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基础知识点总结(三)

1.  给客户推荐交换机时,从哪些方面进行选型考虑

网络基础知识点总结(三)_第1张图片

2  .MTBF是什么,MTTR是什么

MTBF:平均故障时间

MTTR:平均故障修复时间

3.  常见的网络可靠技术

1)入侵检测技术

IDS(入侵检测系统):被动监听网络流量,分析异常行为或特征,发现攻击后仅生成告警,
不主动干预。
IPS(入侵防御系统):串联在网络链路中,实时检测并主动阻断恶意流量,具备 “检测 + 响应” 的
主动防御能力。

2)访问控制技术(如:ACL)

3)三层路由冗余(如:VRRP)

4)生成树协议(STP/RSTP/MSTP)

5)防火墙(下一代防火墙等)

4.  链路聚合/端口聚合的作用是什么,用在哪里

定义:链路聚合(Link Aggregation),又称端口聚合,是将多个物理网络端口捆绑成一个逻辑端口,以实现带宽扩展、冗余备份及负载均衡等功能的技术

核心作用:
  • 带宽叠加:将多个端口的带宽合并,例如 4 个 1Gbps 端口聚合后可达 4Gbps(实际带宽受负载均衡算法影响)。
  • 冗余容错:当某条物理链路故障时,流量自动切换至其他正常链路,保障业务不中断。
  • 负载均衡:根据源 / 目 MAC、IP、端口等参数,将流量分散到不同链路,避免单链路拥塞。
  • 简化管理:逻辑端口作为单一接口配置,减少 VLAN、ACL 等策略的重复配置。

 应用场景:1)核心交换机与汇聚交换机之间、服务器集群与交换机的连接

 2)总部与分支机构之间的广域网互联、园区网核心层与接入层的连接。

 5.  RSTP相比STP的优势

RSTP和STP有所不同:
减少了端口状态
RSTP将端口状态缩减为三个
–Discarding
–Learning
–Forwarding

– 增加了端口角色

RSTP将端口角色增加到四个
–根端口
–指定端口
–Alternate端口
–Backup端口
–边缘端口
•(也可以说是特殊的指定端口)

网络基础知识点总结(三)_第2张图片

– BPDU格式及发送方式不同

当交换网络拓扑结构发生变化时, RSTP可以更快地恢复
网络的连通性

优势:快速收敛机制

1)根端口快速切换机制

网络基础知识点总结(三)_第3张图片

2)指定端口快速切换机制

网络基础知识点总结(三)_第4张图片

3)边缘端口机制

边缘端口指网桥上直接和终端相连的端口
• 边缘端口可以直接进入转发状态,不需要延时,并且不会触
发拓扑改变
• 边缘端口收到BPDU后,会转变为非边缘端口

6.  MSTP的特点,区分MSTP域的条件 

stp、rstp的局限:
所有VLAN共享一颗生成树
无法实现不同VLAN在多条Trunk链路上的负载分担

MSTP(Multiple Spanning Tree,多生成树协议) 基于实例计算出多颗生成树,实例间实现负载分担

网络基础知识点总结(三)_第5张图片

区分MSTP域的条件:1)vlan映射表相同

2)域名一致

3)修订级别相同

MSTP 域的定义:它是一组运行 MSTP 协议且配置相同的交换机集合,同一域内的交换机共享
生成树计算结果,不同域之间通过公共生成树(CST)互联。

7.  VRRP的定义、作用,应用在哪,工作过程 

定义:虚拟路由备份协议

作用:解决设备冗余问题

1)主备备份:VRRP将可以将多个路由器加入到备份组中,形成一台虚拟路由器,承担网关功能 只要备份组中仍有一台路由正常工作,虚拟路由器就仍然正常工作

2)负载分担:VRRP将多台路由器同时承担业务,形成多台虚拟路由器,分担内网与外网之间的流量

工作过程:网络基础知识点总结(三)_第6张图片

优先级高的选举为主路由器,优先级相同时接口IP大的为主路由器。 主路由器激活虚拟IP地址,转发数据报文,并定期向广播域内发送VRRP组播报文通告自己的状态,定期通告间(Advertisement Interval)默认为1秒。 备份路由器不发送但接收VRRP报文,在MASTER_DOWN_TIMER(一般为3个通告周期)3s内没有收到主路由器的VRRP报文,则备份路由器将成为主路由器。 

网络基础知识点总结(三)_第7张图片

应用:1)企业网络出口网关冗余 

2)数据中心服务器网关冗余

3)园区网络三层设备冗余

8.  设备虚拟化/软堆叠技术有哪些,优势

简化管理 多台交换机做了IRF之后,管理员可以统一管理,而无需分别对这些交换机进行配置; 简化拓扑 多台交换机做了IRF后,在网络中相当于一台交换机,不存在环路,故无需配置MSTP协议; 便于扩展 往现有IRF中加入新设备非常容易;

9.  距离矢量理由协议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的代表

  1. 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路由信息协议)

    • 版本:RIP v1(不支持 VLSM,广播更新)、RIP v2(支持 VLSM,组播更新)。
    • 特点
      • 以跳数为度量值,最大跳数为 15,16 跳视为不可达。
      • 周期性广播完整路由表(默认 30 秒),收敛速度慢,易产生路由环路(需通过水平分割、毒性逆转等机制避免)。
      • 适用于小型简单网络,如今已逐步被淘汰。
  1. 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开放最短路径优先)

    • 版本:OSPF v2(IPv4)、OSPF v3(IPv6)。
    • 特点
      • 以链路状态为度量值(默认使用接口带宽计算 Cost),支持多区域划分(减少洪泛范围)。
      • 支持 VLSM、CIDR 和认证,收敛速度快,适合大型复杂网络。
      • 公开标准协议,广泛应用于运营商和企业网络。

你可能感兴趣的:(网络基础知识点总结(三))