称为内部函数,仅限本文件内调用(私有化)。 static int funa(){..}
指针传递:通过指针可以实现类似引用传递的效果,即允许函数内部修改实参的值,传递的是地址,也就是内存空间可以被多个变量共享。
引用传递:C语言本身不支持引用传递的语法,但可以通过指针来实现类似的功能。 引用传递意味着在函数调用时,会将实参的引用(即一个别名)传递给形参。这样,函数内部对形参的任何修改都会直接影响到实参。然而,C语言本身并不支持引用传递这种语法。在其他一些编程语言(如C++、Java、Python等)中,引用传递是原生支持的。
案例:
// 值传递(整型、浮点型、字符型..)
fun(int x)
{
printf("%d\n",x); // x = 10
x = 20; // x = 20
}
main()
{
int a = 10; // a = 10
fun(a);
printf("%d\n",a);// a = 10
}
-------------------------------------------------------------------------------------
// 地址传递(数组、指针、结构体..)
fun(int x[10])
{
printf("%d\n",x[9]);// x[9] = 0
x[9] = 20; // x[9] = 20
}
main()
{
int a[10] = {1,2,3};
fun(a);
printf("%d\n",a[9]);// a[9] = 20
}
内部函数:使用static修饰的函数,称作内部函数,内部函数只能在当前文件中调用。
外部函数:使用extern修饰的函数,称作外部函数,extern是默认的,可以不写(区分环境),也就是说本质上我们缩写的函数基本上都是外部函数,建议外部函数在被其他文件调用的时候,在其他文件中声明的时候,加上extern关键字,主要是提高代码的可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