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公司迎来了一个辅导企业股改的一个老师,他们公司培训了大约2万个企业了。是个有思想有深度的大咖。他提了4个很好的问题,这也引发了我的思考,最近2个月,我都在思考自己去留问题,因为我觉得我到了一个职业瓶颈,不知道再朝哪个方向去发展,急需一个见识广泛,经验丰富的人生导师,引导我前行。
他提的四个问题是:
1)为什么公司这么多年都维持在2000多万的业绩,没有很大增长?
2)如何破现在的瓶颈?
3)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也就是长板是什么?
4)延伸问题:公司的短板是什么?
按照我高效执行的习惯,立刻思考,写下了答案。
Re:1) 没增长原因:a. 质量不稳定(x,x,x等索赔订单),导致老客户丢失,新客户有进来,老旧相抵,没有增长。
b.客户粘性不够,和客户不够亲密,对客户不了解,没有参与到客户的具体项目计划中去。
c.虽然新客户有进来,但是40多个新客户中,只有10个左右是样板客户,也就是有量的客户,其他都是小客户。小订单所耗费的人工是一样的,业务,供应链,QC等都一样操作。
Re:2) 如何突破:稳定质量,把丢失的老客户追回来
Re:3) 核心竞争力是解决方案专业性(材料,算价,工艺)和设计创新能力(新颖,与市场差异化)。
Re:4) 短板:质量和对客户不了解。
写完后,想了想没有急着说。想听听其他人的意见。
根据老师的示意,生产打样部门主管先说:客户上,因为疫情,订单少,产能效率上不来。需要多了解客户需求,多接单。设计上,可能没有考虑到生产成本,高端产品可以简化下,客户要的不仅是好看,还有便宜。
业务主管说:对的,客户在意价格。上次有个xx客户说圆桶盒,价格比别人高很多。最后没下单。
老师:这个涉及到客户认知问题,如果你们用的真材实料,客户不知道,那这个就不是价格问题。也有可能别人更专业做这个。所以要区分及确定这中间的差异。
一番讨论后,圆桶盒,我们这边工价高,没有优势。
老师:那公司的优势是什么?
业务主管:我们的设计吧,帮助我们吸引了很多新客户。瓶颈的话,公司聚焦市场的原因,丢失的客户都是促销类客户,进来的都是珠宝类客户。
我:一个是设计创新能力上,我们有优势,在展会上,其他摊位都有相同的款式,我们的设计比较不同,客户很喜欢。一个是专业性,解决方案能力,无论是材料解决方案还是工艺解决方案,而且业务员都自己会算价。这些是别人没有的优势。
老师:每个业务都会算价吗?
业务主管:也不算吧,有些珠宝盒,我们估算不了产能,就不好计算人工。
老师:这样啊,那能不能利用大数据,框出来工价,做个报价体系呢?这样业务员能快速报价,加长我们的长版。
老师:供应链部呢?我们的短板是什么?
供应链主管:我们的供应商体系确实不够完善,像刚刚说的圆筒盒,我们的供应商不擅长做,可能需要做些取舍,我们不擅长的报价给客户,客户认为价格高,擅长的也不下给我们了。而且也要找合适的供应商。
老师:对,这样的会议的碰撞才有意义。现在我们自己办厂了,先看自有优势,然后搜寻区域优势,和外加工也可以联盟,找合适的工厂,了解清楚他们的能力,也提升自己的供应能力。这样就很厉害了。然后业务部了解客户的关注点,底价,和供应链部相互合作,才力量最大。
老师:那设计部呢?
我:可以和生产打样部合作,利用他们的生产经验,解决方案能力,出来的新设计,如何降低人工成本。
老师:如果提高我们的设计能力呢?可以利用外部设计团队吗?现在互联网这么发达,可以利用外脑。我们可以做到引领国内潮流吗?像国外的设计一样?
我:狂点头....(虽然还不知道怎么做,但是也是一个方向。)
老师:生产部可以将工序分家吗?专门培养固定工序的人,让他们盯一个工序,比如烫金,糊盒,你最后只要做管理就行了。对吧?
我们也可以将20%做特殊定制,80%做标准化,这样效率就高起来了。
如果因为战略的原因而丢失客户的,那还好,现在办厂了,看看哪些客户能回来,不会来是疫情原因还是有过好选择?如果是疫情原因,那需要保持联系。共享制其实就这么简单,利益一起说明白了,接下去就是群策群力,我们现在做的不是为了当前,而是为了3年后。公司需要多开这样的精英会议,琢磨问题,找到根本原因,去解决他。我这儿只是起个头。
经过老师的引导,听完大家的讨论,感觉方向明晰了些。
思考:我能做什么?我往哪个方向发展?我一个国贸专业的,要往设计方向走吗?
老师有句话说的很对,其实事情就怕琢磨,多琢磨,就能找到问题,找到解决办法,找到行动方案。
老师的提问,也很好!《企业的生命周期》- 伊查克·爱迪思 说,首先你要思考下,你们企业现在有什么问题?3年前和五年前有什么问题?如果遇到的都是同一个问题,那么这个问题就是阻碍企业发展的问题。所以如何突破瓶颈,找到解决方案,是企业和个人都会面临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