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痕德育显神力

有人说,德育是盐,不能直接吃,必须把它放在饭菜里菜里才味道鲜美。这就告诉我们,被教育者发觉的说教型德育是苍白无效的。品德的教育应该追求“无痕德育”,努力淡化教育的痕迹,让学生在一定情景感染下,在活动的体验中,在与同伴的交流中,在小事情中,明白大道理。

星期五的早晨,我因为要去赶早自习,从食堂里匆匆带着一杯豆浆、两个包子赶路,加之我本身拿着一个提包,还带着前一天晚上批阅的试卷,整个人都是没有空着手的。

正当我四处想寻找一个熟悉的身影帮忙时,走来了班上两位女同学,我喜出望外,似乎找到了救星。可她们只是礼貌性的喊了一句“老师好!”后便想向教室奔去了。我觉得这是教育他们的机会来了。我看她们没有要帮人的意识,又不好明显提出来。我只是说,我们三个人一起走,我想找个人给我们一起照一个像。

正在这时,班上绚绚同学走上来了,我连忙要她拿我的手机照相。可偏偏此时我的手机没有电。她似乎不明白我的意图。但她却很热情抢过我手上东西自己拿着往前走。我随即说:“谢谢你啊!我真高兴。你快点走吧!”紧接着又走来了凤凤,她也很积极的从我手里拿走了豆浆。而此时豆浆迸溅出来了一点,旁边的欣欣也赶忙拿出来一张餐巾纸递到我手里说:“老师,你把豆浆擦干净吧。”我要她们快点到教室里去早读。

在这之后,我没有再讲半句话。估计她们也明白了老师的意图。我想这是一个教育的好时机。我还要把这个事放到班上去说,让更多的学生明白助人为乐的道理。我想,现在的孩子们为别人想的人不多。见到需要帮助的人能伸出援手的确了不起。这应该得益于家长平时的教育习惯好。老师和家长的教育是必要的。

于是在下午的语文试卷讲评中我特意提到了今早晨发生的事。我问学生从早晨这件事中悟到了什么,这件事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讲有什么意义?透过现象看到了什么本质?当我说到这作为一个德育故事来告诉大家时,学生都说到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助人乐人自己乐。”还有的说,这个故事“以小见大”。老师真是聪明,把一个大道理通过试卷讲评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反映出来。这是老师教我们如何做人处事。可见老师用心良苦啊。

我也告诉他们,这个故事可以写成一篇好文章。于是告诉学生如何提炼积极乐观健康的主题。学生说,老师的这一做法是一箭三雕。我们认为,体验是指通过实践来认识事物。体验至少包含两个层面——行为体验和内心体验。只有亲身经历教育活动的形式和过程,才能产生内化、升华的心理过程,在体验中把教育要求内化为品质,外显为行为。体验到的东西使我们感到真实,并在大脑印象中留下深刻印象。

告诉是落后的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最好的教育。为了真正让品德课堂走向无痕,不仅仅是设计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就可以了,更要注意,明确活动的目的是什么;活动的参与面,道具的选择、时间的长短,预设学生在参与活动时会出现什么问题,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导到什么层次合适;静心考虑活动之后提问什么问题,能唤起学生的内心体验,分享彼此感受。

细节决定成败;细节决定教学的效果。细节决定教育的品位。设计好活动的各种细节,把教学意图隐蔽起来,顺应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爱好兴趣、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这样才能水到渠成、潜移默化地让学生主动融入,自主的体验和感受,真正实现学生自觉的道德内化和行为转化。

你可能感兴趣的:(无痕德育显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