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连接池的设计与实现

文章目录

    • 池化技术
    • 数据库连接池
      • 什么是数据库连接池
      • 为什么使用数据库连接池
        • 不使用数据库连接池的执行过程
        • 使用连接池的执行过程
        • 长连接和连接池的区别
      • 数据库连接池运行机制
    • 连接池和线程池的关系
      • 连接池和线程池区别
      • 连接池和线程池设置数量的关系
    • 连接池设计与代码实现
      • 连接池设计要点
      • 构造函数
      • 初始化
      • 获取连接池内的连接
      • 归还连接至连接池
      • 析构函数
      • 连接池名的作用
    • mysql_poll测试
      • 本地虚拟机测试
      • 阿里云服务器测试
    • mysql连接重连机制
    • 连接池连接设置数量
      • 经验公式
      • IO密集型的任务

池化技术

​  ​池化技术能够减少资源对象的创建次数,提高程序的响应性能,特别是在高并发的场景下这种提升会更加明显,所以池化技术相当于一层缓冲。使用池化技术缓存的资源对象有如下共同特点:

  • 对象创建时间长

  • 对象创建需要大量资源;

  • 对象创建后可被重复使用

  ​像 线程池,内存池,请求池,对象池,连接池 都具备以上的共同特点。

数据库连接池

什么是数据库连接池

​  ​数据库连接池是程序启动时建立足够数量的数据库连接,并将这些连接统一管理起来组成一个连接池,程序动态的从池中取连接与归还连接。

  ​创建数据库连接相对来说是比较耗时的,不仅有三次握手,还有mysql的三次认证过程。所以在程序启动时就创建多个连接统一管理,可以提高程序的响应性能。

为什么使用数据库连接池

资源复用:由于数据库的连接得到的复用,避免频繁的创建和销毁连接的性能开销。在减少系统消耗的基础上,另一方面也增进了系统运行环境的平稳性(减少内存碎片以及数据库临时进程/线程的数量)。

更快的系统响应速度:数据库连接池在初始化后,往往已经创建了若干数据库连接置于池中备用。此时连接的初始化工作均已完成。对于业务请求处理而言,直接利用现有可用连接,避免了从数据库连接初始化和释放过程的开销,从而缩减了系统整体响应时间。

统一的连接管理,避免数据库连接泄露:在较为完备的数据库连接池实现中,可根据预先的连接占用超时设定,强制收回被占用连接。从而避免了常规数据库连接操作中可能出现的资源泄露。

不使用数据库连接池的执行过程

可以看到,为了执行一条sql,要经历五个步骤:

  1. TCP建立连接的三次握手

  2. MySQL认证的三次握手

  3. 真正的SQL执行

  4. MySQL的关闭

  5. TCP的四次握手关闭

mysql连接池的设计与实现_第1张图片

不使用连接池的优点是 代码实现起来比较简单,但是不使用连接池的缺点有很多:

网络IO较多

带宽利用率低

QPS较低

应用频繁低创建连接和关闭连接,导致临时对象较多,带来更多的内存碎片

在关闭连接后,会出现大量TIME_WAIT 的TCP状态(在2个MSL之后关闭)

使用连接池的执行过程

​ 在连接池初始化的时候,会按照需求建立N个连接,但是之后的访问,都会从池里面取,复用初始化时创建的连接,直接执行sql语句。

mysql连接池的设计与实现_第2张图片

使用连接池的优点:

  1. 降低了网络开销

  2. 连接复用,有效减少连接数。

  3. 提升性能,避免频繁的新建连接。新建连接的开销比较大

  4. 没有TIME_WAIT状态的问题

但是缺点也很明显,就是代码实现较为复杂。

长连接和连接池的区别
  • 长连接是一些驱动、驱动框架、ORM工具的特性,由驱动来保持连接句柄的打开,以便后续的数据 库操作可以重用连接,从而减少数据库的连接开销。
  • 而连接池是应用服务器的组件,它可以通过参数来配置连接数、连接检测、连接的生命周期等。
  • 连接池内的连接,其实就是长连接。

数据库连接池运行机制

  1. 连接池初始化时创建多条连接

  2. 从连接池获取可用连接

  3. 使用完毕后,将连接归还置连接池

  4. 在程序结束前,断开所有连接,释放连接资源

你可能感兴趣的:(基础组件专栏,mysql,oracle,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