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客匠人:你做了那么多内容,为什么用户一来就走?

上周看到一条新闻让我陷入沉思OpenAI 联合微软和美国教师联盟,投资超过2亿美元,培训40万名老师如何使用 AI 做教学设计、内容评估、互动反馈。很多教育工作者因此实现了效率大幅提升,甚至可以在一周内设计出完整的教学路径。

可你有没有发现,同样的“AI+内容”的浪潮,正在逼近我们这些做知识付费的人。

你可能花了几个月时间搭建课程体系,录了几十个视频,也做了海报、社群、预热活动。你说:“我真的很努力了。”但用户看完内容就离开,没有反馈、没有购买、没有复购。

那种“做了那么多,却仿佛从未存在过”的感受,太真实了。

创客匠人:你做了那么多内容,为什么用户一来就走?_第1张图片

我们不是做得不够多,而是忽略了关键一点:体验路径的缺失。

不是用户没有需求,而是他们看不懂你能带他们去哪。
不是内容不够专业,而是用户没有“留下来的理由”。

第一,内容很多,但用户看完就走

你可能写了几十篇推文,讲得头头是道。可在用户眼中,你只是又一个“讲得不错”的人。他记不住你是谁,不知道该从哪开始,更没意识到你的内容和他的生活、目标、痛点有什么关系。

他看一眼,点个赞,就走了。

第二,你有内容,但没有“知识路径感”

知识付费不是“发一堆内容让人自己选”。它需要的是一个能引导用户从陌生到了解,从了解到信任,再到付费和转介绍的流程。

就像学生走进教室,他得知道今天要学什么、学完做什么、有问题找谁。

你是否给了你的用户这样的“路径感”?

第三,很多内容,只是“看完没用”的信息

用户不是没看,是看完不知道能用来干什么。
很多创作者习惯于“讲清楚”而不是“带动改变”。
但用户愿意留在你身边,不是因为你讲得多,而是他在你这里真的“做成了一点事”。

所以,你需要的不只是内容,而是“可被看见的改变”。
一份测评、一张进度表、一次小任务反馈,往往比长篇干货更打动人。

真正做得好的知识付费人,不是内容最多的那个,而是最能让用户“走得下去”的那个。

也许你现在正处于瓶颈期,内容做得够多、账号发得够勤、直播也讲了不少。
但请相信,你不是不行,只是方法太原始。
你可以再问自己一次:

我的内容,用户看完后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吗?
我的课程,有没有一个看得见、走得通的成果路径?
我的IP,靠的是偶然出圈,还是逐步沉淀的记忆?

AI可以帮我们提速,但无法替我们决定方向
用户想要的,从来不是“更多内容”,而是“更真实的引导”。

如果你也在做知识付费,欢迎说说你卡在哪一环,或把这篇文章转发给你身边正在坚持的朋友。

愿我们都能从“被看见”,走向“被留下”,再走到“被信任”。

你可能感兴趣的:(创始人IP,内容运营,知识变现,知识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