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人工智能与哲学、工程的交融:从理论到实践

人工智能与哲学、工程的交融:从理论到实践

1. 情境感知与环境智能

在某些情境下,存在一种被视为“关切行动”的现象。例如,当一个人出现在购物中心时,她会被识别为买家,所有与买家相关的行动都会被归因于她,并且周围环境会对这些归因做出恰当回应。就像商场管理方会在顾客进入商场时为其准备好购物袋,即便顾客尚未明确采取诸如在货架上寻找心仪商品、将商品放入购物车、把商品放在柜台结账等行动,仅仅是身处商场就足够触发这些关联。

环境智能(AmI)作为一种背景存在,当用户在技术环境中逐渐被边缘化,成为决策的边缘角色时,就需要对其进行深入分析。环境智能通过渗透到用户与世界交互的行为模式中发挥作用,这种渗透主要是通过身体和在场的方式,而非依赖其基础设施的隐形性。这种渗透使得用户的生活体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然而,如果环境智能能够揭示其实现智能的特定模式,即信息提取模式,让用户能够理解并在其不明显时进行处理,那就更好了。这样可以让用户重新回到技术的核心位置。

2. 人工智能与哲学、工程关系的新视角

一直以来,人工智能(AI)与哲学的关系就十分复杂。早期,人们将人工智能视为一门科学学科,主要致力于解答关于智能本质的问题,因此自然地将人工智能哲学视为科学哲学的一部分,就像物理学哲学和生物学哲学一样。但如今,考虑到人工智能近期面临的问题以及新兴分析领域(如技术哲学和工程哲学)的出现,这种观点需要重新审视。

2.1 人工智能的科学与工程属性

从传统观点来看,人工智能被认为是研究人类智能以实现复制的科学分支,但同时也具有工程方面的属性。“科学”这一概念应用于一门学科时,既可以指其研究对象,即关注自然现象的观察和解释;也可以指其研究方法,即遵循实验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工智能,哲学,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