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件电路-63]:模拟器件 - 二极管的种类、各自的内部组成、工作原理、主要应用

一、二极管的种类与内部组成

二极管的核心结构为PN结,P型半导体(空穴主导导电)与N型半导体(自由电子主导导电)的交界区域。根据功能与结构差异,模拟电路中常见的二极管类型及内部组成如下:

  1. 整流二极管:大电流
    • 内部组成面接触型PN结,结面积大,允许通过较大电流(如1N4007系列)。
    • 特点:正向压降约0.7V(硅管),反向恢复时间较长,适用于低频整流
  2. 稳压二极管(齐纳二极管)
    • 内部组成:高掺杂PN结,反向击穿时电压稳定(如1N4733A)。
    • 特点:反向击穿区电压随电流变化极小,用于电压基准或稳压电路。
  3. 肖特基二极管
    • 内部组成:金属与半导体(如N型硅)的肖特基势垒结构,无PN结。
    • 特点:正向压降低(约0.2-0.4V),反向恢复时间极短(纳秒级),适用于高频开关电源。
  4. 发光二极管(LED)
    • 内部组成:PN结由磷化镓(GaP)、磷砷化镓(GaAsP)等材料制成。
    • 特点电子-空穴复合时释放光子(释放能量),颜色由材料决定(如红、绿、蓝、白)。
  5. 光电二极管
    • 内部组成:PN结工作在反向偏置状态,光敏区域面积较大。
    • 特点:反向电流随光照强度线性变化,用于光检测(如光耦合器、光纤通信)。当没有光强时,反向电流为0;
  6. 变容二极管
    • 内部组成:PN结结电容随反向偏压变化(如彩电高频头调谐电路)。
    • 特点:反向偏压越高,结电容越小,用于频率调谐或压控振荡器。
  7. TVS二极管(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
    • 内部组成:改进型稳压管结构,具有极快的响应速度(皮秒级)。
    • 特点反向击穿电压固定,用于吸收瞬态高压脉冲(如防静电、防雷击)。

二、二极管的工作原理

二极管的核心特性为单向导电性,其工作原理基于PN结的物理特性:

  1. 正向偏置(P接正,N接负)
    • 外电场削弱PN结内建电场,耗尽层变窄,载流子(空穴与电子)扩散运动增强,形成导电通道。
    • 结果:二极管导通,电流随电压指数增长(正向特性曲线)。
  2. 反向偏置(P接负,N接正)
    • 外电场增强PN结内建电场,耗尽层变宽,载流子漂移运动主导,仅存在微小反向饱和电流(IS​)。
    • 结果:二极管截止,反向电流几乎为零(反向特性曲线)。
  3. 反向击穿
    • 齐纳击穿:高掺杂PN结中,反向电压使共价键断裂,产生大量载流子(电压<5V时常见)。
    • 雪崩击穿:低掺杂PN结中,反向电压加速载流子,碰撞产生更多载流子(电压>5V时常见)。
    • 结果:反向电流急剧增加,但若电流受限(如串联电阻),二极管不会损坏(稳压二极管即利用此特性)。

三、二极管在模拟电路中的主要应用

  1. 整流电路
    • 功能:将交流电(AC)转换为脉动直流电(DC)。
    • 应用:电源适配器、充电器、电机驱动等。
    • 示例:桥式整流电路使用4个二极管,实现全波整流,效率高于半波整流。
  2. 稳压电路
    • 功能:维持输出电压稳定。
    • 应用:线性稳压电源、基准电压源。
    • 示例:稳压二极管与限流电阻串联,提供固定电压(如5V稳压电路)。
  3. 信号调制与检波
    • 调制:改变信号幅度或频率(如AM调幅)。
    • 检波:提取调制信号中的信息(如收音机解调电路)。
    • 示例:检波二极管(如1N34A)用于高频信号解调。
  4. 限幅与钳位电路
    • 限幅:限制信号幅度范围(如防止音频信号失真)。
    • 钳位:将信号电平固定在特定值(如数字电路电平转换)。
    • 示例:双向TVS二极管用于保护电路免受电压尖峰损害。
  5. 开关电路
    • 功能:利用二极管导通/截止特性实现逻辑控制。
    • 应用:数字电路中的二极管门电路、模拟开关。
    • 示例:肖特基二极管用于高速开关电路(如RF信号切换)。
  6. 光电器件应用
    • 发光二极管(LED):指示电路状态或作为光源(如显示屏背光)。
    • 光电二极管:光检测与转换(如光耦合器、光纤接收端)。
  7. 频率调谐与振荡
    • 变容二极管:通过改变反向偏压调整结电容,实现频率调谐(如调谐回路、压控振荡器)。
  8. 保护电路
    • TVS二极管:吸收瞬态高压脉冲(如ESD防护、雷电浪涌抑制)。
    • 续流二极管:保护感性负载(如继电器、电机)断电时产生的反向电动势。

附录1:什么是二极管的反向恢复(恢复到截止状态)时间

二极管的反向恢复时间(Reverse Recovery Time, trr​)是描述其在正向导通状态切换至反向截止状态时从电流开始反向到完全恢复反向阻断能力所需的时间间隔(中间是有一个过渡的时间)

关断的时间越短越好!!!

