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前言
一、结构体类型的声明
1.1结构体介绍
1.2结构的声明
1.3结构的特殊声明
二、结构体变量的创建和初始化
2.1结构体变量的创建
2.2结构体变量的初始化
2.3结果的自引用
三、结构体成员访问操作符
四、结构体内存对齐
4.1偏移量
4.2对齐规则
编辑
编辑
4.3为什么存在内存对齐
4.4修改默认对齐数
五、结构体传参
总结
本次学习一种C语言自定义的数据类型——结构体
在C语言中,我们学到了许多数据类型,int,float,char,double,指针,数组等。
那么结构体属于一种自定义类型,它的内容是存储了各种类型的数据的集合,对比一下数组,数组是相同类型元素的集合。
结构体类型的关键字是struct
模板如下:
struct tag //结构体类型名
{
member-list;//结构体成员的创建
}variable-list;//结构体类型变量名
例如你想创建一个结构体类型包含一个学生的姓名,学号,成绩等信息,你可以这么创建一个结构体。
struct STU//学生类型结构体
{
char name[20];//名字
char id[20];//学号
int score;//成绩
};
注意事项:
创建好后语法规定必须有分号结尾。
在声明结构体的时候,你可以不完全声明。
比如:
struct
{
int a;
char b;
float c;
}x;
struct
{
int a;
char b;
float c;
}a[20],*p;
上面创建了两种类型的结构体变量,但是我们很快会发现问题,如果我们用这样一段代码,你会发现问题。
p=&x;
编译器会把上⾯的两个声明当成完全不同的两个类型,所以是⾮法的。
创建既可以在主函数外创建,亦可以在主函数内,如:
1.主函数内
struct Stu
{
char name[20];//名字
int age;//年龄
char sex[5];//性别
char id[20];//学号
};
int main()
{
struct Stu s;//结构体变量
struct Stu arr[20];//结构体数组
struct Stu *p;//结构体指针
return 0;
}
2.主函数外
struct Stu
{
char name[20];//名字
int age;//年龄
char sex[5];//性别
char id[20];//学号
}a,arr[20],*p;
初始化也分两种,一种是顺序初始化,另一种是选择初始化。
1.顺序初始化
struct Stu
{
char name[20];//名字
int age;//年龄
char sex[5];//性别
char id[20];//学号
};
int main()
{
struct Stu s={"zhangsan", 20, "男", "20230818001"};
return 0;
}
按照成员顺序,一一初始化。
2.选择初始化
按照指定的顺序初始化,"."是操作符,用于访问结构体成员。
struct Stu
{
char name[20];//名字
int age;//年龄
char sex[5];//性别
char id[20];//学号
};
int main()
{
struct Stu s={.age = 18, .name = "lisi", .id = "20230818002", .sex =
"⼥" };
return 0;
}
结构体中不可以包含一个类型为该结构体本身的成员。
比如,定义一个链表的节点。
struct Node
{
int data;
struct Node next;
};
sizeof(struct Node)肯定会出问题,结构体大小会无线嵌套,变得无穷大。
正确的自引用方式:
使用一个结构体指针,指向下一个节点。
struct Node
{
int data;
struct Node* next;
};
学会了创建和初始化,那么我们需要操作符来对结构体进行操作使用。
下面介绍两个操作符:
“.” 使用方法:结构体变量名.成员名 即可访问该结构体的成员
“->" 一般用于结构体指针,结构体指针变量->成员名 即可访问该成员
如:
#include
struct Stu
{
char name[20];//名字
int age;//年龄
char sex[5];//性别
char id[20];//学号
};
int main()
{
struct Stu s = { "zhangsan",20,"男","202394340" };
printf("%s\n", s.name);
printf("%d\n", s.age);
printf("%s\n", s.sex);
printf("%s\n", s.id);
return 0;
}
效果展示:
利用结构体指针操作时,应使用->访问,如:
#include
struct Stu
{
char name[20];//名字
int age;//年龄
char sex[5];//性别
char id[20];//学号
};
int main()
{
struct Stu s = { "zhangsan",20,"男","202394340" };
struct Stu* p = &s;
printf("%s\n", p->name);
printf("%d\n", p->age);
printf("%s\n", p->sex);
printf("%s\n", p->id);
return 0;
}
掌握了使用之后,现在考虑一个问题,结构体的大小是如何计算的呢?
不得不讲一个结构体大小在内存中的开辟规则。
结构体内存对齐规则
讲对齐规则前,先讲一下偏移量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假设这是结构体在内存分配的一块空间,每个大小是一个字节,那么地址从上到下为由低到高,我们叫第一个字节空间为偏移量为0的地址,由低到高,偏移量依次增加。
1. 结构体的第⼀个成员对⻬到和结构体变量起始位置偏移量为0的地址处2. 其他成员变量要对⻬到某个数字(对⻬数)的整数倍的地址处。对⻬数 = 编译器默认的⼀个对⻬数 与 该成员变量⼤⼩的较⼩值。VS 中默认的值为 8- Linux中 gcc 没有默认对⻬数,对⻬数就是成员⾃⾝的⼤⼩3. 结构体总⼤⼩为最⼤对⻬数(结构体中每个成员变量都有⼀个对⻬数,所有对⻬数中最⼤的)的 整数倍。4. 如果嵌套了结构体的情况,嵌套的结构体成员对⻬到⾃⼰的成员中最⼤对⻬数的整数倍处,结构 体的整体⼤⼩就是所有最⼤对⻬数(含嵌套结构体中成员的对⻬数)的整数倍。
下面我们来计算两个结构体类型的大小:
我们可以发现相同的成员,创建顺序不一样,那么空间大小则不一样,下面我们画图解释一一下这两个结构体的内存分配。
以上两个例子足以说明清楚内存对齐规则
这是我参考的资料:
在vs中默认对齐数为8,如果你想自己合理设置一个对齐数来尽可能的节省空间,那么你可以使用#pragma这个预处理指令,可以改变编译器的默认对齐数
#include
#pragma pack(1)//设置默认对⻬数为1
struct S
{
char c1;
int i;
char c2;
};
#pragma pack()//取消设置的对⻬数,还原为默认
int main()
{
printf("%d\n", sizeof(struct S));
return 0;
}
通过我们的计算可以得知该结构体的大小为6.
当我们需要给函数传参结构体的时候,我们有两种方法,一是直接将结构体传给函数,另一种是传址调用。
如:
struct S
{
int data[1000];
int num;
};
struct S s = {{1,2,3,4}, 1000};
//结构体传参
void print1(struct S s)
{
printf("%d\n", s.num);
}
//结构体地址传参
void print2(struct S* ps)
{
printf("%d\n", ps->num);
}
int main()
{
print1(s); //传结构体
print2(&s); //传地址
return 0;
}
当然,理论情况下两种办法都可行,但是我们知道函数传参的时候是会压栈的,每一次函数调用,会在栈区开辟空间,会有时间和空间上的系统开销,如果传递一个结构体对象的时候,结构体过大,参数压栈的系统开销比较大,所以会导致性能的下降。
正因如此,我们一般优先选择传址调用。
结构体的内存对齐是一个热门的考点,务必要理解并且掌握,希望这篇文章能让你拿下结构体,让他成为你得手干将,未来可期,感谢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