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15 - Kindle坏了

用了三年的kindle出了点小毛病,也许是天冷的缘故,这些天经常无法开机,卡在开机广告页,充上电一会儿也就好了,如果开着屏幕放一会儿,会看到大大的电池图案,中间有个叹号,是表示电池有问题?还是电量不足?倒是不太清晰,但显而易见是电池的毛病

客服和百度都说没办法换电池,也不建议自己更换,可能会炸机,那一瞬间,我有两种思绪冒出,一方面自然是有点失望,kindle用到现在,其实一直都很良好,毕竟功能也不复杂,耗电速度是让我最满意的特性,充一次电撑一个月是没问题,所以感情上自然希望它能一直陪着我,不要出毛病最好。但另一方面,我也有点希望它这次能坏的“彻底”一些,这样就有足够充分的理由去换新版的kindle了,两个月前差一点剁手,最后还是考虑到对自己“喜新厌旧”的憎恶,所以收了手,另外一个重要的没有买的原因,是新版kindle的那个不对称外形设计,虽然更方便单手持握,但总感觉哪里不对,看上去怪怪的。(从旁人的角度)

这种矛盾的心理对于自己还是非常常见的,特别是在犹豫是否要花某一笔不太必要的钱之前,从理性角度,逐条分析利弊,很多情况,最后都会冲动消费了,到了手里拿到货,通常会以极快的速度对它失去兴趣,乐此不彼。

但今天仔细想来,也许事实并不是这么简单,冲动消费换一种说法,就是那句“遵从第一感觉”不是吗?为什么放到艺术创造上,第一感觉就显得很高大上,反而到了生活决策时候,就要被贬低成“魔鬼”呢?

拿之前几次结果来看,其实有不少冲动消费的结局是不错的,比如这个airPods pro,看到降噪+蓝牙的组合和苹果的ip,没有太多犹豫就买了,而手上已有的两个耳机绝对是能应付各种需求场景,很典型的冲动消费,但最后耳机的体验有非常多超出我预期的地方,比如音质、降噪力度,特别是买之前无法考虑地那么细节的实际场景使用体验,比如在地铁上降噪切换、早晨头发问题(Bose的那个很容易压扁头发),工作中使用的便利性(可以短时间休息时继续戴着)。

虽然耳机本身有诸多毛病,电量显示、配对bug等等,但挡不住它整体带来的使用体验提升。

隔着主卧的门,又能听到楼上一家子在干架,男主人倒地哪来的怨气才能撒成那个撕心裂肺的样子,好像全天下都对不起他一样。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0-01-15 - Kindle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