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想到又做到》:实现持久性改变,只需做到这两个步骤

在生活中,你是否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想要改变自己的饮食习惯,制定了营养计划,一个星期后,却忍不住吃烧烤、喝啤酒;想要执行新年伊始制定的阅读计划,一年过去了,却一本书都没看完;想要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报名参加了许多训练营,却无法坚持每天打卡、完成作业……

于是,原本制定的改善身体健康状况、提升职场能力、打造个人品牌等目标,都没有实现。

你或许会很苦恼,为什么你总不能把想做的事情,坚持做下去呢?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院教授肖恩·扬,与科学界一些顶尖人物合作,开发出帮助人们持久改变行为的心理武器,总结出《如何想到又做到》这本书,告诉你如何持久地改变自我,实现你的梦想。

此书获得《华尔街日报》销量榜榜首,亚马逊非虚构类畅销书亚军。如果你想要落实每一项计划、提高工作效率,或者希望在某个领域作出持久性的改变,那么,千万不要错过这本书。

01 开始行动是普通人实现持久性改变的重要途径

有关科学研究表明,40%的节食者在第一个星期就放弃了节食计划,超过50%的人无法按照医嘱服用药物。这是为什么呢?我们明明知道通过节食计划,能够实现减肥;按时吃药,能让我们早点恢复健康,可我们就是坚持不了。

以往的畅销书告诉我们,这是因为我们缺乏意志力、专注力。只要激发自己对某件事情的强烈渴望,改变自己的习惯,甚至个性,我们就能克服一切困难,勇往直前。可事实是这样吗?刚开始,我们树立了远大的梦想,为自己打了满身的鸡血,可走了一半,就泄气了。

有句俗语叫“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想要改变个人的性格、习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非常的困难。

当代心理学理论曾解释过怎样改变人们的行为,但并没有解决怎样让人们持久地改变自己,并坚持到底。

扬探索了人们坚持到底背后的心理学知识,并关注如何改变人们做事的过程。经过10多年的研究和实践,扬和他的团队终于找到如何持久性改变行为这个问题的答案。

扬认为人们只是树立梦想,是不可能持久地改变自我的。只有开始行动了,才能最终坚持到底。扬将人类的行为划分为3类,分别是自动行为、冲动行为和常见行为。

自动行为就是指我们没有经过思考而做出的本能反应,比如,不知不觉地咬指甲、不自觉地叹气、多年习惯的刷牙方式。

冲动行为就是我们受到内心强烈驱使或在愤怒的状态下所做出的行为,比如玩游戏上瘾、立刻回复一条恼人的信息等等。

常见行为就是我们有意识的反复做的事。比如,老想吃甜食;经常赖床,闹钟响了,关掉继续睡一会。

扬认为要实现持久改变,首先,要确认你想改变的是上述的哪种行为,其次,运用改变这类行为所需的武器,你就能够实现持续性地改变。经实践证明,运用这两个步骤,人们持久改变自己行为的概率提高了3倍。

02 运用7种心理武器促成持久改变

扬与其他科学家经过科学研究和实践,找到了促成人们持久改变的7种心理武器,分别是阶梯模型、社交磁力、要事为先、极度容易、行为在前、致命吸引、反复铭刻。

弘丹写作学院创始人弘丹老师正是将这7种心理武器发挥极致,持续写作7年,出了三本书,从一名普通职工蜕变成为畅销作家。

一次偶然的事件,弘丹老师被写作深深吸引,从此,走上了写作之路。

一开始写作,弘丹老师每天自由书写400个字;接着在各大平台上发表文章;最后,出书。这就是运用了极度容易、阶梯模型,每天400个字,对于弘丹老师来说是极度容易的事,每天聚焦小步骤和小目标,认真地完成每个小步骤、小目标,最终实现大目标。

弘丹老师坚持每天早起写作,将写作当作最重要的事情,即要事为先。经过反复铭刻,早起写作变成了弘丹老师的一个习惯,让她能够更持久地前行。

弘丹老师常说:“唯有行动,才能解除你的焦虑。”这便是“行为在前”的原理。扬及其团队认为只有行为先作小小的改变,才能改变我们的意识,促使我们持续的行动。有句古话叫“有志者事竟成”,但如果只是空想,满怀抱负,而不去行动,那么,梦想终究未能实现。

弘丹老师能够持续写作的另一个秘密武器就是创建写作社群,发挥社交磁力。

在这个社群里,成员间彼此信任,乐于分享;在这个社群里,赋予成员很多权利,如运营官、点评官、班长、队长等等,大家在写作的过程,同时实现了自我的价值。这是一个社交磁力极强的社群,弘丹老师时刻激励自己要成为榜样的力量,推动着自己前进,同时,也影响了许多写作者。

从弘丹老师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这7种心理武器的力量。扬及其团队经过多年的实践,证实了这7种心理武器可以运用到各个领域,只要我们妥善的运用好这些心理武器,就可以令自己实现持久性的改变,最终实现自己的梦想。

03 结合行为,发挥武器的最大效能

传统的书籍告诉我们,只要具备某一个素质,我们就能实现卓越。然而,扬觉得人类的思想和生活比较复杂,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行为方式,“每一类行为都需要一套不同的武器组合”才能实现持久性的改变。

我们首先要搞清楚自己想改变的是哪一种行为,然后,再考虑使用哪几种武器组合。

对于自动行为、冲动行为,均可优先借助极度容易、反复铭刻两大武器。两者不同之处是,阶梯模型、社交磁力、要事为先这三大武器不适用于自动行为,然而,各种武器均适用于冲动行为。

举两个例子,想要改变自己的饮食习惯,明知道碳酸饮料不好,但碳酸饮料放在身边,总仍不住想喝,这是本能的反应,属于自动行为。可将碳酸饮料替换成碳酸水放在身边;设闹钟,提醒自己带上替换的水,并记录替换水的时间,反复铭刻,让自己在不知不觉中改变喝碳酸饮料的习惯。

孩子沉迷于玩游戏,这属于冲动行为。可以带着孩子到外面玩,减少玩游戏的时间,这对于孩子来说,是极度容易的事情;也可以让孩子每天在同一时刻参加其他活动,反复铭刻,让新活动成为惯例;或者运用阶梯模型,刚开始让孩子每天减少玩游戏几分钟。

常见行为,就是人们容易察觉的行为。常见行为出问题,往往是因为缺乏动力,可优先借助社交磁力,再匹配其他武器。比如,想要养成坚持运动的习惯,可加入社交磁力强的运动社群,多参与、多分享,推动自己持续地改变。

找出自己想要改变的行为是属于哪类行为,听出来比较麻烦,但只有发现自己未能持续行动的问题所在,才能让各种武器真正发挥效应。

写到最后

只有做到,才能真正的实现你的所想。正如俄国著名的寓言作家克雷洛夫所言:“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

要想让自己达成目标,激活心理武器,成为精英,不可错过《如何想到又做到》这本书!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想到又做到》:实现持久性改变,只需做到这两个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