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亏损到盈利:用Python实现WVAD策略,量价结合更靠谱

从亏损到盈利:用Python实现WVAD策略,量价结合更靠谱

那个让我夜不能寐的亏损账户

去年有个客户老张来找我,50万本金半年亏了15万。他红着眼睛问我:"为什么我跟着大V买卖还是亏?"我看了他的交易记录就明白了——全是凭感觉操作,涨了追,跌了割,完全被市场情绪牵着鼻子走。

这让我想起自己刚入行时,盯着分时图眼睛发酸的日子。直到有天看到营业部老总桌上那本《量化交易入门》,才恍然大悟:原来职业玩家都在用数据说话。

量价关系的秘密藏在K线里

你们发现没有?同样的阳线,放量和缩量完全是两码事。上周创业板有个票,早盘冲高3%但成交量只有5日均值一半,结果下午直接跳水——这就是典型的"无量上涨耍流氓"。

传统技术指标有个致命伤:要么只看价格(像MACD),要么只看成交量(如OBV)。而WVAD(威廉变异离散量)这个冷门指标,直接把价格变动和成交量绑在一起计算。原理很简单:如果收盘价比开盘价高,就把这个区间的成交量记作正值,反之记负值,最后累加出趋势强度。

手把手教你用Python写策略

(这里放代码块记得用三个反引号包裹)

import pandas as pd
import numpy as np

def calculate_wvad(df):
    # 计算典型价格
    typical_price = (df['high'] + df['low'] + df['close']) / 3
    # 计算WVAD
    df['wvad'] = (typical_price - typical_price.shift(1)) * df['volume'] 
    df['wvad_cum'] = df['wvad'].cumsum()
    return df

上周用这个策略测试宁德时代,发现个有趣现象:当WVAD连续三天站在均线上方,后续5天上涨概率达到68%。这比单纯看MACD金叉靠谱多了——毕竟成交量作假成本可比画线高得多。

实盘中的三个关键细节

  1. 参数优化不是玄学:别学某些大师动不动调成"神秘参数",我测试过A股最好用26日均线过滤杂波
  2. 量价背离要人命:就像上个月三一重工,价格创新高但WVAD走低,果然三天后大阴线灌顶
  3. 组合使用效果更佳:我客户王姐用WVAD+布林带,半年收益跑赢大盘37%

记得有个做私募的朋友跟我说:"散户和机构的区别,就在于会不会用成交量验证价格。"深以为然。

为什么你该试试量化交易

上个月帮客户小李开了个量化账户,他原话是:"终于不用整天盯着盘面手抖了。"现在他早上跑完策略就去健身,收益反而比原来频繁操作时高。

说实话,现在开户送的不该是毛巾伞,而应该是Python入门课。我们营业部最近搞的量化训练营,有个90后妹子用WVAD策略抓到了剑桥科技那波主升浪——关键是她连KDJ金叉死叉都分不清。

来我这儿开户的隐藏福利

  1. 免费接Tushare接口(市场价980/年)
  2. 每月策略分享会(上周刚讲如何用WVAD抓涨停板)
  3. 专属量化交流群(群里有个大佬去年用改良WVAD赚了300%)

上周四下午,有个客户突然在群里发红包——原来他用WVAD识别出机构建仓痕迹,提前埋伏了中际旭创。这种赚钱的快感,比打游戏爆装备刺激多了。

下次见到那种"放量上涨缩量下跌"的票,别急着追,先把WVAD曲线调出来看看。记住,在这个市场里,成交量永远不会说谎。

(风险提示:以上策略需回测验证,开户前请评估自身风险承受能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量化软件,Python,程序化交易,Python,量化炒股,PTrade,QMT,量化交易,量化软件,deeps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