这一参数对高频开关电路(如开关电源、逆变器、电机驱动等)的性能至关重要。

1、反向恢复时间的物理机制

  1. 正向导通状态
    • 当二极管正向偏置时,PN结耗尽层变窄,大量载流子(P区的空穴和N区的电子)注入并扩散到对方区域,形成导电通道。
    • 此时,二极管等效为一个低阻抗元件,电流主要由多数载流子(如N型硅中的电子)主导。
  2. 反向偏置瞬间
    • 电压极性反转时,外电场试图将载流子拉回原区域,但已注入的载流子需通过复合或扩散过程逐渐消失。
    • 在载流子完全消失前,二极管仍呈现低阻抗,导致反向电流(IRM​)短暂存在,甚至可能超过正向电流。
  3. 反向恢复过程
    • 存储阶段(ta​):反向电压施加后,载流子浓度开始下降,但反向电流仍维持较高值。
    • 下降阶段(tb​):载流子浓度降至临界值,反向电流快速衰减至零,二极管恢复反向阻断能力。
    • 总反向恢复时间:trr​=ta​+tb​(通常以反向电流衰减至初始值的10%为标志)

2、反向恢复时间的影响因素

  1. 载流子寿命(τ)
    • 载流子复合时间越长,trr​ 越大。通过掺杂杂质(如金、铂)可缩短载流子寿命,从而减小 trr​(如快恢复二极管)。
  2. 正向电流(IF​)
    • 正向电流越大,注入的载流子越多,反向恢复时间越长(trr​∝IF​​)。
  3. 结温(Tj​)
    • 温度升高会增强载流子热运动,延长复合时间,导致 trr​ 增加。
  4. 二极管类型
    • 普通整流二极管:trr​ 较长(微秒级),适用于低频整流。
    • 快恢复二极管(FRD):通过优化掺杂工艺,trr​ 缩短至数十至数百纳秒,适用于高频开关电源。
    • 肖特基二极管:无PN结载流子存储效应,trr​ 接近零,适用于超高频开关(如MHz级)。
    • 超快恢复二极管(UFRD):trr​ 可低至几纳秒,用于高频逆变器、通信电源等。

3、反向恢复时间的测试与参数

  1. 测试电路
    • 通常采用脉冲发生器施加正向电流脉冲,随后快速切换至反向电压,通过示波器观察反向电流波形(如下图)。
    • 关键参数:
      • 反向峰值电流(IRM​):反向恢复过程中的最大电流。
      • 软度因子(S):S=tb​/ta​,反映电流衰减的平滑程度(S>1 为软恢复,可减少电磁干扰)。
  2. 数据手册标注
    • 制造商通常在数据手册中提供 trr​ 的典型值(如25℃、IF​=1A、IRM​=10%IF​ 条件下的测试结果)。
    • 示例:快恢复二极管 MUR160 的 trr​≤50ns,肖特基二极管 1N5819 的 trr​ 可忽略不计。

4、反向恢复时间对电路的影响

  1. 开关损耗增加
    • 在反向恢复期间,二极管与开关管(如MOSFET)同时导通,形成短路回路,导致额外功耗(Psw​=21​VDS​IRM​fs​trr​,其中 fs​ 为开关频率)。
    • 对策:选用 trr​ 较短的二极管或采用同步整流技术(用MOSFET替代二极管)。
  2. 电磁干扰(EMI)加剧
    • 反向电流的快速变化会产生高频噪声,通过寄生电容耦合至其他电路,影响系统稳定性。
    • 对策:增加缓冲电路(如RC吸收网络)或优化PCB布局以减少寄生参数。
  3. 电压过冲与振荡
    • 在感性负载(如电机、电感)电路中,反向恢复电流可能引发电压尖峰(V=Ldtdi​),损坏器件。
    • 对策:并联续流二极管或采用超快恢复二极管。

5、应用案例

  1. 开关电源(Buck/Boost转换器)
    • 输出整流二极管需频繁开关,若 trr​ 过长,会导致效率下降和发热严重。
    • 解决方案:使用快恢复二极管(如SF16)或肖特基二极管(如SS34)。
  2. 逆变器(IGBT模块)
    • 反并联二极管用于续流,其 trr​ 直接影响逆变器输出波形质量。
    • 解决方案:采用超快恢复二极管(如DSEI60-06A)以减少谐波失真。
  3. 高频通信电源
    • 肖特基二极管因其零反向恢复时间,成为高频整流的首选(如1N5822用于48V通信电源)。

你可能感兴趣的:(硬件电路,嵌入式硬件,架构,电子,跨学科融合,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