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分享第八十八天

语言文字化的暗示效应

        生活里,经常遇到这类人,遇到比较重要的场合,会自然地喃喃自语:“完了完了”……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结果都不如意,那是老天眷顾努力的人,大部分时候真的会完了。

        有个学生的口头禅是“我不行,不行不行”,我知道对于这样的孩子,不能正面引导,其实很多时候他也没注意自己的口头禅,如果直接让他改掉这个不好的语言暗示,不仅效果慢,可能还会增加他内心自我否定的情绪。

        我在他作业上换着花样留评语,从他的语言开始过渡到影响他的语言暗示,大致过程是:

        先用孩子的语言串联。

        ——完了,我看到了这几个爽歪歪的词语

        ——完了,我发现你正确率提升了

        ——不行不行,我得透透气,这么工整的作业,让我心跳加快

        ——不行了,你的变化太快,我的语言无法表达

     

        再过渡为中性的语言。

        ——哎呀呀,这几个单词用得很标准呀

        ——哇嘎哇嘎嘎,昨天发现你帮老师擦桌子咯

        ——哈哈,太喜欢你送老师的礼物了,发现了你的温暖

        最后影响他新的口头禅。

        ——我想看看,咱们班能有多少人受你影响,及格率能达到100%

        ——我想试试,看我什么时候能带你第一次上讲台领奖

        ——我想试试,让国旗下讲话的代表里,有咱们班的你

        ——我想试试,看我如何带领一位曾经不及格的学生,成为中考状元

        ……

        当然,这个过程本来想坚持用一学期,结果一发不可收拾,直到孩子升入初三,可喜的是,他的口头禅从“我不行”变成了“我试试吧”,另外告诉大家,初一的他,英语不及格,中考的他,英语单科状元!

        如果生活里你的语言是现阶段无法改变现状的话,那就尝试语言文字化的方式吧,这种暗示效应比直接的duangduang更有意思!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育心理学分享第八十八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