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件断点续传

断点续传在浏览器中实现“刷机后不丢失”需要综合考虑前端和后端的设计。以下是实现思路和常用方案:

  1. 使用唯一文件标识(文件哈希或唯一ID):

    • 在上传前,计算文件的唯一标识(如MD5、SHA-1等)或由用户提供的唯一ID。

    • 通过存储在浏览器本地(localStorage、IndexedDB)中的上传状态,记录已上传的片段或进度。

  2. 断点续传机制(块级上传):

    • 将文件切分成多个块(chunk),每个块单独上传。

    • 在上传过程中,记录已上传的块信息(比如已完成的块编号)。

    • 浏览器刷新后,从本地存储读取上传状态,继续上传未完成的块。

  3. 持久存储上传状态:

    • 使用浏览器的localStorage或IndexedDB保存上传的进度信息。

    • IndexedDB适合存储大量二进制数据和结构化信息,稳定性更强。

  4. 后端支持:

    • 后端需要支持断点续传,比如支持Range请求或分块上传(如FastDFS、MinIO、OSS、AWS S3的Multipart Upload等)。

    • 要求后端能识别文件(通过唯一文件ID)和已上传的块信息。

  5. 技术实现建议:

    • 前端: 通过 FileReaderBlob.slice() 将文件切片。

    • 上传: 每次上传一块,上传成功后,更新本地存储的状态。

    • 刷新后: 读取本地状态,从未完成的块开始继续上传。

  6. 案例示意(伪代码):

// 获取文件唯一标识(如hash)
const fileHash = await computeFileHash(file);
​
// 读取已上传块信息
const uploadedChunks = getFromLocalStorage(fileHash) || [];
​
// 切分文件
const chunks = createChunks(file, chunkSize);
​
// 遍历块,检测已上传部分
for (let i=0; i 
  

注意事项:

  • 数据安全:确保上传的块有校验(如MD5校验)。

  • 多次失败重试:重新上传失败的块。

  • 存储空间管理:清理上传完成的记录。

总结:

通过结合前端的断点续传技术(分块、状态存储)和后端的支持(支持断点续传的存储方案),可以实现刷新后不丢失上传状态,达到“断点续传”的效果。

你可能感兴趣的:(spr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